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腔镜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2020-12-26郑丹
郑丹
(广东省深圳燕罗塘医院,广东 深圳)
0 引言
在当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变化,患有妇产科疾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与她们的生活压力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妇产科作为临床科室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同时也是疾病类型较多,较为复杂的科室,通常来说妇产科主要涉及的疾病类型有引产、紧急避孕和异位妊娠等,由于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并且该种疾病相似病症很多,常规的妇产科检查,很容易导致误诊或者遗漏,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针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是因为该种检查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副作用小,价格也较为亲民。因此,本研究以妇产科患者为对象,探讨子宫腔镜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妇产科所接受治疗的61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9-51)岁,平均(36.98±5.34)岁;平均(1-7)月,平均(3.46±0.67)月。患者中,月经过多12例,月经缺乏规律性29例,绝经后出血14例,临床出血6例。纳入标准:(1)均为妇产科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出血等症状;(2)均完成子宫腔镜检查,且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血液系统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2)合并认知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本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接受彩超,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难以确诊的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包括:体温、心肺功能;首先,在对患者进行检测时,行B超检查,然后采用子宫腔镜检测。手术前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排空膀胱,进一步确定病灶部位,然后对患者局部麻醉,采用探诊进一步确定宫腔大小、方向;缓慢将宫腔镜放入宫腔内,必要时对患者采用5%葡萄糖进行加压,控制压力为13-16kPa,检测时完成整个子宫测定,测定内容包括:子宫的后、侧、前壁、输卵管开口等;对于检查过程中难以确诊的病灶,采集相关病理进行诊断;子宫腔镜和病理诊断,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彩超组,随后会对患者的子宫左右侧壁,前后壁,以及输卵管等处进行子宫腔镜检查,通过子宫腔镜确定病灶处的病理标本,通过与彩超对比,来确定子宫腔镜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手术结束后,必要时可让患者口服抗生素,要求患者14d内禁止性行为[3-4]。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子宫腔镜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内膜癌的检测准确率都比较高,7例子宫腔镜诊断,7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检测的准确率高达100%,另外,2例子宫腔镜诊断,2例子宫内膜癌,检测准确率也为100%,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共计38例,子宫腔镜诊断结果有37例,检测的准确率高达97.37%,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共计15例,检测准确率为100%,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共计9例,子宫腔镜诊断为9例,准确率为100%,因此,应用子宫腔镜检测出的疾病率明显高于彩超,差异性比较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腔镜在妇产科临床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5]。本研究中,应用子宫腔镜检测出的疾病率明显高于彩超,差异性比较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子宫腔镜用于妇产科临床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子宫腔镜是妇产科中常用的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准确的定位、判断病灶部位,可降低临床检查漏诊率、误诊率,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临床研究表明:B超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较为方便、可重复强等优点,但是该方法检出率相对较低[6-7]。同时,B超检查误诊率较高,而将宫腔镜检查用于妇产科疾病中,如:慢性子宫内膜炎、宫内膜等疾病检出率较高,且该方法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帮助患者早确诊,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但是,临床上对于子宫腔镜检查难以确诊患者,可行微创手术完成病理的收集,发挥病理检查、子宫腔镜检查优势,帮助患者早期确诊[8]。
综上所述,子宫腔镜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显著提高妇产科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检测效率较高,能够最大化规避误诊风险,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