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方法与效果分析
2020-12-26江西
江西
省九江市德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0400)陈亚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疾病防控中心收治的6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经相关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肺结核。其中,男34例,占到总数的54.8%;女28例,占到总数的45.2%。年龄最大75岁,最小33岁,平均年龄(54.67±2.3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6个月,平均病程(4.36±0.28)年。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乏力、低热等不适反应和症状。
1.2 方法 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方法:①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包括肺结核疾病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传播途径、症状表现等,并对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教育,通过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认识偏差,提升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及其治疗的认识,让患者意识到肺结核的严重性,进而增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掌握更多的预防技巧。②感染治疗:若患者经检查后呈阳性,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根据药物治疗的情况,予以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以此保证治疗的效果。③心理指导:肺结核患者面对疾病,多数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比如,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不配合治疗,依从性比较差。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医务人员需要积极地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所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疏导,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防治信心,以促进患者对相关防治措施进行积极的配合。
1.3 疗效判定 判定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级别。显效:各项症状基本消失,相关检查均显示正常;有效:各项症状有所改善,有效地将结合传染源阻断;无效:各项症状几无消失,相关检查并不符合标准要求。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采用中心自制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表对预防控制方法实施前后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在90分及以上为优,分数在60~89分范围内为良,分数在60分以下为差,对实施前后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获取到的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包加以处理,以P值的大小作为组间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的标准,若P 值在0.05以下则表示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所有肺结核患者中,实施预防控制方法之后,临床治疗无效5例,有效23例,显效34例,总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91.9%。
2.2 预防控制方法实施前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预防控制方法实施前,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差12例,良26例,优24例,优良50例,优良率为80.6%;预防控制方法实施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差4例,良23例,优35例,优良58例,优良率为93.5%。预防控制方法实施前后,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肺部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感染而引发的[1]。肺结核发病之后,患者通常会有典型的症状表现,如低热、消瘦、乏力、咳嗽等,容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快速地进展,进而引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2]。相关报道显示[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重,肺结核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上升,肺结核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严重降低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增加了临床肺结核的防治压力。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经相应的治疗之后,总有效有57例,总有效率为91.9%。实施预防控制方法后,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要优于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之前,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健康教育、感染治疗、心理指导等预防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提升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的预防意识。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感染治疗、心理指导等预防控制措施应用在肺结核患者中,不仅可以提升治疗的有效性,还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