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考题 溯考点 重素养 讲策略
——浅谈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25甘肃
甘肃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的课程目标,教师应该做到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研究高考真题特点,科学分析教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语篇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一以贯之地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一、思维品质:心智活动是核心,思辨能力是关键
(一)课标回眸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按三个水平划分等级,主要表现在获取信息过程的“一级”要求、对所获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的“二级”要求和对加工后信息进行创新输出过程的“三级”要求。深入分析2019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试题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特点:
1.重点突出“一级”要求:读并获取细节信息,解决所设细节性问题——捕获、感知。例如,阅读理解A 篇是一篇小标题类文章,所设3 个问题均为细节性问题,考生可进行逆向答题,即直接从问题的题干入手,找准切入点,并利用切入点对照文章信息即可获取相应信息并确定答案。21 题 “Who does“I”refer to in the text?”题干中“I”就是切入点,文中只有第一小标题下“I once wrote a paper...”里有“I”,追溯前文“Jo Usmar is a writer for ...Here she picks her top reads.”可知“I”就是Jo Usmar,所以Jo Usmar 在介绍Matilda 这本书时,用的是第一人称“I”口吻;第22 题、23 题亦是如此。同样,阅读理解B 篇中第26、27 小题均为“句对题”型的细节题,阅读理解C中第29 小题、阅读理解D 中第32 和34 小题均为细节题,由此可见细节性感知类思维考查是阅读理解的重点,占比超过50%。
2.难点在于“二级”要求: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解决所设推断性问题——推断、归纳。例如,阅读理解B篇是一篇夹叙夹议文,文章讲述了作者成功说服了一位家长做儿童长曲棍球俱乐部的志愿者,作为一名志愿者作者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并获得了快乐。所设第24 题“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parent from her reply in Paragraph l?”是一道局部单一信息推断题,这类思维即为考生对“话中有话”的把握。从文中“You can use me as a last resort(选择),and if nobody else volunteers,then I will do it.”可知,你可以把我当作最后的候选人,如果没有其他的志愿者,那么我就做。可见,实际上她并不想做志愿者(C.She just doesn’t want to volunteer.)。
又如阅读理解C 篇第28 小题“What are the statistics in Paragraph 2 about?”是一道局部系列信息归纳判断题,这类思维属于考生对“总而言之”的处理。从文章第二段中“...46 percent of meals are eaten alone in America.More than half (53 percent) have breakfast alone and nearly half(46 percent) have lunch by themselves....74 percent...”逐条归纳,可知这些信息均与“饮食习惯”(B.Eating habits.)有关。
再如阅读理解D 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HUNCH项目。所设第33 小题“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HUNCH program?”是一道大跨度多重信息互通思辨推断题,这类思维就是考生对“隔段观点”的统一。考生可先根据第二段的 “HUNCH is designed to connect high school classrooms with NASA engineers.For the past two years,Gordon’s students have been studying ways to kill bacteria in zero gravity,...”可知,HUNCH 旨在把高中教室(用高中教室指学校教育)和NASA 的工程师联系起来。Gordon的学生一直在研究如何在零重力下杀死细菌。再结合最后一段中的“Gordon says his students are emailing daily with NASA engineers about the problem,...”即学生每天都给NASA 的工程师发邮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如何杀死空间站的细菌这一空间技术)。从而可推断出HUNCH program的目的是把空间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D.To link space technology with school education.)。
基于以上可见,归纳推理判断类题目在高考英语试题中主要表现在对局部单一信息的细节性推断、对段中局部系列信息的归纳判断和跨越文章前后的多重信息的综合推理判断三个方面。
3.少量涉及“三级”要求:进行有效的深度思维,解决所设观点性问题——概括、升华。从当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与教材设置情况趋同来看,文章大篇幅只是停留在检测学生对文章表层语义信息和文章细节的理解上,对于训练和考查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主旨要义的概括升华以及对文中观点的批判与创新等涉及极少,这也应该是今后学科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试卷中只有阅读理解C 篇的第31 小题和D 篇的第35 小题,以“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和“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为题目,考查了学生对主旨大意的简单归纳和文章写作线索的简要提炼,对其深度思维的要求较低。
(二)教学启迪
1.教材教学方面
(1)继续凸显以单元话题为导向的语篇教学,教师应按需对单元话题的语篇进行适当补充或按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适当删减,确保以语篇为主体进行单元教学。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阅读课文An interview 时,教师可设计更多的读前热身内容,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为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奠定基础。例如:读前教师可基于教材Warming Up 中的问题,用“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导入,设置一个围绕“the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 Games”的“when/where/why/how/what...”的quiz,并配有备选答案。
同时,教师基于Pre-reading 的问题,利用课件图片再设置一个 flash,然后抛出问题“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following sports events?” 引导学生了解:skating,skiing...属于Winter Olympics 项目;weightlifting,shooting,diving...属于Summer Olympics 项目。
(2)增加对语篇深层理解的思维训练题目的设计。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Anne’s Best Friend 阅读课文时,教材设计的Comprehending 问题均围绕文本本身和主人公Anne 的处境和情感展开,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至少设计一个Discussion,话题可为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the sun./ I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re friends,the world will be in peace.Do you think so? 等等,巧妙地将阅读思辨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生活感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策略方法方面
(1)帮助学生弄通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心智活动水平。比如,在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四法则”(音节法、构词法、搭配法、举例法),先用一课时对本单元所有词汇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在Reading 部分阅读理解之前安排学生预习,基于预习并通过师生集中探究的方式将极其复杂的知识要点给予解析,然后再进行对篇章阅读理解的各项训练与思辨任务。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
(2)激活学生的图式思维,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以单元Reading 部分的篇章教学为例,教师应采用“先整体、再细节”的训练策略,先依据文本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分析、提炼文章的写作线索、段落主旨、(大概的)层意主旨等任务,帮助学生构架起篇章的图式结构,即尝试将长文读短,浓缩出“精华”,进而在考试阅读时能够节约足够的“思维内存”。例如人教版必修一Unit 5 Reading Elias’ Story 一文,教师可先让学生“悟读”,将其分成两部分,得出Para 1—2 为Part 1,主要内容为“Elias’life before he met Mandela”,余下部分为Part 2,主要内容为“The change of Elias’ life after he met Mandela”。
(3)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确保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基于前例,有了学生对文章图式化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可顺利进入Details reading 和Careful reading,进而明了文章的Main idea,从而顺利地导出Do you think Nelson Mandela is a great person?/ What qualities does he have?/Who is your hero?/ Why do you admire him/her most?等问题,让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判断和思考,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学习能力:知能兼顾是考点,学会学习是重点
(一)考纲回顾
《考试大纲》对听力和书面表达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进一步界定了此类题目着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知能兼顾”,更是让考生以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的角度,去思考、解决贴近实际生活或完全是真实生活的问题。
(二)教学启迪
1.培养学生听的“领悟”能力:要确保考生既能取胜高考考场听力,又能摆脱学而不可用、学后用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加强考生对英语语体、语音口语性特点的归纳和适应性训练;选择语料真实、话题广泛且具生活性特点的真题或高质量模拟题进行对比分析和听练,让考生不断积累常见的惯用表达;对影响考生听力的心理因素多进行分析和实战引导,帮助考生练就紧而不乱的应试状态;归纳总结考场听力的应试技巧,训练考生“听话要听音”的能力;引导并帮助学生在日常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文化意识培养,储备尽可能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语言“领悟” 能力。
2.提升学生写的“生活化”水平:要切实提升书面表达水平,增强每篇短文的写作效果,不只是遣词造句而已,更应注重表达的技巧和表述的语气,这样才可让考生的作文“光彩各异”。例如2019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书面表达,是一篇典型的有关学生校园生活的半开放性话题作文。考生只有较好的“语言知识水平”还不够,还需要有“多维的生活积淀”,才可让书面表达要求表达的事情有“人情味”“生活化”。例如,既然是队友就不必过于客套,开头应简单直入:How are you doing recently? I’m writing toinform you ...
3.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承担教知识的任务,更要通过学科兴趣培养、影响并引导学生产生对学习知识的饥渴感;通过“欣赏式阅读”(无答题任务)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拓展学习的能力;落实好课堂教学“活动观”,让学生体验语言、感受语言、探究语言、使用语言,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