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劳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理论解读

2020-12-25辽宁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

辽宁

【热点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站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高度,重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深刻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此举顺应了时代和发展的要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意义。

一、重大意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基本原则

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四、新时代劳动教育基本内涵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五、新时代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及内容要求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六、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创造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2.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政府应加大对学校劳动教育资金支持力度,学校可以按照规定统筹安排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4.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体会劳动快乐,收获劳动幸福。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有利于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要大力发展劳动教育事业,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以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家庭、学校和全社会要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多管齐下,举办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意义。

3.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注意挖掘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和弱化,因此,中央从顶层设计出发颁布了此《意见》。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尊重客观规律要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在大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时,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进而提升育人效果。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4.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在劳动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其勤奋、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报效国家和奉献社会中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跟踪训练】

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 ( )

①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②传播我国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③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劳动精神

④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省级政府要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市地级、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材料表明 ( )

①党是领导一切的,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政府要依法履职,在落实劳动中扩大了政府的职能范围

③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为落实劳动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及解析】

1.D 本题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的内涵为背景,材料中劳动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故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也能够使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进而培养劳动精神,①③符合题意;设问强调“旨在”即直接目的和主要目的,“传播我国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并不是我国加强劳动教育的直接目的和主要目的,②不符合题意;设问考查的主体是“学生”,而“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国战略”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国家政府,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2.C 本题以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措施为背景,集中考查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党是领导一切的,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①符合题意;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法定的,并不能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扩大、增加”或“减少、缩小”,②错误;“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为落实劳动教育提供法律保障”的行为主体应该是人民代表大会,而材料并未涉及人大这个主体,③不符合题意;在劳动教育的落实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