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模式对我院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的影响
2020-12-26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200周贵云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200)周贵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我院内镜中心护理人员12名,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为活动前,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活动后。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长1名,护士2名,助理护士3名;年龄21~39岁,平均(30.85±4.03)岁;文化水平:大专3名,本科6名,硕士2名,在读博士1名;工作时间:<1年1名,1~4年3名,5~8年2名,9~10年3名,>10年3名。
1.2 方法 活动前依照相关消毒操作规范实施常规胃镜内腔消毒,手工清洗,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规范擦洗胃镜内腔,在此基础上,活动后实施FMEA模式:(1)建立FMEA小组,小组成员共12名,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邀请专业人员对小组成员实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FMEA模式、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后对小组成员实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针对性予以二次培训。(2)明确活动前胃镜内腔消毒流程,床侧预清洗、第1槽刷洗、第2槽酶洗、第3槽冲洗、第4槽消毒、第5槽漂洗、干燥备用。(3)明确所存失效模式,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胃镜内腔消毒不合格原因,列举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①预清洗不彻底(简化清洗步骤,吸引酶液时间较短);②清洗不及时(清洗人员不足);③手工清洗不彻底(酶洗液未及时更换、刷洗部位不全面);④机洗质量管控不严格(操作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欠缺、消毒机熟练度低);⑤干燥存放不规范(内镜保存前未完全干燥);⑥胃镜保存柜未每周定时消毒(内镜未彻底干燥,残留水分易滋生细菌)。(4)制定改进计划:①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预清洗,规范操作,重视清洗细节;②床侧清洗后及时送至消毒间,增加消毒员人员数量;③酶洗液一洗一换,在环节转换间使用高压气枪进行干燥处理;④加强培训力度,依照相关要求设置消毒程序,保证护理人员可熟练操作;⑤加强胃镜干燥处理;⑥在胃镜彻底干燥后置于保存柜,保存柜定时消毒清洁,1次/周,加强质量控制力度和监管力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活动前后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选取我院20名医生,采用我院自制《医生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量表》评估活动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包括消毒质量、消毒效率2项,分为<75分、75~85分、>85分三个级别。其中,≥7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医生护理工作满意度)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 活动后,监测件数246件,合格件数242件;活动前,监测件数246件,合格件数207件。活动后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98.37%(242/246)较活动前84.15%(207/246)高(χ2=32.217,P<0.001)。
2.2 医生护理工作满意度 活动后,医生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较活动前80.00%高(P<0.05)。
3 讨论
FMEA模式属于前瞻性分析方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等优势,可降低医疗安全隐患风险,利于质量持续改进[1][2]。通过培训可提高FMEA小组成员风险意识及综合能力,利于后续护理计划实施;采用头脑风暴法,回顾分析活动前胃镜内腔消毒所存问题,通过分析评估找出已存问题及潜在问题,依照失效模式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可保障改进计划具有针对性,达到消除潜在风险、质量持续改进目的。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内镜中心护理人员12名作为研究对象,予以FMEA模式,结果显示,活动后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98.37%较活动前84.15%高(P <0.05),表明FMEA模式可有效提高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通过系统性、前瞻性评估各个失效模式影响程度,可明确需改进模式,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能保障改进计划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并能改进质量和改进效率。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活动后医生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较活动前80.00%高(P <0.05),提示FMEA模式可提高医生护理工作满意度,反映FMEA模式消毒效率、消毒质量较高。
综上可知,内镜中心采取FMEA模式可提高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并具有较高医生护理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