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杆榆大苗栽植及管理技术
2020-12-25唐怀河李玉林陈光玲
唐怀河,李玉林,陈光玲
(1.砀山县良梨林业中心站,安徽 宿州235300;2.砀山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安徽 宿州235300;3.泗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宿州234300)
直杆榆是从白榆(Ulmus pimila)里面选育出来的一批新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树冠优美、抗性强(抗寒、旱、瘠薄、风沙、盐碱)等优点。在安徽泗县造林5 年,最大胸径达到27.5 cm,树高17 m。直杆榆适合于城市绿化和平原、山地造林,是皖北及江淮地区重要的乡土用材树种,也是替代杨树的一个理想树种。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大苗培育
1.1 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较高、平整、靠近水源地,土壤肥沃的地块做圃地。一般不选择老圃地,尤其是前茬栽植过榔榆、金叶榆等榆科树种的圃地。
1.2 整地铺膜
圃地使用机耕进行整地,深度20 cm;整地时施腐熟农家肥3~5 t/667m2或硫酸型复合肥50~75 kg,耙平。按照40 cm×80 cm 株行距,667m2约可栽植2 000 株直杆榆营养袋苗。营养袋苗标准地径0.2 cm以上,高度20 cm 以上。营养袋苗从专业的育苗公司或苗圃购买,也可以自己培育。栽植一周前浇1 次透水,然后铺盖黑色农膜,便于保水、保墒、防草。
1.3 栽植管理
1.3.1 种植
用打孔器在薄膜上打穴(间隔40 cm)或小铲挖坑,穴径10 cm,深度15 cm 以上。无纺布袋苗可直接放入穴内,无需撕袋,之后覆盖5 cm 厚细土,压实。注意一定要扶正苗木。
1.3.2 浇水
苗木栽植后,浇1 次透水。采取漫灌,但注意不能积水,一旦发现田块中有积水,一定要及时排掉。
1.4 生长期管护
1.4.1 松土
浇水10 d 左右观察园地土壤干湿情况,对无地膜的垄沟进行人工疏松土壤或使用机械松土机浅耕一次。
1.4.2 补水
种植20~30 d 内,小苗顶梢生长伸长,需水量大,在此期间如遇天气干旱可进行2 次浇水,以后视土壤及苗木生长情况再浇水1 次。
1.4.3 追肥
苗木种植30 d 后,可追施尿素。第1 次每两株苗间挖1 个施肥坑,深度15 cm 左右,施肥量约25 kg/667m2;以后每隔1 个月,在生长期内连续追施,每株苗各挖1 个施肥坑,施肥量40~50 kg/667m2。最晚追肥时间不晚于8 月上旬。
1.4.4 定干和修枝
栽植成活20 d 后,每株留1 个主枝,除去竞争枝,待主干长到2 m 以上高度时,可修掉高度80 cm以下所有侧枝,形成笔直主干。
1.4.5 培土
直杆榆生长迅速,生物量大,枝叶多,风雨后,有的苗木会被风吹倒、吹歪,要及时进行培土扶正处理。遇到田间有积水时一定要及时进行排水。
1.5 大苗出圃
苗木种植后1 至2 年后,当胸径达到2.5~5.0 cm 时即可出圃。出圃时选择苗干通直、粗壮、顶端优势强、无病虫害的苗木,按照不同的规格打号标记。根据需要,带土球或者裸根挖取。相同规格苗木整齐堆放,及时装车运往造林地,不能及时运走的要做好遮阳保湿工作。
2 造林
一般使用胸径2.5 cm 以上,高3.5 m 以上的壮苗造林。对于丘陵山地,也可以直接用营养袋苗造林,但袋苗高度应大于30 cm。
2.1 造林密度
以培育胸径12~15 cm 行道树为目的,采取2 m×3 m 株行距,栽植密度为111 株/667m2,要求在主干3.5 m 进行截干,培养丰满的树冠。3 年后,即可用于城市绿化或者乡村行道树栽植。
以培育中小径材为目的,采取3 m×4 m 株行距,栽植密度56 株/667m2,6 至8 年即可进行采伐。
以林带建设为目的,采取3 m×4 m 株行距,栽植密度56 株/667m2,2 至3 年即可郁闭成林,形成很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采取4 m×6 m 株行距,栽植28 株/667m2,10 至12 年即可进行采伐。
农田林网的道路每侧为单行的可采取3 m 株距,每侧为双行的可采取4 m×3 m 株行距。
2.2 栽植
春季栽植时,提前在秋冬打穴,树穴规格为60 cm×60 cm×60 cm。经过冬日冻垡,蓄水保墒,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直杆榆发芽较早,3 月20 日左右即可萌芽发叶。因此,栽植要求3 月中旬前结束。也可选择秋冬季造林,此时根系能利用地温,促进根系伤口愈合,春季发芽后,缓苗快。
栽植时要注意将原土回填,浇足定根水,栽植深度比原根茎处深5~10 cm,栽后培土踏实。山区造林的,要求25°以下坡度,海拔不超过1 500 m,土层厚度60 cm 以上。采取全面清理、带状清理方式,将造林地内杂灌、杂草等劈下铺晒。沿等高线挖穴,株距3 m,行距4 m,树穴40 cm×40 cm×40 cm,挖穴时含有腐殖质的表土置于穴上方,心土置于穴两旁,以便种植时先将富有养分的表土回穴踏实。
3 幼林抚育
3.1 水肥管理
直杆榆喜肥,幼树期对矿物质的吸收与玉米相当。秋冬季节可施土杂肥,5 至7 月份速生期追施尿素等速效化肥。当年栽植的,在6 至7 月份各追肥1次。离树根30 cm 处挖追肥坑2 个,坑深20 cm,每株每次用量0.3 kg。以后每年4 至6 月份追肥1 次,用量每次0.5 kg。追肥可在雨后进行,也可以结合灌溉时操作。生长季如遇半个月以上的干旱,必须进行全面浇水1 次。
3.2 修剪枝干
栽植第2 年秋季落叶后或第3 年春季萌芽前,剪除影响顶端生长的竞争枝、双叉枝、卡脖枝。当主枝较细弱时,剪去主枝,选择一个生长直立、健壮的侧枝取代主枝,枝下高定为6 m,最后形成6 m 左右光洁干材。修剪宜在冬季和早春进行,可使用高枝剪或高枝锯,要修早、剪小,剪口要平,不留长桩,不伤树皮。
4 林下间作
前3 年可以充分利用林下间隙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地的收入。
4.1 种植中药材
宽行距的林下可以种植丹皮、芍药、芦巴子、板兰根等中药材,既增加了收入,也提升了森林的观赏价值。
4.2 种植牧草
林下种植紫花苜蓿、白三叶等牧草,既增加了收入,又可利用豆科植物根系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含氮量,提升土壤肥力。
4.3 种植蔬菜
林下可种植金丝绞瓜、莴苣、韭菜等蔬菜,一年多季采收,显著增加林农收入。
4.4 养殖蚱蝉
蝉的幼虫,别名“知了猴”,是北方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近年来,由于频繁的人工捕捉,蝉的虫口密度大大降低,有些地方几近绝迹。榆科树种是蝉的最理想寄主之一,可在林下养殖蚱蝉,2 年就可以出土收获。
4.5 养殖禽类
直杆榆林下可以养殖芦花鸡、麻鸭、白鹅等禽类,林下草本为禽类提供食物,禽类粪便增加土壤肥力,一举两得。
5 病虫害防治
5.1 桑天牛
在皖北1 年或者2 年发生1 代。1 年1 代的多数于7 月上、中旬,在1~2 年生直杆榆主干或侧枝上产卵;2 年1 代的多发生于8 月下旬,在侧枝上产卵,幼虫进入主干历经两个冬天才能化蛹。种植地周围有桑树、构树等桑科植物的,容易发生桑天牛危害。
防治方法主要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利用桑天牛成虫白天在桑树、构树上补充营养及假死的习性,6 至7 月份在桑树、构树上手工捕捉成虫;或在直杆榆幼树主干,或大树侧枝上寻找“川”字形产卵槽,用手压瘪槽中小木片,即可挤碎天牛卵。化学防治是在幼虫活动期内,在主干或侧枝上寻找最新排粪孔(最下方1 个),注射10 mL 50%辛硫酸乳油10 倍液或20%氰戊脂乳油500 倍液于排粪孔内,之后立即用泥堵住所有虫孔进行熏杀。
5.2 美国白蛾
在皖北1 年发生3 代,第1 代6 月份,第2 代7 月下旬至8 月份,第3 代9 月份。可以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一是人工防治。在蛹期内发动群众集中挖蛹,可极大降低虫口基数。美国白蛾成虫清晨或傍晚喜欢在树干、墙壁、电线杆等上面静伏,飞翔能力较差,便于进行人工捕杀。越冬代成虫卵多产于树冠中下部外缘,明显偏低,且卵块较大,有利于人工摘除,集中销毁。在幼虫3 龄前网幕期,可利用高枝剪剪除网幕,集中销毁。二是灯光诱杀。美国白蛾成虫羽化期悬挂诱虫灯对其进行灯光诱杀。三是化学防治。对低龄幼虫使用25%灭幼脲3 号或20%除虫脲等进行喷雾防治。危害严重的地段可加4.5%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喷雾防治。
5.3 榆紫金花虫
即榆紫叶甲,在皖北1 年发生1 代。早春成虫上树至产卵期间,利用其假死性,人工震落捕杀;也可以在幼虫期喷施1 500 倍3%氯氰菊脂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5.4 榆树溃疡病
受害树木多在皮孔和修枝伤口处发病。发病初期,病斑不明显,颜色较暗,皮层组织变软呈深灰色,病部稍隆起。发病后期,病部树皮组织坏死,枝、干受害部位变细下陷,形成不规则斑。当病斑环绕枝或树干一周时,树木则濒于死亡。防治时要及时修枝、防治榆跳象,提高抗病力。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200~3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 倍液涂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