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020-12-28周小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1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周小兰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情感领悟能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能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文学习时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下,我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在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朗读教学一直作为传统的辅助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及家长对升学率关注度的持续高涨,学校和教师对书面作业这种应试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视,逐渐忽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增加学生朗读训练的时间,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朗读的意义,旨在通过朗读水平的提高,实现强化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认真检视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及时解决。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现状

第一,朗读训练时间不足。小学语文教学分为多个部分,包括朗读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每个部分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需要教师在每个部分中都要利用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对应的训练,才能保证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发展。然而,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没有足够的朗读时间进行锻炼,教学中没有有效发挥朗读的作用,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不高,导致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难以达到目标效果。

第二,朗读教学方式落后。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方式应尽可能多样性,着力采取新颖、有吸引力的方式来开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朗读教学方案。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对朗读的教学方式来看,大多数教师仍然使用落后、单一的朗读教学方式。例如,要求全班学生一同朗读课文,很多情况都只是为了读而读,朗读质量不高,没有对朗读制定更有效的目标。在这样的朗读教学下,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不高,缺乏对朗读的兴趣,使得朗读效果不明显。

第三,朗读缺乏深入理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思维发育尚不完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应着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拿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部分教师并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入地剖析,导致学生对课文并不理解,在朗读时也无法根据正确地理解表达文章内容中的情感,机械重复的朗读,无法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反而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各学校开始对传统教学进行修正与完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其中就包括朗读能力的培养。

1.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给学生进行授课时,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制定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朗读计划。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文时,教师不应该一上来就给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容易遗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朗读的方式,让他们了解文章大概主体内容。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要求学生互相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积极探讨学习,随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教师再进行及时点评。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文章的真情实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朗读能力,同时学生也愿意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增加课外朗读时间

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语文教师通过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挤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将知识的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压缩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朗读时间,带领学生开口朗读,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课内外朗读活动。在选题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推敲文章中词句的丰富内涵。通过举行各项朗读竞赛,激励学生主动朗读,让学生能有平台展示自己,在良性竞争下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绪,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创新朗读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传统的教学中,对朗读教学的设计,无非是教师示范,指名学生朗读,分角色朗读几种模式。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将朗读教学设计不断创新,持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结合以学生为本,将指名朗读改成小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如何分配朗读部分,锻炼学生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开口朗读。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的教学中,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幻灯片进行朗读训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朗读时结合文章的动作描写,不仅深入感悟了课本中人物对话的情感,还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真实情感,也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意境的想象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受到启迪和熏陶。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文时,教师让学生朗读完毕后,要求闭上眼睛跟随教师的朗读,并结合喜庆的音乐,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大胆想象当时庄重的历史场景,助力将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總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全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等要素,常态化创造性地开展朗读教学,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崔晓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0,17(4):49.

[2]唐公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20,17(9):56.

[3]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6.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