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药传承角度研究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使用

2020-12-28曾陈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小包装饮片调剂

曾陈刚

(四川省宣汉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 达州)

0 引言

千百年来,在祖国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中药饮片在预防、治疗疾病和康复保健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维护了广大患者的健康,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1]。但是在以标准化、规范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手抓戥称”调剂方式常因秤不准、分不匀、养护难和效率低等原因而显得实用性不高,这使得我国中药饮片不得不自我革新,衍生出小包装中药饮片这一调剂方式。与传统散装中药饮片相比,小包装饮片调剂形式具有使用方便、药材损耗低、药效持久、调配工序简便、生产效率高和绿色健康等诸多优势,更适应社会需求[2]。本文基于中药传承视角对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小包装中药饮片应用现状

截止到目前,中药汤剂在我国中医临床中仍为首选剂型,且从传统角度来讲,中药汤剂历来都是通过“手抓戥称”散装饮片进行调剂的,但是在新时期里,这一调剂模式所隐含的弊端日益凸显,比如称量不准、复核难度高、浪费严重和分剂不均等问题,均直接影响着中药饮片在中医临床的实际应用疗效。2008 年8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以指导各层级医疗机构合理应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小包装中药饮片这一新型调剂模式的特色与临床优势。基于上述背景,小包装中药饮片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且其使用效果已逐步赶超传统中药饮片。比如学者林莺的研究就显示,3000 张小包装饮片处方的调配出错率为0.20%,发出出错率为0.03%,而相同数量的传统中药饮片处方调配以及发出出错率则分别为1.17%、0.27%,经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据统计,其所在医院自2013 年至2016 年,传统中药饮片的年度销售量连年递减,而小包装饮片的年度销售量却呈梯度下降趋势,三年总销售量达到13738.9 kg,明显高于传统中药饮片[3]。

2 传统视域下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使用分析

2.1 中药质量

中药饮片质量是保障其发挥中医疗效的关键,故此,应把好饮片的质量关。然而,中药质量标准绝非某些化学成分可以决定的。中药质量构成自有其特点,首先,由于中药材主要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有机体为主,延续着自然界生物遗传变异规律,所以,从这一角度分析,中药质量差异主要是外界环境因子同生物遗传物质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传承视域下,传统性状鉴别往往是切实把握中药质量的关键。中药性状鉴别手段主要包括观、摸、嗅、尝和火烧等,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比较迅速有效。传统中药饮片的构成药材多贮存在中药斗橱中,并且呈散装状态,仅眼观、手摸等传统手段便可以鉴别出其性状,十分简便[4]。但是,小包装中药饮片为使每份饮片克数固定,多使用塑料袋进行密封,不能拆开,并且塑料袋透气性较差,容易引起中药霉变。除此之外,某些小规格包装内容物甚至呈破碎状态,比如何首乌等根茎类中药,若制成小包装中药饮片,为将其装入小包装袋,就需要将其粉碎,这种情况下,中药饮片就不再具备传统鉴别特征,无法直观鉴别,这会给饮片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妨碍。

2.2 中药包装问题

传统散装中药无需使用塑料包装,因此不仅在药性质量上更有优势,在价格上也占据一定优势。小包装中药饮片全部都需要使用塑料袋进行包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材料费用和人工成本,促使饮片价格升高,并且由于饮片外包装袋大多不可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问题。同时,尽管用于包装中药饮片的塑料树脂材料是无毒的,然而经研究分析,这些材料的单体分子大都含有一定毒性,甚至有着致癌物[5]。因此,中药饮片包装的材料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生产成本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中药处方剂量问题

传统中药是基于患者病情进行调配的,同时需要根据处方合理调配中药剂量,这一模式完全符合祖国中医学的治病规律。然而,采用小包装调剂方式的中药饮片由于规格固定,难以满足所有中药处方的调配要求,这令医师开具处方和医院药房的剂量调配工作变得十分不便。此外,从目前发展来看,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包装规格上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医院药房采用的包装规格也不尽相同,不可避免地会妨碍到医师的合理用药。据调查发现,小包装中药饮片常见规格有3 g、5 g 以及10 g,1~3 g 等小规格较少,在面对孕妇、婴儿和低龄幼儿等特殊患病群体时,医师需要结合患儿身体状况、体重或者病情等调配用药剂量,但某些定量规格的中药饮片经常超出所需剂量,以致调剂人员经常需要再次拆分中药饮片,这加重了药剂人员的调配工作量,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2.4 中药临方处置炮制

针对果实种子类中药,为保证中药质量,绝大部分医院均会选择采购尚未破碎的完整药材,以便于鉴别性状。据观察发现,在传统中药调剂中,诸如莱菔子和苏子等典型的果实种子中药,以及类似龙骨、茯苓这样的质地坚硬的中药,均需要给予打碎处理,只有打碎后再加水煎煮才能充分溶出此类中药成分,发挥其治疗效果。而小包装中药饮片受包装袋限制无法打碎,以致在充分煎煮后所起疗效并不理想。

2.5 中药技术人员的培养

鉴别、调配中药是中药药剂人员应当必备的专业技术,而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在传统的散装中药历史阶段,药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日常调剂操作培养并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能够通过中药材的油色、质地和气味等直接判断出中药的性状,通过临方炮制加工捣碎来增强药效。实行小包装饮片模式后,药房人员便逐渐丧失了直接接触中药材的机会,既不能直接触摸某些药材质地的软硬,也不能观察药材断面,更不能口尝或鼻闻药材的味道,以上种种因素作用下,中药药剂人员对中药饮片的真假优劣鉴别、临方捣碎加工等能力均不可避免地渐趋下降,长此以往,药房中药技术人员很可能再无鉴别能力,甚至无法发现类似有饮片与包装不符这样的纰漏。中药技术人才队伍的萎缩,必然会影响到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

2.6 中药包装创新

小包装中药饮片除去有剂量准确、分剂均匀、饮片纯净、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等突出优势外,从传统角度来讲,在药品包装方面也有一定创新。在传统调剂模式中,如三七粉等分类药物存在称量不变问题,如樟脑等易挥发药物通常不易贮存,小包装中药饮片因其所用的塑料袋密封性极好,能隔绝空气与水汽,可以有效抑制药效挥发,并且便于储存,而粉类中药按固定规格装袋后,将更便于调剂,因此,笔者认为,尽管小包装中药饮片相比于传统方式有着诸多不足,但其药品包装的改革也不失为一项创新。

3 结语

总而言之,小包装中药饮片作为一种新型调剂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中药调剂模式的不足,是对传统模式的中药改革与补充,尽管从传承角度来看,该小包装模式依然有着很多弊端,但是从发展角度来讲,该小包装模式对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值得推广。此外,由于小包装中药饮片在中药质量、技术人员培养和处方剂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在改进小包装调剂模式的基础上,适当联合散装饮片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医疗效,切实保障群众的健康。

猜你喜欢

小包装饮片调剂
夏枯草精准煮散饮片与普通饮片煎煮质量评价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要不要服从调剂?
小包装食用油吸金能力强后入局者该如何抢占市场
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
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基层医院使用的可行性研究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
大包装一定比小包装划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