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

2020-12-25刘竞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针对性思政课

刘竞艳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艺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重要保证。在艺术院校教学中,同样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的“六个要”为依托,围绕“八个统一”改革创新思政课,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院校 思政课 针对性 实效性

思政课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艺术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优秀文艺作品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它富有正能量和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艺术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者的主要阵地,也是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地,要同等重视文艺创作和价值引领,使美育和德育在艺术院校同步发展,培养出德艺双馨的人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此,作为培养社会主义艺术人才摇篮的艺术院校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就学院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思政课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含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其中,针对性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性,指对确定的对象采取具体措施。思政课的针对性是指立足教育对象的特点基础上采用符合教育对象认知需要的具体教学方法。就是思政课教学在大纲、教材等方面的要求是统一的情况下,授课的形式、方法要针对学生群体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而异。

实效性是实现教育对象的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是明确的提高和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就思政课实效性而言,是实现马克思主義理论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提升内化的程度,并且可以学以致用。为了避免把思政课的实效性仅作为一个熟知的经验性的名称加以随意使用的现象,思政课的实效性应该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二、以学生为本,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针对性

艺术院校思政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课中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获得放飞人生梦想的强大思想力量。提高艺术院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作为根本出发点,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既要使思政课能够针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又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既要立足现实,解决“切实管用”的问题,也要着眼未来,关照“终身受益”的问题。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是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途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落实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春风化雨、入脑入心。从2018年开始,“00后”群体开始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高校思政课的主要教育对象。“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获取知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接收信息碎片化、深度思考不足;思想活跃、价值多元,但认识相对简单、辨别能力较弱;自信心、自尊心强,但抗挫折能力较差。“00后”又是自媒体先锋、信息化和城市化交互影响的一代人。受益于近年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际交流的深化,“00后”大学生更加具有全球化视野、立体化知识结构和个性化表达习惯的优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水平、方式要求必然更高,因此,要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就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传播知识体系,更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价值所在,艺术院校的大学生除了“00后”共性以外还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观察力较强、感情丰富、感性思维强、富于想象力等特点。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特色、拥有艺术专业的思维方式,要求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提高针对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以学生为本,遵循艺术院校育人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实施小班教学,加强师生活动,通过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重组教学环境空间,探索实施翻转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信息的多向流动和深层次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

三、以教师的“六个要”为依托,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实效性

2020年9月1日,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题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文章,该文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的要求。这“六个要”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好老师的基本标准,是“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标准在思政课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具体化。

政治要强,由于思政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便是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因此,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便首先应当有信仰,教师有了信仰才能对学生讲信仰。情怀要深,只有教师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思政情怀,才能最终以情感打动学生的内心,才能最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思维要新,思政课要提供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一种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社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等,传递正确的思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视野要广,由于思政课内容涉及的学科众多,理论知识面比较广,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应当广泛地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等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所涉猎,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有所了解。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还要有宽广的历史视野,要以宏大的历史性的维度来思考问题和进行价值判断。自律要严,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不同,自身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底色,要求教师既要遵守各种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同时更要牢牢把握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人格要正,文以载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思政课教师的高尚人格加上真理的力量,是实现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以上这“六个要”的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政治要强与情怀要深可以归属于政治素养,思维要新与视野要广可以归属于理论素养,自律要严与人格要正可以归属于道德素养。其中,政治素养是方向,理论素养是基础,道德素养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要以教师的“六个要”为依托,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四、围绕“八个统一”改革创新是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是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四个指标”。为了实现这“四个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实现途径,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四个指标”要通过“八个统一”来实现。“八个统一”可以理解为思政课实现改革创新的行动纲领和基本路径,同时也是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意识形态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内容,要求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因此,对思政课教师而言,讲授内容要突出政治性,并且要与时俱进地挖掘理论深度,用透彻的理论分析说服学生。“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思政课的价值性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教育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凭借良好的价值观、德行、信念来感染、影响、教育学生,要求教学中注意把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追求真理知识,如果思政课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把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在知识上价值上都有所收获,就会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求教学中注重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其建设性是根本,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建设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指引学生坚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如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等,批判性侧重于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剔除错误思潮。“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类认识或学习活动普遍规律之一,也是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在大纲、教材等方面的要求是统一的,但课程的形式、方法却可以因老师和学生特点而异。“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创新改革要求教师起到主导性作用,同时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一些理论的东西必须通过灌输,使学生心中有了理论的种子,同时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教学中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改革创新思政课,实现协同育人。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其在教育过程中本来就具有显性。围绕立德树人的共同目标,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开好思政课。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这“八个统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出了深刻回答,是不断增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基本路径。要着力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始终贯彻“八个统一”。在课程价值论层面,坚持政治性,以政治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必须坚持学理性,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在思政课改革过程中,要立足批判性,又要着眼建设性,以知识传授为基本要求,以价值引导为最高追求。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总之,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价值所在,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不仅传播知识体系,更进行价值引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六个要”和“八个统一”,守正创新,不断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思政课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09-01.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N].人民日报,2016-12-09.

[3]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2).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央戏剧学院青年项目:增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YNQN2004)成果。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针对性思政课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