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观察及综合护理体会
2020-12-28刘微潘凤鸣吴哲
刘微,潘凤鸣,吴哲
(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2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0 引言
老年肺结核是指年龄>60 岁老年人罹患的肺结核病,包括既往潜伏至老年后复发的、新近感染的或久治不愈的各种肺结核病[1]。现在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复治及耐药肺结核病占了相当的比例,已越来越引起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对老年人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现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17 例,女26 例,年龄60~88 岁,平均(70.5±2.5)岁。其中原发性肺结核8 例,浸润型肺结核34 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1 例。痰菌阳性14 例,阴性29 例。初治15 例,复治28 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工作,其中男16 例,女27 例,年龄60~87 岁,平均(72.5±3.5)岁。其中原发性肺结核9 例,浸润型肺结核34 例。痰菌阳性15例,阴性28 例。初治16 例,复治27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即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观察组选取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1.2.1 生活日常护理
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程长,合并内科疾病,很多患者都不能生活自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特别要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及床单元的清洁,做好患者的晨晚间护理及口腔护理,保持床单元的平整、清洁,如有潮湿应及时更换,避免压疮的发生[2]。
1.2.2 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软食。对发热患者,由于机体消耗过大,蛋白质分解增高,而蛋白质的需要比正常人稍高,同时新陈代谢高,热量不足,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食新鲜牛奶、鸡蛋、瘦肉,在不影响消化功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脂肪性食物,忌烟酒及油炸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做到食物的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及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肌体获取丰富的营养,因此,生活护理是老年肺结核患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
1.2.3 消毒与隔离
肺结核菌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因此,应向病人和家属讲明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指导其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有条件者,无论在家庭或医院都应单居一室,固定用品。痰涂片阳性者需进行呼吸道隔离,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定期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严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双层纸巾捂住口、鼻,纸巾用后放入医疗垃圾袋直接焚烧,痰液须经灭菌处理后倒入污水中或入纸袋焚烧。患者的餐具、便器、痰具或其他用物可煮沸或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处理。被褥、书籍在阳光下曝晒,时间不少于6 h。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密切接触者应注意自我保护和定期健康查体。
1.2.4 咯血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小量咯血者应静卧休息,大量咯血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守护并安慰病人,消除精神紧张,使之有安全感,解除紧张心理状态。大量咯血时要防止窒息,同时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做好输血准备[4]。告诉患者不能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采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尽量把血咯出,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可用吸痰管吸引。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若大咯血骤然停止,患者面色发青、神志呆板,应考虑窒息的可能,必须立即将患者置于头低脚高位,拍背,用粗吸引管吸出气管内血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引,解除梗阻。胸部放置冰袋,头偏向一侧,或取患侧卧位,以减少患侧活动度,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同时有利于健侧肺的通气功能。
1.2.5 用药观察与护理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差,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抗结核药物特性、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等知识。督促患者坚持规范、全程用药,要反复讲明中断治疗的危害性。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异烟肼易造成周围神经炎,可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预防;利福平易引起胃肠道反应;乙胺丁醇会产生球后视神经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相对较差,抗结核药物对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巩膜黄染、肝区疼痛、胃肠道不适、眩晕、耳鸣等,定时复查肝功能[5]。
1.2.6 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呼吸功能逐渐减退,由于气促、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最终可导致病人失去自理能力及伴随焦虑、抑郁等症状。应给予病人心理支持,让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在参与治疗护理过程中能积极配合,增强信心,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肺结核病程长、恢复慢,且病情易反复,使患者产生急躁、恐惧心理[6]。护士应多与患者接触交谈,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法、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使之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良好的休养心境,积极配合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范用药,坚持全程化疗。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取Karnofsky 评分法[7](卡氏评分法)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满分100 分为痊愈,得分50 以上表示为可生活自理,<50 分为无法生活自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3 例中,非常满意36 例(83.72%),满意7 例(16.28%),不满意0例(0%),总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43 例中,非常满意21 例(48.84%),满意16 例(37.21%),不满意6 例(13.95%),总护理满意度为86.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3 例,生理健康(88.72±10.89)分,心理健康(96.55±2.15)分,社会关系(86.12±10.05)分,周围环境(84.36±12.11)分;对照组患者43 例,生理健康(69.85±6.78)分,心理健康(77.86±8.75)分,社会关系(62.35±5.51)分,周围环境(63.08±7.21)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具有其特殊性,因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好静不好动,特别是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说服老人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在旁仔细观察,耐心照料,随时调整活动量[9]。在服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用药史,慎重用药,密切注意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对老年人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从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症状及特殊时期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10]。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要有责任心、细心、耐心的观察力,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临床综合性护理工作,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更为满意。
总之,给予患者临床综合性护理,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强患者身体抗病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