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昏迷转清醒时间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020-12-26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杨娟安小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针对性血栓下肢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杨娟 安小利

脑外伤术后引发意识障碍原因主要为皮质、轴索、脑干的功能丧失,且颅脑损伤程度越重,则昏迷时间越长。针对性护理主要以患者需求为主,予以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护理效果[1]。本研究选取我院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89例,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昏迷转清醒时间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89例,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设为对照组(43例),将2018年11月~2019年9月设为研究组(46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43.51±5.72)岁;研究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4.57±5.69)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1)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利用深静脉血栓评估量表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高风险者予以针对性干预,即①屈伸动作:下肢缓慢伸展,缓慢将脚尖勾起,尽力将脚尖超至患者到最大限度持续10s,缓缓下压到最大限度时维持10s,放松,反复予以踝关节屈伸,每小时5min,每天5~10次;②绕环动作:下肢缓慢伸展,将踝关节作中心,脚趾行360°环绕,尽最大程度维持最大动作幅度;待患者清醒后鼓励其进行主动运动,如果病情允许,可尽早进行下床活动;③术后2~3d穿弹力袜24h,踝部18mmHg,小腿中部14mmHg,大腿上部8mmHg。(2)高热干预。戴冰帽,冷敷四肢大血管,将静脉液体温度控制于4℃,若体温仍未下降予以激素药、冬眠,同时予以冰盐水洗胃等。(3)呼唤护理。①语言刺激疗法:告知家属多和患者讲述清醒时趣事、家事、感兴趣事情;②播放音乐:依据患者兴趣、爱好、年龄阶段等播放患者较为喜欢音乐,每天3~4次,每次30min。两组持续护理至出院,统计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值越高,意识状态越好;利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情况 研究组清醒率(82.61%)高于对照组(58.14%),昏迷转清醒时间(14.95±4.62)d短于对照组(23.93±5.36)d,下经静脉血栓发生率(2.17%)小于对照组(18.60%),且护理后GCS评分(10.53±2.18)高于对照组(8.76±2.34)(P<0.05)。

2.2 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研究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80.05±6.12)分,对照组为(72.69±5.34)分,组间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损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极易产生肢体功能障碍,进而降低肌肉收缩、肢体活动对于血液回流促进效果,从而致使血液流速缓慢,导致血液黏稠度提高,最终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而影响预后[2]。故而早期护理干预利于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以及促进患者清醒。本研究中采用针对性护理予以干预,其效果如下,研究组清醒率82.61%高于对照组58.14%,昏迷转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下经静脉血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护理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利于患者清醒,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家属对于护理工作认可。

综上,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昏迷转清醒时间,提高清醒率,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强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但针对性护理实施过程中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干预,而不是盲目实施护理计划。

猜你喜欢

针对性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提升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