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放线菌病的症状、诊断及防治研究
2020-12-28古丽努尔阿德力汗
古丽努尔·阿德力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羊放线菌病会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但由于疾病的自身特点较为简单,借助科学合理的饲养手段即可有效预防。基于此,对于羊放线菌病症状、诊断及防治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 羊放线菌病的症状
1.1 羊放线菌病的病原体
羊放线菌病的病原体主为林氏放线菌和牛放线菌,部分的羊放线菌病与化脓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牛放线菌形态多变,能形成菌丝,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环境抵抗力较差;高温、干燥以及常规消毒剂都可以消杀该种菌类。林氏放线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无荚膜、无动力,形态多变且具有厌氧性,不形成芽孢能形成菌丝,环境抵抗力较差;高温、干燥以及普通消毒剂均可消灭该病菌。
1.2 羊放线菌病的传播途径
放线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容易在病羊污染过的饮水及饲料中产生,与此同时,羊吞食粗硬草料会对口腔造成损伤,容易感染放线菌。羊如果出现皮肤损伤也会加大感染放线菌的几率。放线菌常于冬春季节和寒冷天气发作。放线菌病为慢性病,传染性较低,死亡率极低;但会使得病羊消瘦,影响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同时,放线菌病也会传染给饲养人员。
1.3 羊放线菌病的症状
感染放线菌的病羊会因为吞咽和咀嚼受到影响食欲降低,不反刍或反映出下降,日渐消瘦且精神萎靡,有可能伴随低烧和呼吸困难的症状。被放线菌感染的病羊的头部与乳房会出现肿块,下颌肿胀与周边皮肤区别明显,肿胀初期为不活动且较硬的纤维组织,病情加剧后肿胀会逐渐变软形成有波动感的脓液,但并不具备热痛感。若妊娠期的母羊感染放线菌会出现弥散型肿状或乳头局部坏死的现象;肿胀处会脱毛甚至出现脓肿破溃,产生恶臭的黄绿色脓液,更严重者会产生败血症和全身肿胀的现象。部分被放线菌感染的病羊会出现下腹部脓肿溃烂的现象。
将被放线菌感染的病羊解剖,可观察到病变处有多个结节,结节会逐渐形成脓包,像硫磺颗粒般大小。感染放线菌的病羊最先在淋巴结处产生病变,病灶会随着淋巴组织转移。
2 羊放线菌病的诊断
根据感染放线菌病羊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结果能够初步诊断病因,但由于放线菌的临床症状与结核病、口疮、淋巴结炎相似,若要仔细甄别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诊断。在实验室中会使用分离培养与镜检手段进行诊断。抽取部分感染放线菌病羊的脓液滴在实验玻片上,滴入氢氧化钠占比为百分之十的试剂,混合后进行镜检;若发现约3mm的呈放射性、菊花状的菌丝即可确诊。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离培养,取感染放线菌病羊的体内脓液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放线菌的培养需要在37℃的恒温条件下进行,若在四天后观察到不透明的灰白色凸起菌落且直径小于1mm,能够随时间变化变为纽扣大小的黄色菌落即可确诊。
3 羊放线菌病的防治策略
3.1 羊放线菌病的治疗
对感染放线菌的病羊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两种手段。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以及碘剂治疗。碘剂治疗是向感染放射菌的病羊体内注射碘化钾与碘化钠溶液并在患病处涂抹碘酒。抗生素治疗方式主要是使用连霉素与青霉素进行消炎杀菌。手术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病情严重的病羊,切开病羊的脓肿处,将脓液放出并采取双氧水清洗的办法清洗病羊的患病处;手术后用碘伏清洗手术部位,使用纱布包扎引流,待病羊愈合后拆除纱布。
中医治疗手法更适合于病症较轻的病羊,使用的中药材主要为夏枯草、甘草、山栀、当归、金银花、连翘、赤芍、生地、龙胆草、蒲公英,将上述中药材研磨成粉煎煮后喂养病羊,每天一服,连服五天[1]。
3.2 羊放线菌病的预防
对于放线菌病的预防应加强养殖羊的饲料管理水准,将饲料存放于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下,避免因潮湿污染饲料,滋生病菌。与此同时,应定期检查饲料,防止养殖羊食用污染饲料。此外,养殖户应确定草料的情况,如果草料过于粗硬会划伤养殖羊的口腔黏膜;对于谷糠、秸秆等过于粗硬的饲料应进行浸润操作后在进行饲养;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分和青绿饲料提升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提高养殖羊的抵抗能力。养殖户要注意保持羊舍的环境卫生,定期处理剩余草料和粪便,按时消毒羊舍保持羊舍的湿度与温度;在秋冬季节,注重保暖与防寒。
对于已被放线菌感染的病羊应迅速隔离并逐个检查羊舍中的其他养殖羊,对羊舍进行全面消毒和清扫,使用强力消毒灵或浓度2~5%的烧碱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此外,要注重饲养人员的防护,安排专门人员饲养病羊,饲养期间注意避免被放线菌感染;尤其需要注意外部皮肤的防护,饲养前后要对接触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4 结论
综上所述,羊放线菌病是传染性较低的慢性病,危害较轻且多出现于管理不到位的养殖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放线菌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通过定期的消毒清洁剂可有效预防该种疾病,但是由于该种病菌能够传染给人,因此,养殖饲养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