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2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2020-12-27河南省禹州市中心医院461670李晓光
河南省禹州市中心医院(461670)李晓光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发病原因复杂,单纯阻止某一病因或病理机制,难以取得良好疗效,需联合用药。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能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调脂等多种途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控制病情进展,在SIP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联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SIP,取得良好疗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58例SI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实验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41~82岁,平均(61.57±7.41)岁;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2~81岁,平均(60.86±8.23)岁。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晓同意书。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接受钙离子拮抗剂、氧自由基清除剂等治疗,并根据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339),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均为1次/d;于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口服,20 mg/次,1次/d。两组共治疗4周。
1.3 疗效评价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估。治愈: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及以上;显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50%~89%;有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0%~49%;无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9%及以下。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29×100%。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效果。②治疗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 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不同用药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28/29)较对照组的65.52%(19/29)高(P<0.05)。
2.2 ADL评分 两组均无脱落病例。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ADL评分(69.88±7.69)高于对照组(63.46±8.07)(P<0.05)。
3 讨论
对于SIP患者,除加强规范治疗外,还需干预患病高危因素,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阻碍平滑肌收缩、血小板聚集,减小脑血管阻力,减轻脑水肿,氯吡格雷通过干扰纤维蛋白原结合糖蛋白受体,拮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激活,从而阻碍血小板活化扩增,防止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两者联合用于SIP患者能阻断血小板活化途径,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抑制脂质表达,增加斑块稳定性,同时还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1]。本研究显示,两者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65.52%,可见两者联合在SIP患者具有一定价值,仍需提高。夏永梅等[2]研究指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斑块、抗氧化、降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并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强化治疗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在于阿托伐他汀可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生成量,降低细胞内胆固醇表达,使得细胞表面LDL受体数目增加,加快血液循环中LDL降解、摄取,降低血中TC、TG含量,从而起到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目的。
综上可知,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SIP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