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木对教育变革探究

2020-12-28曲一帆秦冠英孔坤李博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育治理学分银行区块链

曲一帆 秦冠英 孔坤 李博

摘要:无论从技术应用层面,还是教育需求层面,区块链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应有之义。不断演进的区块链技术特征与日益发展的教育改革诉求相耦合,包括真实可信的教育记录、智能开放的教育生态、互认互转的终身学习体系、版权保护的教育创新、安全共建的教育治理、动态精准的教育评价、公开公平公正的教育决策、职业化个性化的教师发展共八个方面。区块链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要处理好现有数据库与区块链兼容、分布式存储与数据扩展、去中心化与主体监管、透明性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以期更好助力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区块链;教育;教育记录;学分银行;教育治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和全球蔓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赋值的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有望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1]。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从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看,已由零星试点逐渐扩展至相关产业及政府治理领域,在信用体系建设、商品溯源、版权保护、司法领域等开始应用。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可见,无论从技术应用层面,还是教育需求层面,区块链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应有之义。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如何综合运用各类新技术,重构教育生态、改变学校样态、创新教学形态,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缺乏兼容、数据重复收集、教育记录存在信任危机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路径。本文旨在探讨不断演进的区块链技术特征如何与日益发展的教育改革诉求相耦合,同时分析区块链应用于教育面临的挑战,以期更好地发挥区块链这一新技术优势,服务于教育现代化目标。

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概述

(一)区块链的定义

区块链概念随其发展不断迭代更新,中国信通院《区块链白皮书》(2019年)的最新定义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Ledger Technology)。典型的区块链以块一链结构存储数据[2]。区块链虽然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各有不同,但在功能架构存在共性,总体包括基础设施、基础组件、账本、共识、智能合约、接口、应用、操作运维和系统管理等模块。

区块链技术并非一个单一技术栈,而是技术的集成创新,其核心技术包括共识机制、密码学原理和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强调各节点基于共同的准则,对相关数据或流程达成一致;密码学原理,强调运用非对称数字加密技术来保障系统的安全;分布式存储,强调参与的节点各自都能够独立、完整地存储数据。

(二)区块链的特点

区块链提供一种在不可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的可信通道,具有透明可信、防篡改可追溯、隐私保障以及安全可靠几大特征[3]。透明可信基于多中心化系统对每个节点开放透明,防篡改可追溯基于共识算法与时间戳,隐私保障基于各节点的独立性、密码学保护与私钥的运用,安全可靠基于多中心互备与多方安全互算。从技术上,区块链相比于传统信息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如表1所示1。

(三)区块链的演进

总体来说,区块链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区块链1.0,以比特币为代表,主要应用于加密数字货币领域;区块链2.0,以以太坊智能合约为代表,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其他需要协同共识的领域,更为关注开放透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征;区块链3.0,以数字票据为标志,关注数字经济时代实物资产的链上虚拟映射。当前各国发展中心呈现分化,美国区块链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主要围绕着如何适配金融应用,例如比特币融资、比特币信贷等。而我国的应用目前集中于社会治理与实体经济的应用。

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处于美国Gartner公司提出的“技术度成熟曲线的起始阶段”,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趋向实用主义。研究层面致力于攻克高并发、低能耗、并行分布式难题,考虑抛弃挖矿机制。实用层面,考虑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交叉演进,重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促进价值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4]。

二、区块链技术与教育变革的耦合效应分析

随着科技变革引领的数字经济社会的到来,教育的内涵、目标、形态、方式、结构都随之变化,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在达成普惠性公平的同时,更加关注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需要在共享共建的同时,关注共同治理的主体责任与自治过程中的信任危机;需要在扩大开放、拥抱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关注安全问题与风险防控。区块链通过对共识机制、密码学原理、分布式存储、时间戳、智能合约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具有透明可信、安全防篡改、多中心、可追溯、自动执行等优势,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变革中开放与安全、自治与信任的冲突,为构筑“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更可信赖的记录载体。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如下八個领域与教育改革存在耦合。

(一)真实可信的教育记录

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记录涵盖学历学位证书、综合测评结果、评优获奖情况、实习实践经历等。这些教育记录有的归于学生档案之中由学校保管,有的由受教育者白行保管。如何保证学生出具的各项教育记录真实有效;当教育记录遗失或损毁,如何获得补充证明;学生违规违纪失信行为如何不被篡改或掩盖;学生转学时,相关学习数据如何进行转移;如何识别学生简历内容的真伪等。上述问题是学生升学、转学、就业、出国各个阶段都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措施或存在漏洞与盲区、或设置人为干扰、或需要繁琐程序、或花费较高成本。

区块链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不可更改的分布式数据记录,其通过非对称数字加密技术以及共识机制实现数据信息的安全防篡改,通过时间戳实现数据的可追溯和永久储存,从而为解决教育记录的安全性、永久性、可信性提供了最佳路径。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学生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学分、综合评价结果、竞赛科研经历、实习实践表现、获奖评优情况等进行记录,第一,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信息的有效记录,形成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永久保留的学生教育记录链条和学习信用体系,确保个人所受的各级各类教育记录真实可信,节省教育部门、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查验与证明成本。第二,可以实现国内外教育经历的真实记录,提高教育认证和教育质量监管的效率,打通教育证书认证壁垒,促进全球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促进教育新业态发展。例如,慕课发展的瓶颈之一是课程证书缺乏公信力,构筑基于区块链的慕课联盟认证平台,由慕课平台、高校、企业和权威机构等上链,在身份认证、课程认证和学习认证三个方面实现分布式记录和共同认证,能够提升慕课的公信力与认同度。

一些教育机构已经着手此方面的探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学习机器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数字证书系统Blockcerts,并于2017年向部分麻省理工的各级毕业生颁发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证书。马耳他政府与软件开发商Learning Machine开展合作,试点将国内所有的教育记录存储在区块链之上。新加坡政府已开始使用Open Certs平台,在以太坊上为18家不同教育机构的毕业生提供数字证书。我国首个校园区块链项目由中央财经大学与互联网公司开发,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学生获奖及资质情况。

(二)智能开放的教育生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在思考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产生的链式反应,如何与前沿信息技术结合,构建教育智能环境,实现从“自适应”向“智适应”的跃升。在这一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进程中,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同时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生态系统的变革,引起教育的理念与价值的重构。未来教育需要跨越传统学校和课堂的界限,满足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教育需求,教育将向多中心化发展,线上与线下、校内校外、学校与企业,都将成为教育发生的地点。从学习者维度,如何识别学习者的特征、如何为学习者智能匹配适合的课程、如何认定有价值的学习,是智能教育能否实现的关键;从教育提供者维度,从传统学校扩展至社会主体,从传统教师升级到AI教师,如何解决教育的开放与泛滥的矛盾,是教育开放能否安全可信的关键。

区块链多中心化的节点构成,更加强调基于安全可靠的开放共享,从而将大量线上与线下、学历与非学历、国内与国外的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资源,围绕着学习者中心,跨越传统的学校界限,进行优化整合。由此,从受教育者角度看,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素质潜能、不同成长背景的学习者,均可以构建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链条,通过区块链使得不同途径获得的学习都得到认可。从教育管理者角度看,广义上的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包括基础教育的社会实践、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高等教育的产学合作,运用区块链对上述实践、实习、实训、创业、创新行为的活动痕迹与过程评价进行记录,能够实现学校受教育信息和其它各类受教育信息的均等化,消除传统教育模式的权重“霸权”,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国内外在这领域均有一些探索。2018年世界第一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学——伍尔夫大学(Woolf University)在牛津大学多名学者的推动下成立,这所大学没有实体校园,任何学者都可以发布自己的认证学位并教授它,学校的课程教授、协议管理、学费支付、学习成绩、学位证书等信息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中。2019年富士通的Fisdom在线平台学习课程,由索尼的Global Education区块链云服务负责记录学生考试结果与课程数据。2017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跨国高校联盟签署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源共享协议,在联盟内对搭载区块链技术的教学资源予以认可和共享。我国Z网校推出的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成绩的记录与认证,实现继续教育全学程链上管理、成绩电子证书认证。

(三)互认互转的终身学习体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终身学习社会需要打破不同教育机构之间横向阻断与纵向割裂的信息壁垒,打破教育机构之间各行其是的封闭困境,打破教育提供者囿于传统学校的单一化局面,改革目前单一且排他的教育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5]。上述改革的核心,在于各类学习经历和成果,能够被连续地记录并得到相对有效的认证与等值转换。终身学习社会的实现路径之一是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学校的国家学分银行,对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不同教育机构或平台获得的学习予以记录和认证。

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记录终身学习轨迹,构建可信的教育记录,并且能够为国家学分银行在信息查询与共享、数据分布式存储、学习过程记录、安全性管理、学习成果认证等问题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满足国家学分银行开放与公信的诉求[6]。区块链可以助力打造全民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在比特币应用的基础上开发数字徽章,在开放学习环境中进行在线学习过程评估与结果认证,提高开放教育环境下教育的可信度[7]。此外,区块链关于私链、联盟链、公链的划分,能够为“学校和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全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分领域、分地区、分阶段推进提供匹配的技术支持。终身学习体系的理想模式是不同学习类型之间横向可衔接转换、纵向可跨越升級,这需要多中心化、安全、可永久储存的信息技术予以支撑,相比于其他信息技术,区块链能够为其提供更为稳定安全的技术载体。

从实践看,英国开放大学的知识媒体研究所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开发出“微认证”技术,这一技术主要用于记录学生慕课学习的过程并进行动态评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与Salesforce及EdPlus合作,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学生数据网络,通过学分追溯,确认从社区大学转学过来的学生是否可以获得学位。我国获得首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的教育公司H公司,已将其“未来学迹链”应用于企业内部职工培训中,将职工终身学习与生涯发展相结合,构建企业内部职工的终身学习体系。

(四)版权保护的教育创新

教育活动中始终伴随着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科学研究、学术观点、学术实验、科研成果转化、科学与教育融合等诸多创新;教育活动是创新行为频繁、创新成果多产的领域。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创新能力,而且扩大了创新主体范围,为协同创新提供更为便捷的技术平台。但是,技术的发展在为创新供给要素的同时,也使得危及知识产权的行为变得非常普遍;协同创新参与者的权利难以分割;囿于技术复杂性,维权过程通常较为艰难,造成侵权行为频发与维权过程艰难相伴的困局。

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特性,可有效解决知识产权来源信息查询和鉴别的困难,可以清晰记录协同创新中不同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保证有效溯源和精准追溯,实现“发布即保护”;通过区块链的信息透明和可信共享特性,发布的知识产权信息得以快速扩散并取得广泛共识,在源头上杜绝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功能,可以自动收取知识产权使用费;通过区块链的信息持续记录特性,可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有效保存侵权存证,为解决纠纷提供有力支持,提高维权效率。

在音乐、数字艺术等领域,已经出现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众多互联网公司也推出区块链版权保护平台,提供集原创登记、版权监测、电子数据采集与公证、司法维权诉讼为一体的一站式线上版权保护解决方案。2018年,清华x-lab联合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发起筹建,全国院校等机构合作共建“青藤链”,提出通过区块链技術实现教育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构筑高校间在线科研合作平台、实验空间与应用中心共建共享,建立科研矿池,充分促进高端科技资源融通。

(五)安全共建的教育治理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体系。智能时代,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的教育治理,都要求从科层制、垂直管理向扁平化、多中心协同治理转变,实现教育行政权力配置与服务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当下,我国教育治理工具面临着需求-技术-政策综合转型驱动,数据治理成为重要途径[8]。在数据治理工具中,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在促进教育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及服务过程透明化、治理数据可信性和安全性、教育执法智能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电子政务数据安全共享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得数据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安全可信稳定地互联互通,允许教育部门对访问方和访问数据进行自主授权,对数据调用行为进行记录,出现数据泄露事件时能够准确追责,大幅降低了电子政务数据共享的安全风险,并避免了数据的重复收集与记录[9];在教育风险预警与联合执法方面,区块链通过将不同部门互联互通,利用智能合约,可以实现智能预警与自动执法,提升治理效果;在“放管服”层面,区块链通过主体认证,引入多元主体共享治理权力,共担治理责任,使政府、学校、企业、社会机构等作为节点之一均能够有效参与教育治理,表达利益诉求,构建共建共治的教育治理格局。

从国外实践看,已有一些国家或地区教育部门引入区块链协助教育治理。哈萨克斯坦引入区块链管理幼儿园入园问题,解决了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信息存储错误、入园流程不透明等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区块链公开的数据,了解幼儿园评级和服务特色,选择适合的幼儿园,通过这一社会监督,提升幼儿园质量[10]。从国内看,廊坊市和广州市教育局在区块链应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2019年2月,廊坊市教育局教育数据监测平台建立,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实现了各应用系统区级数据采集与分析和对各种教育动态随时处理。2019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为2万余名师生发放了教育卡,实现了法定身份、教育身份、网络身份的统一认证,构建“可信教育身份链”,是当前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精尖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融合运用的新样态。

(六)动态精准的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能够指引教育发展,影响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教学行为,因而是教育变革与创新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评价方式与指标单一性的矛盾,教育评价无法全面、及时和准确地反映全部的教育实践;二是现有评价方式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难以明确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单一性与人才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忽略了被评价者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依托区块链,辅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教育评价可以实现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全域性、价值的多元性、内容的复杂性、主体的多样性等等,有助于实现精准的科学评价。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一是可以驱动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二是可以全时空场域无损采集可靠性数据,可以将海量实时性强、真实度高、颗粒度细和内容广泛的教育评价数据全面汇集,从而形成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是能够及时反馈,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评价”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伴随式评价,促使教育“自我纠正系统”的形成[11]。四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真实记录且长期保存,实现数据记录和修改的有效溯源,这不仅为现有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理数据支持和充分的科学依据,而且有利于教育评价理论的深入发展。

廊坊市教育局利用区块链技术,借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经验开发了教育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自学生开始接受基础教育时便为其建立成长档案。当学生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后,该系统可以为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精准画像”;相关方也可以使用该系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含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的相关指标等。

(七)公开公平公正的教育决策

信息不对称是很多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表现为信息供给和收集的渠道狭隘或者不畅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甄选和鉴别信息的成本较高,违约风险较大等等。例如,在学生各个升学阶段,如何获得更为精准的信息,为学生选择更为适合的教育类型、学校类型或专业方向?在等级资质考试中,如何简化层层考级认证的繁琐程序?在学生就业阶段,如何畅通信息、减少人为干扰,公平公正地为用人单位匹配适合的毕业生?在教育执法中,如何提高执法效率、减少寻租现象?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功能,可更加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依托信息记录的真实性和永久性,“智能合约”将合同条款写成代码并存放到区块链中;当匹配条款的情况发生时,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区块链技术的这一应用,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提高了掌握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不仅利于个体决策的科学性,而且兼顾和维护了个体依据其个人特质与偏好进行个性化发展。从群体或组织的角度来看,此项技术应用大大降低了信息记录、筛选、甄别和分析等方面的成本,提高了组织运行的效率。从整个社会来看,降低或杜绝了信用风险,实现了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高水平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升学过程中,借助区块链技术对学生学习的记录可以自动生成较为匹配的升学选择,供学生决策参考。在各类等级资质考试中,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记录,自动升级,自动颁发相应资质。在招聘过程中,可以根据求职者求职方向,自动生成简历;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用人需求,自动接受适合的毕业生推送。在教育执法中,可以实现处处监督、实时监督和全天候监督,自动甄别违法行为,并自动对教育违法行为执行罚款、吊销资质等相应的法定惩戒措施。同时还可以构建一个匹配虚拟经济的教育合约系统,处理教育服务的购买、使用、结算验收等业务,而无需中间人的干预[12]。

(八)职业化个性化的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师队伍的建设涉及师德师风、职业发展、待遇保障、资源配置等多个领域。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针对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发展體制和机制并初步建成全国教师管理系统,但在数据壁垒、数据更新、系统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区块链技术集安全性、分布式、透明性为一体,用区块链技术赋能现有教师管理系统,能够为教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可信可溯、透明公开、智能动态、互联互通的数据,打破不同教育层级、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管理的信息孤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专业化。区块链可以实现对教师的精准服务。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诉求都是不同的,无法提供精细化的教师发展支持是当前我国教师发展机制的主要不足之一。区块链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可以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成长档案”通过记录教师的各种专业发展行为,追踪专业发展结果,提供专业发展评估反馈,实现教师发展的良性循环。区块链可以提升现有教师管理的效率。以对各级各类教师信息进行分布式、伴随式的收集,实现教师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使教师职业流动中信息能够无缝对接,无需重复核验。此外,在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定期注册、考核评价和项目申报过程中,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自动生成相关信息,自动推荐、自动注册,促进教师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区块链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展望

从我国的实践看,区块链在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果记录与认证、员工的职业培训、地区的教育数据采集与分析等。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不断深入,区块链将与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融合,大数据是总的推动力,云计算是中心化的架构,教育区块链是对等网络架构,实现集中维护和集体维护互相补充[13],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教育现代化。当前区块链在教育中应用需要处理好如下问题:

(一)解决现有数据库与区块链兼容的冲突

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壁垒、信息安全、信任危机等问题。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区块链并不是万能的,并不适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所有领域,其应当主要应用于高价值的数据处理。当前我国已经有学信网、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教育管理系统等,在与现有信息系统兼容时,出于区块链体系基本要求,以及数据安全、流程完全、隐私保护的基本要求,在技术改造上,可以考虑分两级实施。第一级解决方案是从数据的账户管理入手,对现有的库存数据,做账户归属清算,并做数据监管设计,包括数据的产权归属、传输权限、过程监管、使用溯源等。通过这套区块链体系对数据流通的监管机制,实现库存数据流通的可追溯、可监控、可审计。第二级解决方案,可做更深入更全面的区块链化兼容,即对库存数据上链。在系统上新产生的数据归入区块链存储,对既有数据的使用采用第一级解决方案的实施手段做管理。由此,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化数据的存管逐步向区块链切换。

(二)解决分布式存储与数据扩展的冲突

教育数据体量庞大,仅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记录都要求系统具备高扩展特性。区块链采用链式累加的方式管理数据,且不设上限,任意节点都需要对交易数据进行全量计算和存储,这对各节点的存储空间以及数据迁移能力提出挑战。为了提高链上存储可扩展性,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采取分片技术(Blockchain Sharding),将数据分为不同的块,记录在不同的节点上,这主要在私链中应用,在公共网络的区块链中使用将会面临困境,且链的安全性也将受到威胁;二是牺牲数据溯源效率,链动态维护最新状态快照,放弃维护不同链高度对应的状态,链上逻辑主要聚焦在事务性和一致[14],或主要聚焦粗粒度的数据,将查询追溯的工作以及细颗粒的数据交由链外完成;三是运用同构多链架构,链的数量可根据扩展性需求动态增加。每条链拥有多个节点,不同的账户数据被锚定在不同的同构链上,然后接人层将交易路由到发送方所在的链上进行区块打包与共识。

(三)解决去中心化与主体监管的冲突

在教育领域,教育主权、教育安全、教育公平等目标的实现需要保证主体的监管责任。典型的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中,没有中心化的参与者,不同节点是平等关系,区块链节点本身也难以直接管控。根据区块链的不同类型,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一是私有链,归属同一主体控制,仍然可以通过节点之间的关系隶属实现监管;二是联盟链,联盟链的节点是需要认证和许可的。2019年6月,由Facehook公司发布的Libra就是通过联盟链的方式组成的,其由Libra协会进行统一参与维护和治理,其理事会成员也是由各验证节点进行指派,由此引发业界对是否将“去中心化”作为区块链核心特征的讨论。三是公有链,纯粹的公有链没有节点准入限制,难以兼容主体监管。从教育的特点与目标看,区块链在教育的应用宜考虑联盟链的形态。

(四)解决透明性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教育记录是每个受教育主体的隐私,大数据时代教育隐私权保要关注学生对教育数据的采集、所有、处理、知晓的权利。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的架构下,数据不是存储在中心化的數据库,而是对每个节点开放,由此对数据的管理提出高要求。一方面是通过权限设置,实现传统的数据隐私保护,这主要存在于联盟链和私链中,通过管理员对交易数据的存储进行干预,从而使数据的使用限定在有限范围内;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手段对链上数据的隐私予以保护,区块链发展初期主要通过“假名”实现对数据主体身份的保护,现在对于链上数据通过账本隔离、私有数据和数据加密授权访问等方式,并逐步出现基于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等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落地[15]。

参考文献:

[1][9]于佳宁.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8.

[2][14][1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白皮书(2019)[R].北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

[3][4]华为区块链技术开发团队.区块链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34-55.

[5][6]黄庆平.国家学分银行的未来:基于区块链技术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9,(1):28-31.

[7][10]吴永和,程歌星等.国内外“区块链+教育”之研究现状、热点分析与发展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1):38-47.

[8]刘金松.数据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工具转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39-45.

[11]朱德全,吴虑.大数据时代教育评价专业化何以可能:第四范式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31(6):14-21.

[12]李青,张鑫.区块链:以技术推动教育的开放和公信[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1):36-43.

[13]金义富.区块链+教育的需求分析与技术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7,(9):62-68.

作者简介:

曲一帆: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法学、教育政策(13810033355@163.com)。

秦冠英: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师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教育经济(qgyok@126.com)。

孔坤: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kongkun@uibe.edu.cn)。

李博:区块链高级架构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52868802@qq.com)。

收稿日期:2020年4月3日

责任编辑:李雅瑄

*本文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专项课题“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倾目编号:TAL2020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治理学分银行区块链
教育治理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治理定义下的教育治理引论
自治与问责的平衡:高等教育治理的保证
信息化时代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