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2-26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473000史超焕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手术室统计学试验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473000)史超焕

手术室的高效护理管理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要求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每一环节的控制工作,对手术室存在的危险因素做第一时间处理。为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代替常规护理模式,发挥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效果。现就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择取本院在2019年1月~10月进行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1.76±3.73)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19~72岁,平均(41.85±3.71)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可做比较。医院批准本实验进行。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为自愿参加本实验;所有患者需进行手术。排除标准:行严重心脑血管、肿瘤相关手术者;无法配合实验者。

1.2 方法 对照组配合基础护理管理。试验组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①组建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医院手术室实际情况组建小组,由组长把控全局,承担管理工作,同组员共同商讨确定应急方案,并将小组划分为五常法组、护理文书组、教学组、隔离消毒组及质量检查组,定时开会总结进度;②明确小组职责。参照手术室行为准则划分每位小组成员职责,并组织学习手术室护理相关知识,提升护理水平;③细化工作内容。手术室内部卫生由无常法组负责,且需合理、规范手术器械及药品位置,确定应急药物、麻醉药物数目、剂量;文书组成员做整理护理表格化工作,确保准确、规范;教学组对实习期护理做培训、实践工作;消毒隔离组管理手术室内无菌操作和一次性消耗品准备工作,做好检查工作;质量控制组就各组工作进展、实施情况做监察,保证各项工作内容有条不紊进行。

附表 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

组别(n=48) 消毒 药品管理 环境管理 护理配合试验组 97.30±3.24 98.15±3.50 98.67±3.68 97.93±2.06对照组 83.67±4.30 82.17±4.46 81.73±4.20 80.79±3.86 t 17.539 19.528 21.017 27.141 P 0.000 0.000 0.000 0.000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评价两组的护理质量,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测量两组在手术室中消毒、药品管理、环境管理及护理配合方面,共计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并记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手术器械数量有误、损害贵重仪器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统计分析软件SPSS21.0用于处理两组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表示,两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两组间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 试验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护理水平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因此,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整体水平,应用有效、科学、高效的先进管理理念,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制度[1]。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通过构建工作小组形式对护理人员实际工作状态进行专项记录,实施规范化评估,保证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科学且合理的优化方案,达到优化手术室管理内容的目的,保证精细化、规范化开展手术室管理工作[2]。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应用在手术室管理中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手术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更少。质量控制小组作为一种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质量改进的有效方式,明确护理人员责任,形成多角度、无缝隙、全方位的质控过程,其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实施针对性整改,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手术室统计学试验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CS95
驭胜S330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