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采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思考

2020-12-25陈红涛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王夫之采薇

陈红涛

【摘要】《采薇》选自《诗经·小雅》,其是一首军歌,讲述了士兵内心的情感。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评论其结尾一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后来很多的教研材料也是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赏析。在此,对《采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采薇 王夫之 抒情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课文《采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讲述了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抒发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特别是结尾一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加强了全诗感情的浓度,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历来为古今读者所吟诵品味。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评论此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很多教研材料也以此为依据来赏析此文。船山先生认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解释为以前“我”去当兵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悲伤;诗歌用“杨柳依依”的乐景来反衬悲情,使悲情更显得悲伤。“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理解为现在“我”打完仗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多么愉快;诗歌用漫天大雪的悲景来反衬乐情,使感情更加欢乐。

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或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用“悬崖百丈冰”反衬“花枝俏”,把梅花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蔑视群花的品格形象地表现出来;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的结尾一段写道“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有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描绘除夕时节鲁镇“祝福”的欢乐气氛,强有力地反衬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船山先生认为士兵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非常愉快。笔者有一疑问,假使士兵心情愉快,为什么诗歌结尾却唱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歌末尾无疑是对全诗感情的总结,为什么与先生认为的愉快之情相违背呢?再者,前一句诗中,士兵唱道“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走在回家的路上,又渴又饿,以至于行动迟缓。这种情形之下,又怎能产生愉快的感情呢?据此分析,笔者认为,此诗末尾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并非简单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而是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以乐景写乐情,用哀景抒哀情!表面看来抒情手法上并无新奇之处,实则诗中蕴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感情,读之令人回味无穷,余音绕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意思是,回想以往“我”去当兵的时候,柳枝轻柔的摇摆着,“我”心里是多么愉快!诗中的“我”当年参军时,想到可以报效祖国,心里充满了自豪!诗歌第一节中唱道“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玁狁”指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可见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战士们一年到头回不了家,过着多么艰苦的生活,都是因为敌人侵略边境,边疆告急。诗中表达了面对来犯之敌同仇敌忾的豪情,虽然将要远离家乡走上战场,可是“我”的内心并不忧伤。一则年轻的士兵血气方刚,激情澎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激励着他;二则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幻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憧憬着杀敌立功,衣锦还乡的美景,内心多么自豪!诗圣杜甫曾在《后出塞》诗中写道:“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诗中描绘了青年从军的情景,豪壮明快之情溢于言表。虽然时隔千年之久,两代青年跨越时间与空间,内心燃烧着同样热血沸腾的爱国之情!

可是战场是残酷的,敌人实力强盛,我方战线拉长,后勤补给不力,战争陷入断粮断草的困境,以至于“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过了一年又一年,每每说是要回家了,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仗打完了,现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雪下得多么大啊,“我”的心情是多么忧伤!读者要问:马上要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了,为什么心情却又忧伤呢?诗中有云,“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哪里敢安心休息,一月之内多次与敌军交手,多次打胜仗,虽然战斗惨烈,但是战况喜人——看来不是因为打败仗而伤感。诗中唱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意思是我方军队兵强马壮,阵行整齐,装备精良。诗中的“我”虽然只是无名士卒,仍然为我方正义之师军容强大而自豪骄傲,体现了在艰苦战斗中的乐观豪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却仍然充满乐观豪情的士兵伤心落泪呢?笔者以为,一则,“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常年在外征战的士兵衣衫单薄,瑟瑟发抖,走在厚厚的雪地上脚步打滑,心中呼唤了千万次的亲人却一时不能相见,怎能不心急如焚?二则,“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士兵思念亲人,心早已飞回了家乡,可是回家的路途遥远,又渴又饿,以至于浑身无力行动迟缓,忧伤之情怎能不产生呢?

曹操在《蒿里行》中真实地描述了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姜夔《扬州慢》中也有感叹:“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尚且遭受生灵涂炭,自古以来战争带给百姓的伤痛从来就没有减少过!《采薇》中写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士兵常年在外征战,家乡遭遇了怎样的变故?边境常年战事,敌军骚扰,田地还完好吗?赋税严重,家里的日子过得去吗?父母兄弟姐妹妻儿都还健在吗?家里缺少了主要劳动力,衣食还足够吗?想回家却不敢回家,怕看到家乡的荒芜,怕面对家里的凄惨场景。想到这一切,内心如何不哀痛!有谁能了解一个退伍老兵的哀痛!有谁能理解战争带给百姓的伤痛!此其三。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字而农,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后世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船山先生的哲学思想中有“心物(知行)之辩”,即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岂蓦然有闻,瞥然有见,心不待思,洞洞辉辉,如萤乍曜之得为生知哉?果尔,则天下之生知,无若禽兽。”意思是说,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据此辩证思想,笔者慎重思考,再三斟酌,希望能和先生探讨《采薇》中的抒情方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应解读为,以往参军的时候,春风吹拂,杨柳依依,“我”的心情多么舒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我”的心里充满了伤悲。诗歌用参军时心情的快乐反衬回家时心情的忧虑,更加突出了感情的悲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引出后文的叙事抒情:“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人的歌曲有很大的幫助,我们需要通过对古人生活背景的了解才能够理解这些歌曲的内涵。《采薇》是一首军歌,也是一首士兵内心的情感之歌。诗歌以景写情,景中含情,以乐景写乐情,用哀景抒哀情,以乐情衬哀情。不知船山先生是否同意笔者的拙见呢?

参考文献:

[1]郝红仙.《采薇》赏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87+89.

[2]杨阳.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D].中央音乐学院,2013.

猜你喜欢

王夫之采薇
微言大义
隐形男友
心送
白桦林
“采薇”意象释疑
杨柳
妖藤
妖藤
王夫之 心托离骚,气凌衡岳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