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物资验收前置对提升采购供应效率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26方翊臣冯原王少男刘熠于雷
方翊臣 冯原 王少男 刘熠 于雷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不满足于国内市场,选择通过本土化经营战略实现走出国门,以谋求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本土化战略的动因,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及企业协同等角度对本土化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帮助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市场更好地经营和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本土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6.4;F125;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7-0212-0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及“中国制造2025”的迫切需要,我國制造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热情不断增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世界知名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大跨国经营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力度,利用东道国当地的资源要素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长期过剩的产能和资本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也是当下摆在我国经济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国内企业急需扩大市场空间,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制造业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和贸易中最为基础的部门,承担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推行本土化战略实现跨国经营,对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本土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要想有更大的突破,就要做到思想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相较于思想全球化而言,行动本土化更值得探究,也面临着更多挑战。通过在东道国实施本土化战略,我国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快地适应东道国环境、树立品牌形象和发掘潜在市场,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各项成本。
1.1 适应东道国环境
本土化经营最直接的好处是能够帮助我国制造业企业迅速适应东道国环境。在企业海外发展过程中,与母国不同的制度环境往往对我国制造业企业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导致我国企业很难融入当地,进而难以开展经营活动。通过本土化经营,可以加速企业融合东道国的制度、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而增强我国企业在东道国发展的动力,减少因东道国环境不同而带来的阻力。
1.2 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在东道国本土化经营,企业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东道国文化和社会环境,有助于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互惠关系,更好地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通过雇佣本地员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也可增强当地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信任感,为企业在东道国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市场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拥有价格更为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因此跨国企业青睐于在发展中国家开设工厂,在当地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以降低各项生产成本。此举相较于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可以大大节约物流运输成本,同时节省了外派员工高昂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直接聘用熟悉东道国法律法规和风俗文化的当地员工可以降低潜在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我国制造业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意不好做,众多行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只有寻求开发新市场,才能获取更多利益,使国内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而跨国经营本土化战略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2 本土化经营的战略分析
本土化战略是指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跨国经营活动中,从生产到销售及日常管理等各环节都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实际情况,在发挥企业自身核心优势的同时,尽可能地贴近当地标准,制定符合发展战略要求的本土化政策,从而迅速适应东道国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成为一个融入东道国的本土化企业。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海外子公司规模普遍偏小,可借鉴的经营经验不足,容易导致相关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从这一现实问题入手,将制造业企业本土化战略概括为4个方面,即从生产研发本土化、营销策略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和企业协同本土化方面进行分析。
2.1 生产研发本土化
生产本土化是制造业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本土化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包括原料采购的本土化和生产加工的本土化。这意味着企业需参与到当地生产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强在东道国采购渠道和合作网络的建设,通过生产本土化在当地站稳脚跟,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其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相较于世界先进的大型跨国企业,当前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在前沿科技领域还不够发达,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常常落入被动局面。对此,研发本土化不仅可以帮助我国制造业企业将自身研发力量与当地市场环境相结合,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还可以通过雇佣东道国尤其是较为发达东道国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研发力量。
2.2 营销政策本土化
营销本土化是跨国企业根据东道国的环境和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迎合当地消费者习惯的适应性营销,其内涵包括品牌战略、渠道战略、产品和服务战略及价格战略等。通过深入东道国市场,调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找出并分析影响企业营销效果的各项因素,从而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使企业在获得消费者信任和青睐的同时最大化自身利益。在这一方面,相关企业可以借鉴世界知名跨国企业的营销案例,同时积极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等独特优势。在设置经营政策方面,历史上有很多跨国企业因不熟悉东道国的经营环境和政策法规而遭受损失甚至黯然退出当地市场的惨痛案例,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发展之前,务必对东道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前制订应对方案。避免出现因为经营环境的差异和政策法规的限制而在东道国难以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利局面。
2.3 人力资源本土化
企业之间各项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最终的销售获利,都离不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鼎力相助,只有拥有了具备竞争力的人力资本优势,才能在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是指跨国企业在东道国聘用当地人员担任公司职务,不仅局限于大量的低阶层管理职务,对于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岗位而言,聘用一名素质过硬且同时熟悉东道国政治、经济和人文背景的优质当地职员是帮助企业融入当地环境,掌握市场特点的最便捷有效途径,进而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持续高质量发展。
2.4 企业协同本土化
如今“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我国众多制造业企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共识,国内市场呈现出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势头。这一理论在海外市场同样适用。由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东道国本土化经营时常常会遇到不可预知的风险,以及经济全球化、科技变革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客观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借助外部力量协同发展成为企业海外本土化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简单来说,企业协同本土化就是要与东道国当地有关部门和其他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借用外部力量补足短板,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自身在东道国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制造业企业通常可以在供应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3个方面实现协同发展。供应链的协同发展要求制造业企业积极寻求当地其他企业进行协同合作,通过构建纵向物流网络,形成稳定的长期协作关系,降低自身各项交易成本。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是在形成供应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不同企业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则能够产生分工明确、模式成熟、共同生存的企业群,可以带动我国更多的制造业企业进入海外市场。
3 启示与建议
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流砥柱,通过在生产、营销、协同合作等方面制定合适且有效的跨国经营本土化战略,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知名跨国企业从我国诞生。本文尝试提供以下建议助力我国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
3.1 把握政策机遇,学习优秀企业
随着“一带一路”和制造强国等一系列国家倡议和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制造业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国际发展平台,面对这一历史机遇,解决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和本土化发展缓慢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标杆学习法,即学习世界上先进的大型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办法,能够有效帮助我国制造业企业解决本土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在海外实现发展。
3.2 加大创新力度,增强企业实力
除了学习优秀企业的先进经营思维和管理思想,企业更应设法提升自身实力,在现代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制造業企业应当积极融合吸收新兴事物,尝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5G网络等高新技术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差异化发展,形成核心优势,从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更有底气,如此一来,本土化发展也自然成为顺水推舟的事情。
参 考 文 献
[1]赵楠.当地化重于全球化: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之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3(3):38-42.
[2]崔琳熠.关于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4(24):95-96.
[3]杨勇.跨国企业的中国本土化策略及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9):60-63.
[4]刘海云,唐玲.海尔集团在海外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做法与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7(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