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2020-12-26河南宏力医院453400吕彦娟
河南宏力医院(453400)吕彦娟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是骨科常见疾病,病因与家族史、关节松弛、臀位分娩等均有一定相关性,X线检查是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可显示骨化位置结构,对早期鉴别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有积极意义,但其检出率较低,易造成误诊、漏诊。本研究选取我院6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旨在对比分析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67例,女42例,男25例,月龄1~12个月,平均月龄(6.73±2.42)个月,38例左侧发病,29例右侧发病。纳入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大腿纹及臀纹不对称、双下肢不等长、双髋关节不等齐;外展试验、Barlow氏征阳性;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滑膜炎、化脓性骨髓炎、血友病、特发性关节炎。
1.2 方法 ①超声检查: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西门子,GELOGIQE9)调整探头频率(5~7.5MHZ)对髋关节行超声检查,结合Graf法行髋关节全面扫查,查探髋臼窝骨性缘及骨性结构、盂唇及髋臼软骨形态,测量、记录髋关节α、β角,分型。②MRI检查:仪器:超导型MR扫描仪(飞利浦,Achieva 1.5T),梯度声强度:30mT/m,梯度场切换率:150mT/(m·s),四通道、采集线圈:SENSEbody;口服0.5ml/kg水合氯醛,镇静,仰卧位,并拢双脚,首先双侧髋关节行轴位SET1W扫描,然后冠状位T2W/FFE、轴位T2W/FFE(矩阵:384×384;层间距:0.3mm;翻转角:25°;层厚:3mm;TE:14ms;TR:369ms;NSA:2次)。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不同病变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 MRI检查检出59例,超声检查检出55例。MRI检查检出率88.06%(59/67)与超声检查82.09%(55/67)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940,P=0.332)。
2.2 不同病变诊断结果 超声检查髋臼软骨顶病变检出率70.15%、关节囊病变检出率91.04%、髋臼盂唇病变检出率95.52%高于MRI检查30.34%、67.16%、86.12%(P<0.05)。
3 讨论
婴儿出生时股骨头由髋关节脱出、病变,使髋臼及附近肌肉、韧带、关节囊发生异常,导致关节松弛,进而引发髋关节发育不良。外科手术能纠正股骨头异常,显著改善预后,临床实践表明,通过早期诊断、治疗,多数患儿髋关节可恢复正常,而若延误治疗,会影响髋关节发育,后期即使行手术治疗,也难以恢复正常形态、结构、功能的髋关节[1]。因此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早期准确判断髋关节情况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是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式,可获取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组织结构,进而准确定位,获取清晰图像,显示各组织结构,方便医师仔细观察,以判断髋关节发育情况;但其过程中需一水合氯醛镇静,且操作复杂,检查时间长,费用较高,因此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股骨头相对位置、髋关节结构、髋臼相对位位置、软组织结构,有利于直观查探骨性结构、髋关节软骨结构,从而判断患儿髋臼发育情况、股骨头位置等;另外其还能测量髋关节长度,进而反映髋关节发育情况,有助于临床早期介入干预;与MRI检查比较,其具有无辐射、可操作性强等优势,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式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检查髋臼软骨顶、关节囊、髋臼盂唇病变检出率70.15%、91.04%、95.52%高于MRI检查30.34%、67.16%、86.12%(P<0.05)。可见MRI检查、超声检查对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检出率均较高,且超声检查对软骨病变的诊断效果更好,有利于临床早期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MRI检查、超声检查均有较高检出率,且超声检查对软组织、软骨性病变检查效果更佳,有助于临床早期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