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链驱动”教与学的策略研究
2020-12-25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季金斌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季金斌
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面临淘汰,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以求实现为学生创建高效课堂的目的。而传统应试教育导致的问题还有所遗留,例如学生对高中数学存在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低,习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擅长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为高中数学教学注入生命力,问题链驱动的教学模式被提出和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一、问题链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目标
在对问题链驱动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和应用前,教师应该先对其内涵和目标有所了解,这样在使用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应用,效率才会更高。
1.内涵
问题链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让课堂的主体从教师变为了学生,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题海战术并不是最好的学习手段,学生在课上的掌握更加重要。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为,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索,最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堂也会一步步推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2.目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链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组织问题链驱动的数学课堂比传统课堂难度更高,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而教师也能从中收获经验,促进其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变成了学生可以交流探讨的课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会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目的。
二、采用问题链驱动教学模式的策略
1.应用问题链,引入数学新概念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更关注概念的应用,而略过概念的形成,导致很多学生对概念的定位不准确,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记忆,在应用时就会出现很多的阻碍。学生被动地接受概念,忽视了主体地位,有违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师引入数学概念时,可以巧妙地应用问题链,通过一个个问题让学生一步步了解概念,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十分新鲜,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在问题链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如,在学习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如:假设同学们一起去看电影,买了45 张票,对应的是多少个位置?会不会有两张票对应同一个位置?教师可以设计诸如此类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必须是环环相扣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因为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要能够构建出新的知识网络。
2.应用问题链,分散数学重难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习都存在着重点和难点,有时难点甚至会十分密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而随着问题链驱动这一新教学模式的出现,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分散在各问题当中,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有助于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如此,要求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链,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领会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如,在学习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时,可以给出“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吗”“你购买的彩票一定会中奖吗”等事件,让学生明了随机事件的含义,进而通过实验计算概率,这样的课堂顺而有理,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3.应用问题链,巩固知识和技能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应该停留在理解概念和机械操练、解题的水平,教师应该应用问题链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探索知识,提升自我数学综合素养。例如,高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为起点,提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循环式问题链,问题难度从简单开始,逐步增加,层层递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
例如,在教师为学生组织巩固练习时,可以设计一题多变类的练习题,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解决这类问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因此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陈旧的教学方法需要被更新,而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出现与应用为高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也为众多教师提供了教学灵感,在教学中,问题链可以被用来引入数学概念、分散课堂重难点、巩固知识和技能等等,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问题链的新应用方法,从而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