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研究
——以云南高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为例

2020-12-27段剑源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传统

段剑源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674199)

艺术设计学科包含视觉传达、环境、产品、服装、动画、染织、陶瓷、数字艺术、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专业综合性强,涉及到艺术、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社会等诸多要素,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紧密。艺术设计类专业适合进行自主创业,设计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是时代带给的机遇。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思维活跃,是创新创业大军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但却缺少创新创业的经验和资金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可将课堂教学环节与创新创业的过程相衔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关于文化自信,我们应当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持有坚定的信心。艺术设计类专业离不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滋养。而云南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又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当前云南高校大创项目的现状进行反思,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大创项目的培育和方式,在促进云南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一、 艺术设计学科大创项目开展的现状

(一)云南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特色办学情况

1.特色办学探索

云南高校大多设置有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由于地处边疆且交通交流不便,致使在引入国内外先进设计教育理念方面相对滞后,走出自己的特色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调研中发现,云南很多高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均在积极地引入民族艺术,如设置民族文化艺术相关的课程,引进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课堂,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开展主题设计、采风实习、产学研政相结合等,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活动,进行工作室建设,和企业合作引进企业实体项目等,积极将民族文化与设计教学相结合。

时至今日,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在云南已较为普遍,代表性的有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开展的“校地合作——民族文化主题创意系列活动”;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主干,在传承基础上谈设计创新;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学院设有玉雕工作室和瓷艺工作室,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红河学院美术学院开展了多门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课程;玉溪学院设有传播研究民族文化的传习馆;大理大学艺术学院设有以收集、传承、教学、研究为主的民族艺术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设了以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为主的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同时部分院校与社会企业合作,研发合作有部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设计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等教学活动积极引入民族传统文化到现代设计教学中。

2.特色办学出现的问题

但在引入民族艺术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在教学中强调民族图案元素的使用,学生缺少对图案元素的理解和在理解其内涵基础之上的创新与应用,形成了引入民族艺术即是复制拼贴民族图案的概念;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进课堂往往只是动手示范,缺少理论讲解和研究;多种民间工艺课程的开设和较短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相关工艺;由于学生对市场缺乏了解,使设计难以迎合市场;民族艺术已进课堂多年,但在云南旅游市场上至今仍缺少大学生创业设计的具有影响力的民族旅游工艺品和品牌等等。

(二)艺术设计类大创项目的开展情况

1.大创项目对艺术设计类学科专业的作用

大创项目至今已实施了多年,教育部在2012年教高函[2012]5号中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家级大创项目的通知,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的概念。在通知中提到了国家建设也急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及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在国家级大创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各省教育厅、高校开展了省厅级、校级大创项目,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扩展到了各个层面上。在创新创业方面,大学生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坚持精神[2],这在传统大学教育中,恰恰是最为缺乏的,各级大创项目的开展,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形成了很好的补充。艺术设计类专业综合性强、实用性强、适合创新创业,适合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大创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在1-2年,项目类型可分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种类型,创新训练项目注重创意和想法,创业训练与实践侧重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大创项目与学校课程教学、工作室制教学活动和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则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建设周期较一般课程更长,同时具有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可将所学专业知识和兴趣结合导师科研或创业实践进行成果转化,有利于实践过程的能力培育和成果的产出;二则团队合作更利于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特长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合,可取长补短,形成团队优势;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而言,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更容易关注设计和产品本身,形成较为局限的产品思维,忽视市场需求而使项目流于形式,难于形成由市场导向、结合专业兴趣推动的创业项目,这就需要经济、策划类专业学生的加入,从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团队。

大创项目的培育可从二、三年级学生开始,结合当前“互联网+”大赛和国家相关政策与当今热点,经过一至二年的培育,在项目成长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锻炼,到毕业时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使大学毕业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2.大创项目中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的情况

艺术设计学科形成于我国近代早期“图案科”和“工艺美术”专业,均来源于传统手工艺,今天的设计学科以构成形式的教育手段为主体,基本建立在西方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上,这种教育体系在国内推广后获得了巨大的成效和广泛的认可,但在事实上割裂了和传统文化的联系,“特别是当我们以发达国家的设计为参照系来考量我们的工艺美术时,向外借鉴的力度必然加大,淡化传统文化也是必然的后果”[3]。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教育必然存在着重形式而轻内涵的困境,忽视了传统人文精神的延续。

艺术设计学科类大创项目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往往沦为形式而不能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项目的孵化的基础。如为挣学分完成项目,仅重视销售与专业脱节成为营销类项目,偏重产品研究严重脱离市场,项目缺乏文化内涵且不接地气难以长久发展等等。反观很多中外知名品牌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能结合国家、民族、地域文化进行设计,使民族文化血脉在品牌文化中长久延续。因此,今天我们在设计学科大创项目中可探索融入民族传统文化,使它能在文化沃土上茁壮成长并开花结果。

二、 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

(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的意义

结合地域特色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入,首先可使大创项目更具有特色、更接地气,让大创项目更具有竞争力。随着云南高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特色化办学的深入,如何将特色教学形成教学成果并产出成为话题,适合于创新创业的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如何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项目产出成为关注点,特色成果的呈现即是特色办学的体现,反过来特色成果也将为特色办学增色。

其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使民族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在今天我们看来,民族传统文化已脱离实用,离现代生活已渐行渐远,同时面临着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走进博物馆而被逐渐尘封的命运。将其引入到大创项目中,培养年轻一代创新创业人才,有利于其长期的传承与发展。

(二)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的成效

云南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尚在探索阶段,成果的形成还待时间的考验。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科长期以来坚持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在教学中,在融入大创项目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索,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经验。如“滇西北‘元形手作’手工艺品牌推广”项目遴选富有特色的滇西北少数民族手工艺,如东巴造纸、服饰、扎染、瓦猫、编织等手工艺,将线下生产与线上销售和传播相结合,形成了学习、生产、体验、销售、定制、传播一体化的项目模式,以云南民族手工艺和民族文化艺术结合现代需求进行文创产品创新,开发设计了摩梭编织挂画和抱枕、装饰瓦猫、东巴装饰绘画、地域风情明信片等独特的产品。其中装饰瓦猫将云南常见的建筑瓦猫形态以彩色软陶进行制作,成为挂饰和车载装饰等产品,车载瓦猫将瓦猫缩小至5cm左右,装在定制有机塑料罩中,小巧精致、色彩鲜艳,车载瓦猫可耐夏季车内高温,又保留了瓦猫避邪趋福、吞金纳银的寓意,产品供不应求。而“半水山房——禅意文房手工艺品”项目则专门收集拆房红木老料,以端正典雅、素雅自然的宋明美学为基调,传统榫卯结构工艺制作,结合市场需要,开发定制文房用品、茶道及香道用品,致力于开发可传世的雅物,赋予产品以生命。产品为仿古的“文人雅玩”系列、素雅的“案上烟云”系列、老物件修复的“稀料收藏”系列,以“清、和、淡、雅”的文人风格开发设计了古琴式样茶盘产品,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开发即是项目研究的重点。两个项目分别在教育部等主办的第二、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半水山房”项目的负责人金清华毕业后在上海以项目为基础创建了设计公司,中华传统文化、古典美学、书法、国画、茶道也成了公司要求员工必修的课程。[4]两个项目分别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与项目开发中,注意到市场的需求和产品创新,创新的同时注重对产品内涵的传承与发扬,赋予其新的生命,为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创项目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三、 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的方式

(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入

1.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首先,古代典籍中流传下来的为人处世和求学的道理可以培养大学生勤勉、诚信、为善、奋进的优秀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观念、古代工艺美术、造物理论是我们进行现代设计的源泉。古人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型美、材优、工巧的设计理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对造物应以人为本,追求和谐、自然、意境等有着诸多的论述,如诸子百家中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中追求朴素、自然、合乎事物本性的思想,墨子“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的以人为本的造物思想,管子“无用之物,守法者不生”的实用思想,慎子则提出“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即造物应注重产品本身的轻重、长短、大小等基本要素,韩非子提出“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5]的概念,即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产品本身的材质要素,不可以装饰过度而损坏其自然美。

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入,首先应该学习古代典籍故事中古人为人处世的优秀品格和思想修养,其次应学习古人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和造物理念,从古代优秀造物中和理念中学习优秀的造物思想。在大创项目团队建设和成长过程中,指导教师、学校创业中心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哲学思想、艺术观念、工艺美术和造物理论,对以传统为内容融入大创项目的团队,应系统学习古代文化、工艺美术、美术理论和造物理论、美学,了解书法、国画、篆刻等艺术形式,提高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传统继承不是简单的挪用,需要进行审慎的继承和在继承基础上,结合今天时代的需要进行发扬。墨子曾说“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认为对古代好的东西要阐述发扬,对今天善的东西要进行创作,才能使善增加。“艺术设计教育…只能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批判性的继承与发展,它要求我们在对传统的扬弃过程中,求得创造性的现代转换。”[6]由于时代的变化,以传统造物理论和古代造物为基础的创新设计需要适合年轻知识一代的审美,进行“活化”创新,为其注入时代的血液重新“复活”,呈现出传统精神的灵魂和年轻时尚的面孔,近年来两岸故宫文创的火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创项目团队在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入上,需结合市场的需要,以实用为基础,完成传统文化精神的活化转换,才能获得成功。

2.民族文化精神的融入

云南民族众多,在各民族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样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云南各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学、建筑、服饰、器皿、手工艺等艺术中均有充分的表现。如在纳西传统文化中就有大量劝学、修身、立德、向上的谚语,如流传已久的纳西音译语“天雨流芳”译为“读书去吧”“宁食粗食、不染污秽”“雄鹰不容高峰阻、骏马岂怕路途遥”[7]等洁身自爱、不惧困难的谚语,纳西族妇女传统服饰上的“披星戴月”装饰也体现了她们勤劳的精神;白族则追求建筑居住环境的优雅整洁,有种花爱花的传统,常植兰、桂、山茶等花卉,追求清雅高洁的精神人格。各民族在传统手工艺中,在精心创造以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匠人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就必须具有恒心、细心和耐心,而当代大学生则恰恰缺乏这方面的精神,缺少像传统手工艺人一样来对待设计作品的态度。

民族文化精神的融入,应传承民族工匠精神,在学习了解各民族的历史、特点、文化和艺术的基础上了解民族手工艺,将各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精神进行转化并融入大创项目中。

(二)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1.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传统文化元素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从中国传统图案、文字、色彩以至于传统文化精神,均是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曾经一度在设计中流行的书法字体、篆刻元素、水墨元素、青花图案、中国红等等,均是传统元素的体现,构成了“中国风”的设计形式,至今热销的国内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无不是将传统元素融入至创新产品设计当中。

2.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

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历史上,因为与内地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原汉族文化传入云南并与当地世居民族的文化相交融,且因为战乱等原因也有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迁入,随之将其民族文化带入进来,而又由于云南地处偏远,使很多在中原地区已经逐渐消逝的文化得以长期保留下来,并继续传承发展。各民族崇尚喜爱的色彩、民族服饰元素、建筑形式与装饰、使用器物、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形式丰富多彩,保留了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也融入了汉文化的特征,是民族文化元素的呈现,也是我们当今进行设计创新的文化宝库。

3.在深入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

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入应在对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融入,寻找有代表性而又异于市场常见形式的元素,避免跟风使用常见的图形形式,使项目产品呈现与市场雷同且单调的囧境。若只是对图形色彩元素进行复制粘贴,简单挪用拼凑,甚至使用西方构成设计的方式任意分解组合拼接,则使设计易成为贴有民族传统文化标签的空壳,或是曲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摆设,势必难以持久并得不到认可,只有在了解其精神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才能为设计项目注入古老而又鲜活的血液。

(三)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结合

功能性的体现是设计的基础,市场需求是创新创业项目的根基。单纯以功能作为设计的唯一目的,会使设计落入西方包豪斯设计开创的冰冷、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使设计缺乏个性和人情味;过分强调形式,又会使设计华而不实,成为形式主义的摆设。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实际功能的同时,应注意形式的体现,在形式上可充分融入民族传统文化,使设计呈现出个性和生机。

大创项目的开展,需围绕学生毕业后的创业需求,在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了解市场走向及需求,注重项目的实用性,使项目能得以延续下去。能否满足市场需要是检验项目是否合理的标准,注重功能性、实用性的创新项目才能在进一步创业中获得优势。如果只是为完成项目而进行创新,为使项目突出特色而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则项目只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空壳,因不具有实用性而不被市场所接受,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则会脱离原本的训练实践的意义,而流于形式。

如当今各博物馆开发的文创爆款产品,均为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纸胶带、书签、笔记本、冰箱贴、行李牌等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产品,除了较强的功能性,在设计中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能满足当代年轻人求新、求异而又有文化内涵的心理需求,配色优雅、工艺精湛、能与市场常见的产品拉开距离,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

(四)注重多学科结合

艺术设计类大创项目在成员的组成上,应注重艺、文、工、商等多学科的成员结合,从项目运营的角度来考虑成员的组合。创新创业对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要大于专业能力,创新创业团队各方面专业和能力的组合要优于单一专业团队成员的组合。从专业角度而言,从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创新创业更容易专注于设计内容本身,从而形成局限的“产品思维”,而好的设计,则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人为本的功能的考虑、精致的工艺来实现,即《考工记》中提到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良好合理的大创项目团队成员的组合,需要项目主持人熟谙传统哲学文化精神和管理理念,把握项目发展方向,协调团队内部机制结构,并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以实现项目价值,所以大创项目多学科的成员组合就显得较为重要。

只有顺应时代、符合自然规律、选择适合的工艺材料,并以精湛的工艺技艺用心去创造,才能成就好的产品,这是中国古代传统造物观对设计的理解,也是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的体现。

结 语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寻求特色化教学的今天,在大创项目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市场需求出发、注重项目成员多学科的组合,以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项目特色,不失为一条可实施的路径。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