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贵穷理 理贵言情
——由《月是故乡明》谈创作中的真情实感

2020-12-27周艳丽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细节故乡时光

周艳丽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月是故乡明》是一本散文集,作者杜香娟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该作品2019年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散文集共分五辑,无论是“怀旧时光”“心动故事”“至亲至爱”“乡风乡韵”还是“行山踏水”均是作者杜香娟对少年时光、中年人生以及自己所经历的人或事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实事求是说,在如今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这本集子也并不能算是最出色的,我之所以将该书拿出来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的论点,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用情很真,有的文章情“真”到让人动容落泪的地步。与那些个无病呻吟,环顾左右而言他的泛泛之文相比,我更愿意将《月是故乡明》的大部分文章归入到好文章之列。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呢?要说这个话题,又是个大而无荡的大论题。不信你去街上采访,就这一个问题,你问十个人,说不定会有十种以上的回答。为什么?因为,中国自古就讲文无定法。言外之意,文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是没有章法可循的。不仅写文章无定法,读文章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阳春白雪,有人喜欢下里巴人,有人喜欢华丽词句,有人喜欢朴实无华……凡此种种,很难判断谁好谁坏。但有一点却是大多数人都基本认同的,那就是文章无论如何表达,都一定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为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正如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说:“文贵穷理,理贵言情。”(《文薮序》)这里的“情”,我以为就是作者的真性情,真感情。法国文学家狄德罗也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的确,持这种观点的,从古至今都大有人在。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大意是说写文章的人有了真实情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流淌出来。)金·王若虚说:“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评东坡山谷四绝》)金·元好问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唐·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宋·戴复古说:“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论诗十绝》)清·黄遵宪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杂感》)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论诗十二绝句》)就连当代的大文学家叶圣陶也主张诚实地写出自己。由此可见,言真情对于写文章来说显得多么重要。

所谓真情实感是指作者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

在所有的文体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真实情感的恐怕要数散文了。因此,在现代文章学的分类中,人们将散文归结到纪实文学中去,我以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说,诗歌或者小说等文体是间接或侧面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的,那么散文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爱恨情仇。这是散文的特点,也是散文的长处,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能比拟的。

杜香娟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又从事了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师,是深谙此理的。所以,读她的《月是故乡明》,不仅仅是在读书,而是在读她那汩汩而流的真情实感。“怀旧时光”一章是写她对童年的回忆,充满着对童年的眷恋和怀念;“乡风民俗”一章是写她自己的故乡,充满着对家乡的痴爱真情;“至亲至爱”则是写杜香娟的亲朋好友,更是充满了情真真义切切的感情。作者将这本书起名为《月是故乡明》,也透着作者对于家乡深沉的爱和痴痴地情。而《月是故乡明》到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一、 只有心里有情,才能生动地表达

作家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感人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这里,我们不妨借孙犁评价铁凝作品的话,来形容《月是故乡明》,我以为是很贴切的:“在生活的皱褶里找到不易发现的污垢,在一场琐碎的谈话中辨别美与丑的音调,在极微小的动作里打听心灵的消息,在一个微笑里找到灵魂的洗涤剂。”尤其是散文写作更应该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但这里要强调的是,真实不等于生活中的大实话,这种真实是经过作者认真思考后挑选出来的,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意识的典型人或事。同时,真实并不意味着伟大或者轰轰烈烈,有时候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月是故乡明》中所写的《9路车上的故事》,生活在如今的城市中,谁没有坐过公交车呢?我坐过、你坐过,他也坐过,坐公交的感受也大致都差不多,而真正将坐公交车写成文章的人恐怕并不多,作者写成文章了。我之所以拿出这篇文章来说,是因为作者写得也特别。原本是一篇表扬稿,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而是环顾左右而言他,写一路坐车看到的风景,尤其是那个“咖啡时光”,因为是坐在车上,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也都可以想,所以,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在众多站名中,我对‘咖啡时光’情有独钟。每当电子报站‘下一站,咖啡时光,有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告知车长’时,我的心就会莫名一动,一种小喜悦、小向往就会在心底蔓延。到了‘咖啡时光’,看到一个个的车友尤其是时尚的男女下车,我就在想,她们是不是赶赴约会?然后在弥漫着咖啡香味的精致小屋,悠悠地品着咖啡,多幸福的时光呀!说实话,真想随她们下车,可惜,那不是我的终点站。”[1](P50)

最后,作者才笔锋一转说:“当然,打动我的不只是风景,还有故事。”于是,作者娓娓道来,给我们讲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三个故事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小得在我们普通人眼里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偏偏这些小事,在作者心里却做成了大文章。第一个故事,因为上车忘记带零钱了,好心的乘客帮她垫付了一元钱;第二个故事,她乘车时,司机不是像其他司机那样黑着脸,而是给了她一个微笑;第三个故事是下车前,司机温馨提醒她,不用提前站起来,可等车停稳了再站起来。就是这三个小事,给作者以温暖,所以作者最后说:“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那我,算不算因为一路车,爱上一座城呢?”[1](P52)这正是在极琐碎的事件中,辨别美与丑的音调,在极细微的动作里,打探心灵的消息。原本平凡普通的小事,在一般人的心中也许留不下印痕,而在作者的心中却产生了涟漪,为何?因为作者心里有情,所以眼中才有爱。

杜香娟是一名教语文课的老师,我猜想在专门教学生写作文时,一定十分强调要表达真实情感。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杜香娟完全不必再到处寻找范文,只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分析分析,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实例了。

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出自唐代文学大家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大意是说,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就是感情,感情表达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能体现感情的,也没有比讲道理更能深入人心的。换句话说,打动人的不外乎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等。所以,白居易接着写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即一首好诗,情感是它的根,语言是它的苗,声音(韵律)是它的花,而诗的含义、道理、给人们的启迪则是果实。由此看来,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实感则是文章的灵魂。

书中的《无法忘却的怀念》是写作者对已经逝去的爷爷的怀念。在作者的心目中,活着时的爷爷也并不是一位令她特别敬重的人,因为他重男轻女。因为作者是女孩子,爷爷并不喜欢她,“记不得有多少次,我和弟弟在他屋子里玩,他总偷偷把弟弟拽到一边,从枕头底下摸索出什么东西,匆忙塞给弟弟。每逢他去赶集,总要带点好吃的或好玩的,而受益者总是弟弟,我只能落个眼羡的份儿。”[2](P75)爷爷的重男轻女不仅表现在平时,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决定作者命运的高考上。作者第一年高考失利,在要不要复读的问题上,爷爷是态度鲜明地反对的。“爷爷听说后,对爸爸说:‘考不上算了,妮也大了,还是在家帮你干点活吧!’爸爸却坚持让我再复读一年。爷爷听说此事,更是一天三趟地往我家跑:‘我说你就别瞎折腾了,就咱这样的人家,别说考不上,就是考上了,还不被别人顶替走?’爸爸偏不信那个邪,硬是东挪西借地为我凑复读的费用。爷爷气得无话可说。那一段时间,我就没有看见过爷爷的笑脸。”

即使是这样,因为是自己的爷爷,血脉亲情是割不断的,作者仍然对逝去的爷爷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出殡时,眼看着爷爷的棺木被人们快速挥动的铁锨里的黄土一点点掩没,想起爷爷就要永远一个人孤零零躺在那块湿地里,我忽然冲上前,大声哭喊着“爷,爷,不要走啊!不要埋我爷啊!”

………

爷爷去世后的这么多个清明节,我都因工作的关系没能回去过一回。每至清明,飘飘洒洒的雨总让我心情抑郁,看着行色匆匆的归客,想想自己却不能为爷爷扫墓添土、烧纸送“钱”,禁不住哀从心来,泪如雨下。

又至清明。而今我愈行愈远,竟到了千里之外的深圳,路途遥遥,归期杳渺。爷爷,今年我又不能去看你,只能烧一炷心香给你。爷爷,那飘洒的细雨就是你孙女的泪滴,那纷飞的花瓣就是孙女孝敬你的纸钱。爷爷,你若地下有知,一定能感受到远方有一颗永远为你守候的心灵。

仁厚慈爱的地母呵,愿你永安爷爷的魂灵。[2](P78-79)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铺张的句式,却有着充沛的真情实感,有对爷爷深沉的爱和无尽的怀念。笔者读这篇文章时,就想起自己的爷爷来,忍不住泪如雨下,这就是真情实感的力量!

三、细微之处见真情

一篇好的文章,要想以情动人,就必须有打动人的细节,细节写真了,写活了,自然就打动人了。感情真,首先是事情真,事情真得由细节来支撑。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是指为人处事中的小节。而在写作中,细节也是决定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精彩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推动情节发展至关重要。

所谓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就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往往是洞悉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也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唯有抓住这些细节,并对其展开深度剖析,才能真正把握这些细节所表达的深意。所谓“平凡蕴经典,细节致大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物形象刻画时,一个细小的动作、眼神、表情,有可能都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节点。如在《无法忘却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写爷爷重男轻女的表现,并没有过多语言,而是运用了几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第一,爷爷从没有抱过她;第二,称呼弟弟们总是“俺小,俺小”,而称呼她总是叫“死妮子”;第三,“记不得有多少次,我和弟弟在他屋子里玩,他总偷偷把弟弟拽到一边,从枕头底下摸索出什么东西,匆忙塞给弟弟”;第四,为阻止我复读,爷爷更是一天三趟地往我家跑,凡此种种,不用作者赘述,爷爷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当然了,作为一部以写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主的散文集,作为一位业余作者,《月是故乡明》也并不是无可挑剔的,像有些语言还不够精练,有些篇章记述得过于实在,以至于缺乏了文章应有的通灵性等。好在,瑕不掩瑜,并不影响读者对她文章的喜爱。

猜你喜欢

细节故乡时光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漫时光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