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治疗及防控
2020-12-28王栋林
王栋林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畜牧兽医科,广东深圳 518116)
0 引言
在当前猪养殖过程中,最易出现的疾病就是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会发生在猪生长的各个阶段,但情况各异。整体不但会给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还有极高的致死率,且病因复杂,难以控制,最终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疾病的产生,降低养殖损失,还要对这种疾病进行分析,由此探究相应的治疗与防控手段,及时止损。
1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在患病之后,病猪之间往往会因为畏寒而扎堆,同时体温升高至40~42.5℃,且精神不振,进食量下降,甚至直接放弃进食。此外,病猪其皮肤会呈现出紫红色,并出现斑块,在腹下部位以及四肢末梢其颜色基本都是紫红色。病猪还会呼吸困难,甚至产生腹式呼吸,伴有便秘、流鼻涕、尿液发黄等问题[1]。一般不同日龄的生猪在患病之后其症状往往会有所不同。
(1)倘若病猪已经生长育成,很多都是急性发病,直接倒地不起,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呼吸加重。有些病猪其肺部还会出现炎症,在后期转为脓性肺炎,最后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
(2)倘若病猪处在保育期或者是仔猪,在患病后其体温会急速上升,呼吸加快,伴有流鼻涕和咳嗽的问题,且其眼睛分泌物增加,喜欢扎堆,整体与流感症状比较类似。如果是仔猪,在发病之后还会出现皮肤苍白、抵抗力降低,并出现其它一些继发性的疾病。
(3)倘若病猪正处在妊娠期,那么有些还会出现高热,呼吸加快,喜欢卧地,食欲减退甚至拒绝进食,情况严重还会发生流产等问题。一般哺乳期的母猪很少发病,如果发病往往有明显的厌食症状,有些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停止分泌乳汁,整体生殖机能受到损伤。
2 预防
2.1 强化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落实全封闭监管,尽可能降低和减少猪群转栏及混群的次数,并在疾病高发期暂停收入猪苗以及相应的种猪。在夏季的时候有效落实防水降温,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坚决不给猪喂养发霉变质的饲料,能够合理正确地投放上营养较为全面的饲料,并保证饮用水的清洁性,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猪群本身的免疫力。
2.2 有效消毒
在消毒的过程中最好使用新型、杀菌能力强且刺激比较小的消毒剂。在饲养要求下对圈舍、饲养工具、周围环境和人员进行消毒,从而最大程度将猪场当中的病原微生物降到最低并消除,以此有效避免外源性的继发感染。常用消毒药物可以选择戊二醛、烧碱、金碘等,或者多累消毒药物交替应用。
2.3 加强免疫接种
必须要及时对猪群进行猪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蓝耳病等的免疫接种,仔猪同样也要落实相应的免疫接种。在接种的前三天及后四天配合应用多类维生素有效缓解其应激反应,并给其应用转移因子,其中每头仔猪使用0.25ml,每头种猪使用0.5ml,每头大猪使用1ml[2]。弱毒活疫苗可以与肌注混合,灭活疫苗分别肌注。转移因子能够有效修复和强化机体的免疫力,提升抗击疾病的能力。
2.4 定期驱虫杀虫
要定期对猪群进行杀虫驱虫,由此降低交叉感染。一般断奶的仔猪在进入保育期两周之后就可以选用相应的寄生虫药物进行驱虫。
2.5 进行药物保健
猪群保健的最佳时期主要是妊娠期、哺乳期、保育期以及高产期。母猪在产后给其马上注射10%的盐酸土霉素注射液,每头注射10ml,给仔猪分别在出生后的第三天、第七天、第21天注射10%的盐酸土霉素注射液,每头注射0.5ml。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来说,给其每1t饲料之中添加300g98%的阿莫西林以及100g的泰妙菌素,每1t水兑500g的多维。处在保育期的猪,给其每1t饲料之中添加300g98%的强力霉素以及100g的泰妙菌素,每1t水兑500g的多维。处在生长育肥期的猪群,给其每1t饲料之中添加200g98%的强力霉素以及100g的泰妙菌素,每1t水兑500g的多维。这些要素基本5~7d为一个疗程,多维连续应用两个星期。
3 治疗
对于已经发病的猪群应该要及时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果猪发病比较严重且体温非常高,还可以给其一侧使用20~40mg/kg头孢噻呋钠加板蓝根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另一侧使用0.2ml/kg的黄芩多糖注射液,再加0.1ml的20%氟苯尼考针剂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使用以此,连续使用3~5d。并给每1t水兑500g的多维去补充体液,有效缓解其各项应激反应。
给母猪可以至二级使用12~20ml的安乃近、50ml鱼腥草,2~7mg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1500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混合注射,每天使用1次至2次,3~5d为一个疗程。并给每1t水兑500g的多维去补充体液,有效缓解其各项应激反应。
4 结语
总的来说,这种病症是威胁猪群生长发育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效果优良的治疗措施,因此加强日常防护非常关键。对此,这就需要养殖户树立起生猪养殖的科学理念,实现规范化和合理化养殖,提升猪群的抗病力,降低发病率,从而保证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