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渗透 提升核心素养
——研学后教课堂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育人功能探索
2020-12-25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桥山小学简侃珊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桥山小学 简侃珊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本职工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间,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也是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的核心所在。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呢?本人就“研学后教”语文课堂改革下的几个教学环节:识字教学、感情朗读、体会中心思想、小组合作、课外延伸等,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在识字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识字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的各个阶段,低年级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能避免简单而又枯燥的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字有谦让的美德。如写左右结构的字,我们会发现,左、右两边的部件为了字形的优美,会“互相谦让”。如写“堆、坦、堤”等带有提土旁的字时,最后的一横都会变形成一提,为的就是把位置让给右边的部件,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加和谐美观。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同学之间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和气、文明有礼。这样的识教学既让学生弄清汉字变形规律,又让他们懂得做人道理,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其次,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做人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汉字的构造美。告诉学生你的字就是你的“脸面”,把字写好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而书法,不但是一门艺术,更是人的一种修养,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价值观。
最后,在理解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字”有字义,“词”有词性,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词语是褒义词,什么词语是贬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注意区分与运用。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摒弃“坏”的习惯。
二、在感情朗读中提升审美情趣
朗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语感、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忽略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通过文本让读者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相通,再内化为自己的感情读出来。学生之所以读不出感情,常常不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给予朗读技巧上具体的指导,如停顿、语气、语调、轻重、缓急等等。如在教《月球之谜》时,文中有一个段落是描写月球上十分奇异的景象的。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月球表面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情况,接着让他们说说看到眼前这样的情景,你会有什么感觉。有的同学说感到荒凉,因为上面没有任何生命;有的同学说感到很失望,因为自己所想象的东西都没有;有的同学说感到很惊奇,因为眼前景象是从没看见过的;有的同学说感到自豪,因为几千年来,人们都对月球充满了向往,今天终于可以一睹它的真面目……总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因为他们所站的角度不一样,正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又如教学课文《桂林山水》时,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桂林山水的短片,让学生对这里的景色有立体的感受,再进行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除了观看图片、视频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创设情境等手段唤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文本内容营造一种语境,渲染一种氛围,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审美情操的目的。
三、在体会文章中心思想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本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内容极为丰富,有描写人物高大形象方面的,有反映战争年代革命先烈英勇事迹方面的,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还有先进科学技术介绍的,等等,无所不有,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慢慢体会,从而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如学习杏林子写的散文《生命生命》时,教师可从作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文章中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屈不挠、珍惜生命的精神;学习《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习虚心求学的精神;学习《一面五星红旗》时,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就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教《给,永远比拿快乐》时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总之,教师要根据文章内涵,适时引导,让学生在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领悟人与人相处之道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小组合作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围绕研学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外,还可以借助此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跟学生一起制定小组合作时要遵守的章程,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在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教育学生组员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别人发言时,要善于聆听,不能随意打断;自己发言时要大胆、自信,说话要有条理;组员互相评价时,说话要讲求艺术,婉转、有礼貌,让别人容易接受。只要教师能坚持引导,学生不但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研学问题,还会增进组员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慢慢地,学生就会把这种人际交往习惯,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在课堂延伸中形成终身发展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解决问题、明白道理、培养能力,这仅仅是语文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良好的习惯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教师应当注意对课堂进行延伸,把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通过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探究活动,或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侧重点,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以及进行相应的小练笔等,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究,树立终身发展的意识,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富含德育载体,充分挖掘其德育功能,加强德育渗透,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悟人与人相处之道,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