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继承传统文化角度谈信息技术课堂技术与文化同行

2020-12-25江苏省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梁东艳

小学时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龙舟传感器传统

江苏省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梁东艳

何为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文化?尽管当前教育界众说纷纭,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大咖从课堂文化的视域,着眼学生思维与人格的发展,以此推动新课改的进程。他们极其一致地认为,课堂文化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呈现蕴含课堂教学核心知识和价值的情境,是搭建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交流的桥梁,聚合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其人格发展,培植师生共生样态。简单说来,课堂文化就是超越“知识本位”,关注“生命成长”。孩子通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孩子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因地制宜巧植传统文化内容

苏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机器人的行走》一课,主要是借助声音传感器控制机器人的行走,探究基于硬件设备在程序脚本控制下行走的途径和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我决定跳出我们平时借助机器人小车本身去认识传感器的传统方法,在选择研究项目之前,我先去研究任教班级的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研究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邀请我在海安开发区实验学校承办的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活动中执教这节课时,根据本校“上湖水文化”的校园文化内涵,又恰逢清明时节之际,于是我把江苏溱潼会船节这个传统民族文化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创设了上湖会船活动情境。从制作龙舟——装饰龙舟——龙舟起航——龙舟竞渡这四个环节设计整个教学活动。考虑这堂课教学的需要,我和美术、劳技学科的老师协作,运用stem教学方法完成了前面两个步骤,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劳技课和美术课完成龙舟的制作和装饰。剩下两个步骤就在信息技术课堂去研究探讨,实现龙舟在声音的控制下行走,完成会船活动。课题是《上湖会船》,关键词是会船,教学内容是利用读取的声音传感器变量值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完成作品,通过会船活动的精彩和传统的仪式感去感知溱潼会船节这个传统民俗文化。用传统文化丰润技术的刚硬,让课堂变得有温度。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孩子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里得以对龙舟、会船、民俗活动有初步了解。又因海安本地就有民间独特舞龙活动,会船也让学生有了亲切感。孩子们从基本掌握的Scratch编程技术快速迁移到开源机器人的控制编程。活动中设计了龙舟的组装搭建、给自己的龙舟命名、上湖会船等教学环节,再现会船情景恢宏的场面。在探究读取声音器传感器变量数值活动中,体验用声音传感器变量的值控制电机转速。点亮LED灯表达龙舟画龙点睛是意境,模拟民间会船情景再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步步为营深植传统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更是古代文学中的瑰宝。那些千古流传的诗篇、朗朗上口的词句更是古人才情的彰显。信息技术课堂则是利用设备通过科学原理提升操作技能,激发计算思维。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首先应该落实教学目标中技术原理、科学思想和具体操作要求,更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文化展现技术,凸显技术的美感和技术的力量,感悟技术高速发展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在本课中技术主线通过初步设计编程,掌握声音传感器的创意应用,感受人工智能的控制方法,在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同时,又如何凸显中华文化底蕴?为了创设传统文化情境,我精心设计了课前谈话,目的是学生进入课堂后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中国传统节日领略相关的民俗活动,并由此吟诵描写相关节日习俗的经典诗句。将学生带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感受浸润华夏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激发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并通过课前谈话组织有效分工的学习小组,增强孩子们学习探究的内驱力和责任感。课堂中现场模拟会船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让学生感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百舸争流的恢宏情景,感受传统文化渊源、神圣和仪式感,在诗情画意的传统文化中,我们一起探究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这样的教学过程浮现在学生眼前,处处是景,句句是诗,点点入心。

三、因材施教共生传统文化氛围

文化是有经验性的。不同的学习、生活经历必然会影响并反映在课堂中教师对文化的选择和学生对文化的感受。在文化主题的选择中,教师需要考虑学习主体最真实的需求状况和行为特征,基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筛选出合理有效的传统文化内容。只有适合的文化才能将求知欲转变为课堂里努力向上的学习动力。因此学习小组各成员的组合、任务的分配都是基于孩子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感悟,尽可能地去让他们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是课堂文化的“缔造者”,学生是课堂文化的“传承者”。本课从课堂的导入谈话环节,把本校的校园文化与诗歌结合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觉得老师亲近的同时,对自己的学校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自豪感。教学不可能是一种静态的线性的过程、一方主宰的模式,是双方合作、动态交互的过程。在龙舟点睛环节,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谈话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会船比拼之前将LED传感器象征为龙舟的眼睛,模拟“画龙点睛”,在仪式感中扬帆起航。并且在这个环节中复习了旧知LED传感器的脚本命令,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多个传感器并存的状态下我们如何进行脚本编辑。传承文化,我们要学学苏格拉底,透过对话使学生犹如清泉般洗涤自己的内心,对话让师生在互动中行动起来,培植课堂鲜活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培养文化的沃土。

师:你们可知道,为什么龙舟竞渡时要点睛昵,说说你们的想法?(让龙舟有灵性、神气,鼓舞士气等等)

“画龙点睛龙舟启航”“团结就是力量”“我们都在跃跃欲试”“每个小组把龙舟放在两端,让我们一起期待我们的上湖会船节”。师生在妙语连珠的互评中共生共长。学生在本课学习小结的时候,已经超越了知识本身所赋予的内容,他们自然而然地内化为情感,进而生成人生感悟,这样的道德价值体现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的。师生在一问一答中,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与学习进程的搀扶与鼓励;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信任,在学习进程中逐渐上升为对教师的喜爱,促进师生教学的默契配合。心灵的彼此沟通有助于将“文化”深深地扎根在课堂,深扎在师生共同生长的心田。

所以课堂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让学生植根于内心,渐渐影响并逐步形成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传统文化做养料,让学生对原本抽象的知识躯干丰满起来,才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立足本学科感受科学技术认知并升华为对生命的自我内省,焕发知识在人精神世界里的魅力与意义,继承传统文化,让信息技术与文化同行,这样课堂结出来的一定是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龙舟传感器传统
旱龙舟比赛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龙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跟踪导练(三)2
《金娃——龙舟》
光电传感器在自动检测和分拣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