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
2020-12-28张笑媚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最终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而且能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审视思维导图使用现状,与教育最终的目标大相径庭。教师在复习课中对思维导图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不尽如人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被弱化。文章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谈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如何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作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五个策略:师生重视,注意引导;找关键词,厘清关系;常用导图,链接时事;不滥用导图,灵活变通;紧密跟踪,适时激励。
關键词:思维导图;复习课;策略
一、概念界定
思维导图,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它将思维形象化,图文并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让学生的左右脑潜能最大限度得到挖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总要求。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友善用脑理论:建议采用思维导图等技巧,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和记忆方式,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掌握终生学习的能力。
(3)新教材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并在2016年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教师对思维导图的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复习课上主要是进行知识的讲解,课堂总结从网络上下载,没有经过教师的再次加工;部分教师不相信学生,觉得学生画不出思维导图,这样学生没有亲自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因此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力较弱。另外,部分教师熟悉掌握了思维导图,又滥用思维导图。
(2)学生不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3)思维导图自身的局限性。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是复习课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生总结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限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完全依赖思维导图来解决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是不正确的。
四、策略
1.师生重视,注意引导
与十几年前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和考试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道德与法治教师们不要单一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要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重视,把更多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看到思维导图的意义,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与时俱进,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在复习课学做思维导图的必要性,例如,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专访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视频,了解思维导图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看深圳某一学校各种层次学生做的思维导图,有系统性,有创意,激起学生想画思维导图的欲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学霸谈方法》的节目,了解学霸们都会用思维导图法。
2.找关键词,厘清关系
细节决定成败。画思维导图需要准确找到关键词。关键词从何而来?关键词的第一种来源是发散思维,如通过“现实交友”这个关键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建立友谊”“呵护友谊”。关键词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在阅读的内容中提取,道德与法治关键词的提取原则一般是:主语、动词、动词后面的关键词,比如“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关键词是“呵护友谊、关怀、对方”。
关键词之间有三种基本关系:一种是推导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一种是混合关系。道德与法治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去构建思维导图,并注意其中的逻辑关系,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知识“情绪”,学生可以从“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同情绪——如何调节情绪”的逻辑关系去复习,这样的复习更高效、更系统。
3.常用导图,链接时事
传统的复习课主要是教师划知识点,学生背诵,但背诵内容太多,学生见之生畏,且学生抓不住重点,结果是学生会背的知识点反复背诵,较难的知识点反复记忆也无法记住。对于闭卷考试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点记忆非常必要, 但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非常低效,因为学生并不理解这些知识点,只是单纯地进行文字记忆。如果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复习,并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那么记忆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就会轻松很多。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交友”这个关键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现实交友”“网上交友”等。对于“现实交友”这个关键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建立友谊”“呵护友谊”等。对于“如何建立友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建立、开放、行动,再引导学生找“如何呵护友谊”的关键词——呵护、关怀、尊重、处理冲突、对待伤害。另外,教师引导学生找“如何网上交友”的关键词——网上交友、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自我保护、慎重转化、现实交友、道德、法律。最后,根据以上关键词画思维导图,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画出“如何交友”总的思维导图。这样的思维导图能使学生的知识更有系统性,能使学生发散思维,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归纳知识、记忆知识,区别易混淆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成绩等。
另外,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在思维导图上去掉部分分支,留出部分空白,让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
教师除了用思维导图复习教材知识,还应该关心时事,及时将时事新闻信息传达给学生。例如,用七年级青春时光的知识分析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年轻一代,体现了青春需要培养爱国爱家精神:年轻人要拥有自信自强的力量,青春要做到有格、止于至善等。复习课不但是一个复习的过程,还是拓展提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和事例进行分析,而且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材料的出发点,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
4.不滥用导图,灵活变通
现在国内外已有实验证明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但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复习时不要滥用思维导图。任何一种教学工具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思维导图并不完美,因此在使用思维导图复习时,除了要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讲解出来,还要经常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确保学生语言的流畅性。同时,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其专用的政治术语和政治表述,政治术语和政治表述要求一字不差,因此,这里是不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缩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情况灵活变通,配合其他教学方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5.紧密跟踪,适时激励
用思维导图复习的初期,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出每个知识点、每个框题、每一课、每一单元的思维导图,并一起找到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而到了复习阶段的中后期,教师和学生在课中不一起画思维导图,而是让学生在课后根据关键词和逻辑关系自己尝试画思维导图,由手把手教慢慢转为放手。另外,教师在课中课后都要表扬优秀思维导图的绘制人,分享优秀思维导图给学生学习,跟踪到位。
另外,教师的激励会使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上进或迷途知返,步入正途等。教师可通过授课系统、微信、钉钉等多渠道适时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有学生在平板上交空白作业,教师可在平板作业系统里给学生发私信鼓励学生,教师也可主动加这个学生家长的微信,温和地和家长沟通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和这个学生沟通,让学生多说他们的真实想法,多鼓励,多引导。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思维导图作为教师的一种教学工具,可以有选择地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我相信,教师与学生都能勇于尝试新事物,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晓峰,孙兰英,栾淳钰,等.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2](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姬广亮.给孩子的8堂思维导图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5]江安平.“美图”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
课题项目: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灵动政治课堂教学研究”(2019YQJK044);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面上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灵动政治课堂教学研究”(ZC20190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张笑媚(1980— ),女,广东广州人,中学政治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