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25张莉
张莉
(内蒙古牙克石林业总医院 腔镜科,内蒙古 牙克石)
0 引言
肠息肉是指发生在消化道黏膜上的肿块状突起,是外科常见疾病,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结肠和直肠最常见,结肠镜检查可以检查全结肠,有助于对结肠息肉的部位、分布、大小、形状及组织学的诊断,可观察到息肉形态多样,单个或多个,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烂渗血,病理活检可以确诊[1]。应用结肠镜息肉切除术一般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比腹部探查更为安全,穿孔和出血的发生率更低。现对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采用无痛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电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70例,采取随机分组,观察组35例采用无痛结肠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6~56岁,平均(48.5±3.5)岁;平均病程(8.5±1.5)个月,息肉直径0.5~3.0 cm,平均(1.5±0.2)cm;多枚息肉8例,单枚息肉27例,广基息肉12例,有蒂息肉23例;对照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55岁,平均(47.5±2.5)岁;平均病程(8.2±1.8)个月,息肉直径0.6~3.2 cm,平均(1.6±0.3)cm;多枚息肉9例,单枚息肉26例,广基息肉13例,有蒂息肉22例;两组肠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术前行CT定位检查,进行手术切除,暴露息肉组织,对病变组织进行完全切除,进行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用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抗胆碱能类解痉剂,必要时也可肌注地西泮10 mg。经静脉注入0.5~1.5 mg/kg的丙泊酚、0.3~0.4 mg/kg的依托咪酯,待病人入睡之后行结肠镜插入操作。先做全结肠镜检查,确定息肉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退镜时施行摘除术,但是,对于小的息肉,可先切除,否则在退镜时难于找到[2]。一般退镜时尽可能吸尽肠腔内残留水和黏液,尤其在息肉附近,防止干扰视野或通电时产生异常电流,造成电凝电切困难、穿孔或灼伤周围黏膜组织等并发症。如果肠道准备满意,通电时不必注入惰性气体防止爆炸,可先一边注入空气,一边抽气几次,置换肠道气体即可防止爆炸。切除时,一般将息肉调整在悬垂状,或向近端的匍匐状,此时容易圈套,视野清晰,息肉的瘤体及蒂根部都可看到,圈套袢可选择蒂上部正确位置再逐渐收紧。向结肠远端匍匐和在视野下方当然也可施行,但因为息肉瘤体较大时会遮盖息肉蒂柄部及根部,遮住圈套袢,所以要选择蒂柄部最佳点,收紧有时会有困难,一般可将息肉提起或推向近端,把蒂柄或基底暴露,再选择需切除点收紧钢丝。对于多发性息肉,一次切除息肉数目并无严格规定,一般以退镜顺序,先近端后远端,远颗切除,这样既可保持视野清晰,又可防止内镜的镜身进退擦伤刚摘除后残端的创面。如息肉较多也可采用分期分段切除,即每次摘除范围按结肠解剖区域一段一段地施行。可先摘除盲肠、升结肠或右半结肠的息肉。然后第2次摘除横结肠或左半结肠、直肠的息肉。并视息肉多少、分布情况决定分几次或几段,其优点是万一有穿孔或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容易寻找部位及时处理。每次相隔时间以4周为佳[3]。息肉摘除后尽可能吸净肠内残气,卧床休息6 h,饮食不必严格限制,当即可进流食,后需要无渣半流饮食3~5 d。保持大便软而通畅2周。有便秘者可服用缓泻药,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以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如庆大霉素、甲硝唑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结果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35例,手术时间(45.90±5.52)min,出血 量(87.22±6.38)mL,下 床 时 间(1.42±0.40)d,胃肠道恢复时间(1.80±0.45)d;对照组患者35例,手术时间(65.45±6.55)min,出血量(128.45±10.25)mL,下床时间(2.50±0.92)d,胃肠道恢复时间(2.82±0.55)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床和胃肠道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35例,并发消化道穿孔0例,消化道出血1例(2.86%),感染1例(2.86%),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35例,并发消化道穿孔2例(5.71%),消化道出血4例(11.43%),感染6例(17.14%),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息肉表面易糜烂导致出血,部分息肉虽无任何症状,但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故对于胃肠道息肉,凡是有条件的均应在内镜下切除、并将息肉回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息肉的病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所见息肉的性质、患者的年龄与全身情况来做决定[4]。
所有直肠及结肠息肉,均应将其摘除。对单个或少数散在的息肉,应根据息肉的部位、数目和形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剖腹手术切开肠壁摘除息肉,根据息肉所在的肠段不同,选择不同的腹部切口。对于高位直肠或结肠息肉,可用结肠镜配合息肉摘除器切除息肉,摘除的方法应根据息肉的大小、多少和蒂的长短决定。高频电能产生热能,作用于结直肠病变组织或肿瘤,使之凝固坏死、炭化,还可使病灶血管闭塞。应用特制的电凝头、切开刀、热活检钳和圈套器以止血、切开、切割、摘除肿瘤[5]。高频电流输出的功率越大,切开的效果越强;圈套器切开刀的钢丝越细,切开也越锐利;将电刀略加压力接触组织时,切开更容易。但是单纯使用切开波而且能量太大时,会像锐利的刀片那样将组织迅速切开,而起不到止血的效果。过细的钢丝在过度勒紧圈套器时,容易引起机械性切割[6]。
内镜下息肉电切摘除术对息肉摘除的操作要求较高,为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全面了解息肉切除的基本原理,了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掌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操作者全面的培训,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无痛结肠下电切除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的对照组,下床和胃肠道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总之,对结肠息肉患者在无痛结肠镜下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切除效果显著,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