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

2020-12-25陈观婷费建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8期
关键词:灌肠脾虚大肠

陈观婷,费建平,2*

(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0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易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下消化道出血等,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药内服外治UC,用药灵活,毒副作用小,具有独特的优势。

1 理论研究

中医虽然没有UC对应的病名,但是从临床表现上可以归纳于“泄泻”、“久痢”、“休息痢”、“肠风”、“肠癖”等范畴。

1.1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记载“凡病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提出本病发生的基础是脾胃功能障碍。而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洁)、情志不畅、先天禀赋不足均可诱发本病。国医大师徐景藩认为[1]本病以脾虚为本,伤及肝肾,脾虚湿滞为其病理基础,病机关键为湿热血瘀壅滞肠腑。

活动期病机以大肠湿热为主,刘启鸿[2]等认为湿热是导致UC的重要因素,应该重视“湿、热”的存在。余在先[3]认为,本病为慢性复发性疾病,湿热内蕴日久,必生淤毒,故而应当解毒活血,治病求本。缓解期以脾肾阳虚为本,兼有气滞血瘀之证。王庆国[4]认为本病发生发展与脾肾二脏关系尤为密切,故在祛邪的同时应当顾护正气,温补脾肾。蒋世生[5]认为缓解期温补脾肾,扶助正气可以减少疾病复发的次数,延缓疾病的发展。

1.2 证型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共识诊疗意见(2017年)》将UC分为大肠湿热、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等七个证型。樊振[6]等通过对475例UC患者回顾总结,将其简化为5个证型,其中脾虚湿盛证占41.05%,大肠湿热证23.37%,肝脾不调证16.42%,脾肾阳虚证14.32%,脾虚湿盛兼肝脾不调证4.84%。蒋华[7]等通过对临床111例UC患者进行统计研究,将证型分为脾肾阳虚证、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中脾肾阳虚及大肠湿热证患者占比72.92%。

2 治疗方法

2.1 经方运用

崔茜等[8]采用葛根芩连汤内服联合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证UC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卜思媛等[9]研究发现,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肠湿热型UC,治愈率为78. 3%。曲玉梅[10]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脾不调型UC,总有效率为 92.16%。雷娜等[11]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槐花散合桃花汤治疗寒热错杂型UC,总有效率98.04%。贾育新等[1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可明显调节脾虚湿困型UC大鼠病变部位结肠组织内p38MAPK、TNF-α及IL-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水平,从而促进炎症修复。姚锐等[13]遵“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治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三拗汤能使UC模型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上升,减轻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同时结肠组织AQP4表达明显上升,减轻泄泻症状,为肺肠理论治疗UC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方向。

2.2 自拟方运用

张亚利等[14]研究发现,口服健脾清肠方(党参15g,黄芪30g,马齿苋30g,生地榆30g,白及9g,三七粉9g,木香9g,陈皮9g,甘草6g)治疗轻、中度脾虚湿热型UC总有效率为92.5%。张树卿等[15]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发现,逍遥煎剂(炒白术10g,炒白芍10g,茯苓10g,神曲10g,薏苡仁15g,薄荷6g,柴胡10g,艾叶6g,陈皮9g,小茴香10g)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肝郁脾虚证UC患者,有效率90.63%,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精神状态。史英等[16]用结肠止泻汤(党参25g,白术15g,山药12g,茯苓12g,薏苡仁20g,芡实15g,肉豆蔻12g,乌梅15g,诃子15g,枳壳12g,炙甘草3g)治疗UC脾虚湿盛证患者,总有效率87.5%。于效力[17]运用黄白兰草煎(黄芪30g,白头翁30g,佩兰30g,败酱草15g,附子6g,肉桂9g,干姜9g,诃子9g,黄连12g,木香15g,白芍30g,甘草6g)治疗脾肾阳虚型UC,总有效率90.32%,能明显降低患者IL-17和IL-22水平。张雪莹[18]等通过观察沈氏达郁汤加减方(升麻10g,柴胡10g,桑白皮10g,橘叶10g,川芎10g,香附15g,刺蒺藜30g,白芍30g,炙甘草10g)联合五音疗法治疗UC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总有效率92.86%,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2.3 单药研究

吴昊等[19]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抑制T细胞浸润,从而发挥免疫作用,降低UC小鼠炎症反应。步楠等[20]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能够通过JAK2 /STAT3信号通路减轻UC大鼠肠黏膜细胞的凋亡及炎症。周晓凤等[21]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调节TLRs/NF-κB信号通路上重要节点蛋白的表达,发挥免疫抑制、抗炎作用,达到治疗UC的目的。

2.4 其他中医疗法

2.4.1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通过将药物打成细末,然后做成药饼,固定于治疗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吸收,并减少药物对肝脏、消化道的不良反应。王燚霈等[22]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可减轻UC肠道炎症反应,对肠道黏膜具有修复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抑炎因子Foxp3并下调促炎因子IL-17的水平,恢复Th17/Treg平衡来达到治疗UC的目的。谭笑银[23]通过采用乌梅丸结合穴位敷贴(天枢、中脘、足三里)治疗UC患者后发现,乌梅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UC有较好疗效。许璐等[24]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以白头翁汤方(白头翁15g,秦皮15g,黄连15g,黄柏15g,研末、配合紫草膏调成膏状)贴敷神阙,有效率高于单独给予紫芨灌肠液。

2.4.2 灌肠

UC的病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常见,通过灌肠使药物进入肠道,可以有效地使药物被肠道吸收,直接在病灶发挥作用,避免药物作用被消化酶破坏。彭俊付[25]通过Meta分析数据库后发现,中药灌肠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美沙拉嗪或柳氮磺吡啶,且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张润[26]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肠愈灌肠方(黄柏0.5g、白及1.3g、苦参0.5g、仙鹤草0.9g、锡类散0.75g)灌肠治疗UC效果优于美沙拉嗪,能使UC大鼠结肠组织Bcl-2 和Bax表达平衡,从而达到修复肠道黏膜的效果。李刚[27]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灌肠方(白头翁30g,苦参30g,秦皮30g,黄柏30g,黄连30g,白及30g,木香30g,丹参30 g)联合化浊消溃方治疗UC,总有效率达96.67%,能显著降低血清IL-17以及IL-23水平。

2.4.3 栓剂

中药栓剂是通过肛肠给药,比起灌肠具有方法简单,操作便利的优点,且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栓剂疗效较西药更佳。裴斌等[28]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榆白栓(苦参、地榆、败酱草、白及、血竭、三七、青黛、珍珠粉)能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从而起到消炎,保护肠道黏膜,调整免疫平衡的作用。王雪明等[29]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复方血竭栓剂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为81.15%,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美沙拉嗪栓。

2.4.4 针灸

针灸作为中医外治法,能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从而修复肠道黏膜,改善临床症状。薛丹[30]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大肠俞、天枢、胃俞、中脘、脾俞、章门),治疗效果与口服美沙拉嗪相近,均能使患者血清 TNF-α与IL-6 表达下降。郑丽红[31]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温针灸(取穴天枢、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脾俞、肾俞和大肠俞)配合愈肠栓治疗UC,总有效率95.93%,明显优于对照组柳氮磺吡啶栓剂。高玉杰等[32]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扶正平溃汤(炒槐花20g,黄芩20g,当归20g,侧柏叶15g,黄芪30g,苍术12g,茯苓15g,荆芥穗12g,甘草8g,黄连8g,熟地20g,白芍20g)联合隔姜灸治疗UC,效果明显优于美沙拉嗪口服。沈群等[33]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隔附子饼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湿热型UC,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单独给予美沙拉嗪。王允娜等[34]通过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UC患者,总有效率88.5%,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杨玲等[35]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艾灸预处理天枢穴,能减轻UC的炎症反应,并对UC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2.4.5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通过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从而在穴位局部形成持久而温和的刺激,延长并强化针刺的疗效,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应达时[36]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应氏奇穴埋线(水海,肠枢,脾脘等应氏奇穴和足三里,三阴交等)配合中药肠灵散治疗UC,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奥沙拉秦。

2.4.6 推拿

推拿通过掌揉、指揉腹部特定穴位及摩腹等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的胃肠脏腑器官,通调气血,助其运化,使停留在肠道中的水湿之邪得以外出。杨梦凡[37]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发现,推拿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湿热型UC缓解期的患者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及内镜下黏膜疗效情况均优于单独给予美沙拉嗪口服的患者。邱建文[38]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运用骆氏腹诊推拿治疗脾阳虚型UC患者,总有效率96.67%,能温阳健脾,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2.4.7 中药注射液

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注射剂在改善UC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方面有积极意义。缪志伟等[39]分析数据库发现,联用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西药单独使用治疗UC的有效率,且能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好地控制炎症,并改善凝血功能。赵雪芳[40]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鱼腥草注射液液辅助常规西药治疗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使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3 总结与展望

UC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但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治疗UC在很多方面均有明确的效果和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应重视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进一步发挥中医治疗UC的优势,取得更大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猜你喜欢

灌肠脾虚大肠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