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过氧乙酸致皮肤烧伤5 例分析
2020-12-25徐和甜赵靓贾晓丹
徐和甜,赵靓,贾晓丹
(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辽宁 辽阳)
0 引言
2020 年冬春之际,湖北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严重肺炎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之后快速蔓延至全国。国家卫健委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1];因此过氧乙酸作为此次疫情中居家物品,交通工具,房间,地面等消毒的重要消毒剂,但过氧乙酸属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呈弱酸性,其原液为强氧化剂,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不当会导致人体皮肤化学性烧伤[2]。我科于2020年1 月23 日至2 月23 日共接诊5 例过氧乙酸烧伤,现进行简要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过氧乙酸烧伤引发烧伤平时并不常见,2003 年非典曾有集中性过氧乙酸烧伤报道,在本次疫情中,我科仅1 个月时间共接诊5 例过氧乙酸烧伤患者。其中男性2 例,女性3 例,年龄55~-65 岁。手部烧伤2 例,足及小腿烧伤2 例,臀部1 例,烧伤面积在1~-2%TBSA,深度为浅Ⅱ°至深Ⅱ°创面,就诊时间:伤后0.5~14小时。
1.2 临床表现
7 例患者均有明确的高浓度过氧乙酸接触史,烧伤创面多为散在不规则,均无水疱及渗出,创周轻度红肿;3 例伤后立即用流水冲洗(1 例以肥皂水清洗),创面呈褐色痂皮,质软,触痛较明显;2 例未及时冲洗,创面较深,呈灰白色,感觉迟钝。
1.3 治疗方案与结果
患者伤后2 小时内入院者即行流水冲洗10-20min,或以5%碳酸氢钠液湿敷,超过2 小时来院病人用5%碳酸氢钠液湿敷,创面常规碘伏消毒,以复方黄连膏(我院自制)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肌注破伤风抗毒素,视创面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给予抗生素;本组5 例病人有4 例痂皮于伤后5~7 天溶痂脱落,10~17 天经换药创面完全愈合。1 例病人因过氧乙酸原液浸湿裤腿未及时发现致小腿烧伤,创面为深Ⅱ°偏深创面,约2%TBSA,经换药创面无明显变化,伤后第3 天行切痂大张自体皮肤移植封闭创面,术后10 天皮片100%存活,住院15 天出院。
2 讨论
过氧乙酸为强氧化剂,有很强的氧化性,为高效、速效、低毒、广谱杀菌剂,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霉菌均有杀灭作用。同时,过氧乙酸在空气中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广泛应用。市场商品大多为“二元装”分A 液和B 液。需要时将B 液倒入A 液后静置反应24h 形成16%~18%的高浓度强酸,然后稀释成0.2%~0.5%用于不同用途的消毒[3]。高浓度有强烈腐蚀性,本组病例均为高浓度过氧乙酸烧伤,发生在配制过程中3 例,携带中2 例。配制时建议戴塑料手套,以防手被烧伤,携带时防止原液外溢浸溺衣物致皮肤烧伤[4]。过氧乙酸烧伤时烧伤深度与接触消毒液的浓度、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5]。一旦发生皮肤烧伤,尽快脱去污染衣物,立即以流水或肥皂水清洗,时间不少于20~30min,再到医院就诊,以免引起持续损伤。患者就诊后按一般烧伤处理,如创面为深Ⅱ°或Ⅲ°创面宜改尽早切痂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