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监测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26

关键词:测区水文站点

任 毅

(合肥水文水资源局,安徽 合肥 239000)

水文监测是直接获取各项水文数据的重要手段,是水文工作的排头兵和数据源,是开展水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水文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及社会经济服务个性化需求等新的挑战。在“大水文”发展理念背景下,推动水文监测工作改革,科学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我国由于雨热同期,洪涝灾害严重,江河沿岸人口众多,站点多以防洪为主,需及时预报雨水情动态,所以水位站大多以驻测为主,固守河道断面监测、各水文测站独立运行管理的监测模式。

1 水文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水文监测巡测能力不足

大多数水文站点按照站队结合的模式进行人员管理,当站点水位-流量发生变化时,按流量资料整编定线的规定安排水文巡测,这种情况下并不能满足水位-流量关系线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因人力因素制约,部分勘测队为满足防洪要求不得不采取驻测模式。因此,绝大部分勘测队开展的水文巡测工作流于形式,现在随着中小河站点建设投入运行,巡测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监测要求。另一方面,现有水文监测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快速监测手段缺乏,实时在线监测设备不完善也是导致水文监测巡测能力不足的原因。

1.2 监测任务量与管理模式矛盾

近年来,防汛抗旱减灾、山洪灾害防治、推行“河湖长制”、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都对水文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而现有的水文监测体系和传统模式下,定点驻守、人员分散、人工测验、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强的水文社会服务需求。

1.3 水文监测站点运行维护人物力不足

随着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投入运行,水资源站点、地下水站点、山洪灾害站点、水质站点、省界站点的建设补充,水文监测站点数量已成倍增加,水文监测任务的急剧增加与水文监测人员不足的矛盾凸显。老站网升级改造,新站点和巡测车辆的维护运行,监测新仪器设备的检定检修以及水文测报系统所需费用需要当地财政经费支撑,而大多数地区水文经费并没有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而通过专项经费的方式勉强运维,资金面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了新老水文监测站网功能的发挥。

1.4 新技术的应用与规范体系不适应

改革下的水文监测是使用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作为重要监测手段,与现有规范体系不相适应。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天然原始河道越来越少,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道水流的特性,给水文测验增加了困难。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水利因素变化复杂难以寻找规律,泄洪时水位落而流量大,蓄水时水位涨则流量小,只能按水位-流量关系整编定线,大大增加了流量测次和工作量,大量的流量测次也无法满足水位-流量关系定线的需求。新仪器的使用,新方法的涌现,有些在原理上与传统水文测验方法有较大差异,如何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开展误差分析也是监测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水文监测改革的对策

2.1 水文监测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1)推广监测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根据水利部水文监测改革意见,按照先进实用、简便可靠、准确高效的原则,加强水文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加快推进流量、蒸发、泥沙自动监测和远程遥控技术的使用,优化监测过程,提升水文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加快实现水文监测自动化。目前,随着水文监测改革的推进和测区的运行,巡测装备方面也基本形成了以“巡测基地-巡测车-全站仪-走航式ADCP、电波流速仪-流量测算软件”为链条的区域巡测队巡测水文要素。雨量自动监测利用20cmJDZ05翻斗雨量器,蒸发自动监测利用自动蒸发器(E601B型配备一致),水位自动监测多用浮子式、压力式、超声波水位计,流量自动监测根据河道宽度、含沙量等河段特性多用二线能坡、侧扫雷达实现在线监测,泥沙自动监测根据测沙原理多用OBS-3A浊度仪和LISST-100激光测沙仪监测,还需加强水沙同步自动化监测技术的研究。

(2)构建可视化水文监测系统。随着5G成熟和应用,使得视频监测水文数据成为可能,通过可视化水文监测设备和软件平台对巡测站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将水情、断面、水文设施情况以视频或图片方式传送至后端服务器,减轻了巡测任务量的同时也便于巡测人员及时、直观了解站点情况并采取现场或是远程应对措施。可视化水文监控系统还可以校核由仪器设备故障导致的现场数据采集误差,避免防汛人员在预报和预警中的误判断。

2.2 创新监测管理体系

(1)因地制宜,具有中国特色。新时代水文监测管理体系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驻巡结合、巡测优先、测报自动、应急补充”是符合我国的监测管理体系,既有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全面巡测模式,又有别于苏联驻守模式。根据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水旱灾害频发等特点,既要准确实时的提供水文监测成果,防灾减灾,又要广泛收集各类水文信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依托现有基地,提高巡测效率。以巡测基地、中心站和县城水文站等建立基层水文业务生产与管理的测区水文机构。使基本水文站由单站管理向多站集中管理转变,使固守在水文站人员灵活化、专业化。为扩大水文监测范围,有效开展水文巡测,提高监测效率提供可行管理模式。

(3)发挥勘测队整合效益,打开监测管理新模式。以测区为单位,测区内所属的测站人员集中到测区勘测队统一办公,全面监管测区内的各类站点动态,建立巡测规范日常化,遥测数据分析智能化,水情报讯网络化,水文资料整编即时化等工作体系。同时构建以测区为单位的集采集、感应、传输、处理、存储、服务、运维一体化的水文信息业务分支体系。

2.3 提升水文监测服务能力

(1)提高监测效率,合理优化监测方式。水文巡测工作是水文监测重要手段和方法,是水文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水文监测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编制适用的、简明的测区水文巡测方案,优化站网分布,配置好人员、仪器设备,为完成好水文监测工作任务提供路线图、时间表和基本依据。

(2)提升信息共享水平,丰富监测服务。利用现代物联网、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建设水文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部门间数据交换和业务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水文基础数据库,打造数据平台服务;建立优化水文资料在线即时整编系统,优化水文资料整编环节;逐步建立各水文测区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水文产品服务。

(3)拓展城市水文监测,打造水文新名片。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加强城市水文研究,拓展城市水文监测水平,提升城市水文监测预警能力,对城市内河湖重要断面水文监测站点的建设,不仅可以打开宣传水文窗口,还可以积累城市水文基础资料,为解决城区内涝积水、水生态修复、水文分析计算、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不断拓展监测服务能力。

2.4 建立水文监测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水文监测课题对在职职工开展定时定式的在职培训,制定人才的培养机制。其方式主要通过岗位业务学习、业务技能考核、开展学习交流、模拟应急洪水演练以及全国勘测工技能竞赛大练兵等。鼓励职工在岗学习深造,采用“传-帮-带”模式促进青年职工快速成长。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复合型人才的引入,增强录入职工专业对口性。同时以各测区为单位构建配置合理、技术水平高、应急能力强的水文监测队伍。不但技术过硬,还要加强水文监测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打造一支听指挥、作风硬、思想好的水文监测队伍,为水文监测工作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水文监测模式已经从人工驻测为主向驻巡结合转变,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监测水平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并已经建成了水文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网络平台。通过水文监测改革,能够有效解决水文监测面临的诸多难题,促进水文监测从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为将来建成“智慧水文监测体系”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测区水文站点
发展水文经济 增强水文活力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
不同体积的砂对铺砂法检测混凝土叠合板粗糙度的影响
额济纳旗大狐狸山铜多金属矿物探特征研究
福建德化四尖峰测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怕被人认出
论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末采让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