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化企业建设煤炭物流基地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25刘原奇

中国煤炭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炭信息系统

文/ 刘原奇

煤炭物流是联结煤炭生产与使用的纽带。建设煤炭物流基地,既为石化企业煤炭的高效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又有助于形成基于供应链的长期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

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生产和进口国。煤炭物流基地既是煤矿生产企业销售的延伸,也是石化企业采购供应的延伸。以中石化为例,煤炭需求总量约3500万吨/年左右,煤炭资源主要来源为山西、内蒙古、安徽、陕西和河南等省,28家用煤企业分布在20个省市自治区。煤炭物流基地的建设,既保障了中石化企业煤炭的高效稳定供应,也有助于形成基于供应链的长期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

一、建设煤炭物流基地的必要性及背景

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8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内蒙古、山西、陕西是煤炭主要调出省,京津冀、华东、华南地区为主要调入地区。此外,我国煤炭资源产地与地区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造成煤炭主要消耗区远离产煤区,供与需之间的关键取决于铁路运力,而铁路运输瓶颈短期内难以缓解。建设煤炭物流基地可以有效缓解煤炭需求与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及运输紧张之间的矛盾。

对于中石化而言,企业所处区域基本为调入区。自2004年起,国内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煤炭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在这个大背景下,中石化用煤量少,且用户分散,保供压力大,同时中石化所用煤种多,指标差异大,企业自身储备和配煤条件不足,需要个性化配送等造成煤炭资源及时供应缺口进一步放大。这种矛盾在中石化南京区域企业中最为明显,该区域企业长期依赖安徽、江苏的矿方煤炭资源,年用煤需求约在1400万吨左右,在没有建立物流基地以前,多受制于铁路运力紧张的影响,矿方对该区域企业的煤炭供销合同兑现率普遍偏低,部分石化企业的煤炭供应常有告急现象发生。为保证该区域各石化企业的正常生产,2004年中石化决定筹建芜湖煤炭物流基地。

二、煤炭物流基地建设及运营管理

中石化煤炭物流基地上游整合矿方资源、铁路运输,中游与港口建立联合库存,进行错峰储备和优选配煤,下游成立中石化煤炭专用船队,统一管理运输至企业,通过全新的物流信息系统,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贯通。以中石化第一个煤炭物流基地——芜湖港煤炭物流基地为例,阐述其建设方式及运营管理。

1.整合矿方资源

中石化在芜湖建立煤炭物流基地是充分利用芜湖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厚积薄发的发展趋势。围绕石化相关企业,以芜湖港为中心,以调进安徽省内淮南、淮北、皖北、中煤四大煤矿以及山西、河南等部分省外煤矿煤炭为主要抓手,其中安徽省内主要借助淮南矿业集团的自备列优势作为主要调进资源,省外主要以山西潞安集团的煤炭资源为主。充分利用中石化集中采购的“全企业一盘棋”的采购优势,集中谈判集中采购集中结算,将企业端煤炭库存前移至港口的同时,进行煤炭混配作业,减小企业混配负担,压减企业设施成本,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2.创新煤炭物流基地管理模式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将煤炭物流基地的日常运营委托给第三方。中石化积极探索采用先进的现代物流集中管理模式,将其煤炭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发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优势,降低因非专业化经营带来的风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中石化煤炭物流基地的职能,对中石化相关企业煤炭配送的全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管理,解决了由于参与主体过多且各自为政而带来的低效率、高风险的问题。

二是创新操作模式,为石化企业降本减费。购买自备列,解决运输瓶颈。中石化购买自备列可以缓解目前因铁路运力不足而造成的煤炭供应紧张的状况;同时,还可节约运输费用。租用专用堆场,解决煤炭存储问题。在芜湖港租用中石化专用煤炭堆场,科学合理设置煤炭库存储备,以提高煤炭配送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稳定中石化煤炭供应。组建自有船队,解决下游运输问题。委托第三方进行煤炭物流基地管理,并委托其通过招标或购买的形式组建自有船队。自有船队的组建不仅可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时获得在途航船信息,还可通过合理调度减少煤炭装船后等待时间,有效提高航船的运输效率。

三是创新结算模式,减轻相关方负担。建立电子结算平台,物流基地负责具体结算信息收集、确认,缩短结算周期,减少中石化与各矿方在结算工作中的负担。通过计划管理、数量管理、质量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电子平台,完成煤炭物流各环节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加工,实现煤炭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管理。

3.建立煤炭物流信息系统

中石化依托芜湖煤炭物流基地建立了一套煤炭物流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以科学调度作为运营核心,辅助视频、地理信息系统、3D等技术,完成煤炭物流各环节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加工,实现从矿方发运到港口专用堆场,再到用煤企业的物流信息全覆盖、共分享,彻底打破物流各环节间的信息壁垒。

信息系统由中石化总部管理、石化企业管理、物流基地管理、运输管理以及信息门户等模块组成。基地管理模块实现物流基地计划、进出港作业等日常工作标准化管理。运输管理模块可实现船只的最佳航线测定、实时调度以及对在途船只实时追踪的船载定位等。煤炭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大了对煤炭运输信息的整合力度,增强了中石化对煤炭配送全过程的控制力,同时与电子结算平台的综合应用,达到了交易过程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使煤炭配送的物流运作更加高效、快捷。

三、煤炭物流基地建设的成效

1.“蓄水池”作用明显

煤炭物流基地充分发挥了“蓄水池”作用,增加了资源掌控能力,煤炭调度调剂能力大幅增强,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产运需各环节因突发因素等引起的市场波动,增强了煤炭供应保障的弹性。

2.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石化各企业对煤炭的指标参数要求有所不同,基地对到港煤炭进行二次加工配煤出港,既保证了到企业炉型用煤需要,同时稳定了煤炭出港的质量。“依企配煤,精细配煤”成为基地运作的常态工作,每年为企业降本增效上亿元。

3.联合储备功能明显增强

煤炭物流基地发挥了联合储备功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库存。截至2019年,物流基地存煤随市场走势上下浮动控制在30~50万吨之间,大幅降低企业资金占用。同时,煤炭物流基地的建立,使企业能够深入煤炭港口中转的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顺关键环节,运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4.调峰补缺作用明显

当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通过在煤炭物流基地进行必要的、合理价位的煤炭储备,拉近了与各主要矿方的距离,更有利于促进供需平衡;当煤炭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通过引入进口煤炭资源,调配低质资源进行配煤,以及释放煤炭物流基地的存煤,有利于防止加剧市场失衡造成采购价格剧烈波动。

5.物流信息系统更加实用和健全

中石化煤炭物流基地在理顺煤炭配送的各个关键环节,规范煤炭配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实施,持续完善和发展中石化煤炭配送信息系统,为石化企业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煤炭物流信息,实现了物资流、信息流的协调统一,促进了煤炭配送的物流运作更加高效、快捷。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煤炭信息系统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
煤炭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发展前景探讨
山西:3年内暂停出让煤炭矿业权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