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2020-12-24肖玉东

商情 2020年43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意识形态思政课

【摘要】守正创新是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对新时代政治课的新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守正创新的涵义是贯彻这一要求的前提,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新是适应时代变化,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意识形态  思政课  守正创新

2019年3月18日党中央在专门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表达了党对思政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坚定意志。同时也提出了思政课新时代“守正创新”的要求。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力军,理解总书记提出的守正创新的要求是思政课教师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教学水平,打赢意识形态“上甘岭战役”的基本前提。

一、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原则方法。

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高校和高等教育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高校育人的社会主义性质。“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

1、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明确思政课教学的任务定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校,其教育目的不仅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更要解决为谁培养人问题,具体来说就是 “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是培养 “底线要求”的所谓“合格公民”,而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按这一任务要求站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2、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出六个要求:“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政治要强,情怀要深”,完整地体现了知情意的综合素质。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理直气壮讲马列,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而思政课教师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功底的扎实程度是学生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当前思政课教师来源比较复杂,一些思政课教师马列主义理论的体系化基础较差,加之之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中存在的“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以及在高校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等现象,导致一些思政课教师不能、不敢或羞于用马列主义原则立场方法去教育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来是整体缺乏马列主义的理论逻辑,思想观点紊乱,甚至自我矛盾,自圆其说都无法做到。这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思政课要推动内涵式发展,在改进中加强、创新中提高。创新的前提是守正,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同时为了使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得以实现,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在外延上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1、思政课创新一定要以守正为前提和基础。新时代思政课要推动内涵式发展,在改进中加强、创新中提高。创新的前提是守正,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同时为了使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得以实现,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在外延上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内涵式发展,就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就要求思政课要把思想性、理论性的内容讲出親和力、针对性,即把学术、思想和政治融为一体,要达到这个要求,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使全部的基础。任何创新都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和基础,任何所谓的创新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思想性、理论性另搞一套所谓亲和力、针对性的东西,一味地 “取悦学生”、“迎合学生”、“附合学生”,这不仅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心,甚至极大地危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以,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外延必须和内涵相符合。

2、思政课创新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

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现在的大学生虽然还处在学习阶段,但是现在发达的信息媒体已经使学生和社会极大地融合,他们会把遇见、看见、听见的各种事件、观点带入理论学习中,尤其是他们感到疑惑和不解的各种问题观点,需要从思政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教师以问题为切入点的讲授,既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又能使理论鲜活地呈现出来。

总之,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准确讲授科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担当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肖玉东(1967-),男,副教授,现就职于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意识形态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