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园校合作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伦理素养

2020-12-27袁飞飞张先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范生伦理幼儿教师

袁飞飞,张先义

(1. 亳州学院 教育系,安徽 亳州 236800;2.马鞍山市教育局 教科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相继曝出,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虐童事件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有国家和政府宏观管理方面的原因,亦有幼儿园微观管理方式不当的原因,但是,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缺失却是最直接的原因。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保育和教育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或行事准则,以及在这些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1]“从幼儿园教师的服务对象来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伦理包括:保教工作的伦理、师幼交往的伦理、家园合作的伦理以及同事领导间的伦理。”[2]专业伦理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培养应从职前教育阶段开始。

高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机构,在培育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伦理素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于幼儿园来说,无论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还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对其应该与社区合作给予了明确的指示。作为两种职能定位不同的教育机构,高校擅长理论研究,幼儿园擅长实践探索,双方的合作有助于资源的共享、优势的互补。因此,在探讨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伦理素养的培育时,可以尝试园校合作的方式。

一、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伦理素养培育现状

对于学前师范生伦理知识的培养情况,有学者指出:“我国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在职前阶段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专业伦理教育。”[3]实际上,受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所有师范生的专业伦理知识培养几乎都是缺位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意识不够

1.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伦理知识的要求不够

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一直是以理智主义、技术主义为主流的,因此,对于师范生的培养也一直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轻情感培育的弊端。在学前师范生的培养方面,较为注重培养学前师范生在弹琴、歌唱、跳舞、绘画、普通话等方面的外显技能和教学法常识,忽视培养其内在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规范等专业伦理知识。综观各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在培养目标上基本是大同小异,较为注重培养学前师范生扎实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性能力,对专业伦理素养的要求笼统地包含于热爱儿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常见表述中。这就使得学前教育师范生对专业伦理素养的认识比较模糊,进而“对从教的艰辛和责任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进入教学一线后出现了有违从业规范的行为。”[4]

2.任课教师对专业伦理素养的认识不明确

“大学的职责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还是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都担负着这三项基本职能。”[5]这些职能使得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师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科研能力以及产学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拓展高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影响力。而评职称所需的硬性科研条件又迫使其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研上,相应地,分配在教学方面的精力就比较有限。同时,由于他们自己就是在传统技术主义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对专业伦理素养的认识本来就不足。另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起步较晚,不少高校学前师范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并非都是出身于学前教育,对师幼关系、亲师关系等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素养内容不甚了解。

(二)专业伦理知识教学方面存在短板

1.缺少应有的教学内容

无论是在通识类课程中还是在专业类课程中,学前师范生的专业伦理知识都处在顺带被提及的附属地位。在师范类专业必修课程安排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是理论知识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大板块讲述的重点仍然是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基本要求、基本素养和基本方法”,[6]虽然其中也涉及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但缺少对教师专业伦理的介绍。“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不能代替后者的。

2.教学方法陈旧

在跟专业伦理素养相关的德育类知识传授上,“坐而论道”式传授方法最为常见,“道德说教模式忽视了教师的道德本体地位和社会变革,缺乏教师的自主参与与深刻体验,使本应丰富感人的师德教育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实效。”[7]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很强,从教者的专业伦理素养直接体现于他们日常对幼儿的保教生活中。但是,不少高校教师没有在幼儿园的工作经验,对幼儿教师的伦理失范行为只能进行进行笼统地点评,对典型案例感触不深,分析不到位,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启发。

(三)缺少实践机会

1.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学生把专业伦理知识内化为自己行为方式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也存在重视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融入专业伦理的现象。”[8]从根源上来讲,这也是传统的技术主义人才培养方式所导致的。具体到学前师范生来说,无论是课堂实践还是各类比赛活动,大多是围绕“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以及备课、说课、上课等师范生常规技能和弹琴、跳舞、绘画等学前师范生特色技能展开的。这些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前师范生外显的个人从业技能,对贯穿在幼儿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内隐的群体关系处理技巧关注不够。

2.见习、实习以技能锻炼为主

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见习和实习,是他们能够直接与幼儿园工作实际进行接触的机会。但是,无论是见习还是实习,学生的实践重点都是以技能锻炼为主,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如何做”上,缺少深层的“为什么这样做”和“还可以怎么做得更好”;同时,不少学前教育师范生对保育存在偏见,认为保育不像教育那样能够体现自己的教师身份,导致学前教育师范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素养理解不到位。另外,见习和实习的实施方式也不利于学前教育师范生对专业伦理知识的习得。见习一般用时很短,见习生主要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观摩来了解幼儿园的日常动态,由于他们并不直接参与保教工作,对专业伦理涉及到的师幼伦理、亲师伦理等素养只能通过观察来领悟。实习过程主要是以顶岗的方式来进行,实习生可以在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直接承担保教工作,但实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的下半学期,无法帮助学生及时将专业伦理知识与保教实践进行对接。

二、园校合作视角下学前师范生专业伦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不是单靠入职前短暂的学习就可以养成,它需要幼儿园教师长时间的领悟,才能内化并付诸行动。职前阶段是形成认知、养成信念的第一步,在专业伦理素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9]高校与幼儿园分别承担着培养未来幼师和组织幼师对幼儿实施科学保教活动的任务,双方应该在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伦理素养上通力合作。

(一)提高对专业伦理素养的认识

1.高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多数大学和学院如火如荼进行的改革仅仅停留在实用的层面,几乎没有几所大学考虑到大学使命与特征这一更深层次的变革。”[10]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中,当前更应该重视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在当下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频繁曝光的背景下,如何在职前教育阶段解决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素养问题,既是高校培养人才职能所在,亦是其发挥服务社会职能之所需。针对目前对师范生专业伦理素养普遍重视不足的现状,高校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与幼儿园进行联手,将专门的专业伦理知识纳入其中。

2.幼儿园为高校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作为教师的教师,负责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高校教师在专业伦理知识的掌握上应该有更高深的造诣。高校任课教师应当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一方面,要多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宽视野;另一方面,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一线,多观察、多思考,把幼儿园实践教学中有可能考验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事件进行收集,进而用教育理论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这样,高校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做到生动有趣、有说服力,让学生感同身受。

(二)保证专业伦理知识的学习时间

1.高校开设专门的伦理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尚没有成熟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方面的课程。高校可以制订激励措施,鼓励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并将理论与实践素养较好的幼儿园教师吸纳进来,共同开发伦理课程。课程开发应凸显出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教师伦理课程。“就幼儿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基本关系看,师幼关系是专业伦理规范中最为核心的部分。”[11]所以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课程应围绕与幼儿教师相关的专业成长、师幼关系、亲师关系、同事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等进行设置。

2.幼儿园制定具体的伦理条例

“教师伦理规范是为了确保教师行为符合教育要求而制定的,是评判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育道德的标准。”[12]目前,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尚未出台,与此关联最紧密的文件就是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可以尝试制订相关专业伦理规范,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性文字具化成可执行的条例;修改完善后,可以通过高校的园校合作平台,为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讲解分析,让他们明白究竟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三)增加实践机会

1.高校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伦理的内化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它需要师范生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和要求内化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当中。在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专业伦理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除了要将相关知识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中,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朗诵、征文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专业伦理知识的内化吸收。在此过程中,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做评委,发挥他们实践能力较强的优势。

2.幼儿园重视对见习生、实习生的专业伦理素养考核

见习和实习是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与幼儿、家长、保教人员密切接触的良机。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机,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将专业伦理素养的考核纳入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见习与实习过程中。幼儿园与高校双方还可以视情况增加学生见习次数,调整学生实习的时段,为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伦理素养的提高创设最佳环境。

猜你喜欢

师范生伦理幼儿教师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