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2020-12-25陈静李建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肝素骨科血栓

陈静,李建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 骨科,山东 潍坊 261021)

0 引言

骨科患者的一些较为严重的病症往往需要用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从而排除病灶,实现修复,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然而骨科大手术的实施之后,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NT),这种并发症的出现和患者下肢血液流通不畅有很大关系,一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那么对于患者来说将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的可能需要截肢、甚至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引发肺动脉的栓塞,导致猝死[1-2]。因此,应在骨科患者手术后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在深静脉血管中出现了血液成分的不正常凝结,而这种凝结就使得血管出现阻塞、血流不畅,并且直接影响静脉回流,由于这种病症大都出现在下肢部位,因此要格外重视一些经历过大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具体来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后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所形成的,另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手术后的创伤导致静脉壁形成了损伤、感染引起,亦或是外科大手术后导致血液呈现高凝状态[3-4]。尤其是像经历过胸部、腹部、颅脑、肿瘤、关节、下肢血管手术的患者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三种。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在股静脉和小腿深静脉处形成血栓;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在股静脉右侧形成;而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更为严重,遍布整个下肢。

2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当前,骨科临床上对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进行药物预防;二是采用机械物理方式进行预防。

2.1 药物预防。对于有较大的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性的患者应及早实施药物预防,尤其是对可能需要卧床休养较久的患者来说,药物预防有一定的必要性。

2.1.1 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注射:肝素具有明显的抗凝效果,但是肝素有较大的副作用,比如可能引发创口出血、失血过多等,因此,在手术使用肝素的话必须尽可能减少计量,就我国的临床治疗来看,一般是术后每隔8-12小时为患者注射3000 U用量的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是从肝素中提取出来的,从一些国外研究中可知,低分子量肝素出血副作用小,因此在国外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且低分子量肝素的半衰期较肝素要长一些,因此注射间隔可延长为一天。

2.1.2 口服抗凝药:口服抗凝药也可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但是口服抗凝药过量同样具有出血的危险性,因此需严格配比药量。一般口服抗凝药使用较多的是华法林,由于其药效发挥时间在服用后3-4天,可在术前或者术后服用,而且术后血栓高发期也是在术后3-4天,因此,在时间上比较匹配。

2.1.3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堆积过多就容易引发凝血,因此,可采取必要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来进行预防,一般是采用阿司匹林,但是阿司匹林只能针对血小板过多的患者,却无法对抗凝血因子,总体来说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力不及以上药物。

2.2 机械物理方法预防

2.2.1 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小腿肌肉的运动有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因此,可以用充气带绑在患者的小腿部位,在患者卧床期间,通过充气放气的方式来给小腿肌肉施压,以促进下肢血液流速,从而预防血栓[5-6]。但是这种方式不能用在下肢缺血的病患身上。

2.2.2 阶梯压差性弹力袜:阶梯压差性弹力袜是穿在小腿到大腿处的弹力袜,这种弹力袜在不同腿部位置所给的压力不同,因此可以加速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能够起到一定的血栓预防作用,但同样不能用在下肢缺血的病患身上。

3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3.1 翻身及按摩护理。作为护理人员,在对经历过骨科手术的患者应注意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在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可将患者下肢部分的病床进行一定的上升,或者采用其他办法让患者下肢抬高30度左右。并每天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同时为患者进行腿部的按摩,以促进患者静脉血液的回流。另外,由于护理人员需要照顾较多病人,因此在按摩护理方面无法随时陪在患者身边,因此,护理人员还可以将正确的按摩手法教给患者的家属,让家属时常给患者进行下肢按摩。

3.2 锻炼指导。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下肢锻炼,比如脚趾运动、脚部运动等,对于手术位置不在下肢的患者或者是术后康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逐渐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锻炼。比如尝试踢腿活动、散步活动等[7-8]。

3.3 加强对静脉的保护。在患者打针穿刺时,应加强对静脉的保护,一是不要在下肢静脉处进行穿刺,二是不要频繁在同一静脉位置进行穿刺。

3.4 严密观察病情。由于患者在术后三四天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高发期,因此应对患者术后几天进行严密观察,主要是观察患者下肢的颜色、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等。注意询问患者的下肢感觉,观察下肢是否出现肿胀的情况等[9-10]。一旦出现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要及时报备医生,及时用药或治疗。

3.5 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人员有必要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要向他们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提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11-12]。注意提醒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好下肢保暖,避免受凉引发的下肢痉挛、血液淤积。

3.6 饮食护理。患者的饮食对于术后康复也很重要,对于患者来说,应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而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从而促进排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形成的腹压影响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13]。

3.7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将每一位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作为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护理工作人员要为患者详细介绍有关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起治疗的自信心,从而降低各种不良情绪。

3.8 用药护理。遵照医嘱,手术之后第一天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常规剂量是一日一次,用药时间为5-7天,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引导患者自我监测,观察患者大便与尿液颜色、皮肤和毛发变化情况、睡眠状态、口腔是否出血的情况。充分告诉患者,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跌倒或者与他人形成碰撞,一旦出现意外要立即进行检查。

3.9 出院指导。骨科手术在手术之后的6周内依然会存在着缓慢血流、静脉扭曲的现象,这些是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从而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继发性浅静脉曲张、静脉血液倒流、小腿淤积性溃疡等后遗症,最后会造成残疾。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变得尤为关键。让患者在饮食上保持低脂、高纤维素,多喝水,确保大便畅通。预防药物改为口服,坚持服用。坚持锻炼,对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是否肿胀,疼痛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

4 结论

临床上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包含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产生损伤和血液淤滞,这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研究表明,老年手术患者在经历手术创伤与麻醉之后,体内的抗凝血因子活性会下降,为了增强凝血因子活性,再加上手术之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制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现象。因此,此次研究为患者提供了具体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手术之前要开始穿上抗血栓弹力袜,一直到手术结束,目的是预防下肢静脉扩张淤血,加快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手术之后及时指导患者进行足踝被动屈伸的运动,按摩小腿部的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促使患者静脉血回流,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瘀滞现象。

总之,骨科患者在经历手术之后,尤其是一些大手术之后,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可能出现凝血现象等,这样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严密观察,采用药物或者物理的方式来进行预防,并加强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肝素骨科血栓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