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12-24刘舒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7期
关键词:创造力学前教育培养策略

刘舒

【摘要】创造力在人才培养中尤为关键,我国要求教育部门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开始入手,但教育研究机构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能力有限,教学形式缺乏灵活多变性,进而难以实现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对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创造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借助艺术、游戏、语言、活动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前教育中幼儿创造力。

【关键词】创造力  学前教育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90-02

前言

创造力是指新思想,是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由优良品质、智力、知识以及能力等多因素所构成。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主要标志,因此人才的培养势必要加强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个人能力水平[1]。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启蒙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幼儿创造力培养,创新教学模式,将创造力渗透于教学内容和活动中,让幼儿在后天学习中开发、获得以及应用创造力。

一、学前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问题

(一)未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在培养学前幼儿创造力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来实施教学,认为深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收效甚微。可见教师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较低,认识比较浅显。另外,学前幼儿自主性较差,考虑其安全性,教师与家长容易控制其学习和活动,干涉幼儿的自由,约束其行为和思想,这不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从而影响创造力的培养效果。

(二)缺乏有效的培养方法

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缺乏生活元素,使教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轨,将幼儿学习的知识局限于书本这一较小范围内,让其接触不到大自然、生活与社会,这样难以创造出高效、创新、多样、有趣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有效提高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效果。动手实践是创造力的源泉,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总对幼儿的行为提出严格的规范,对幼儿随便动手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不仅会降低幼儿自主动手实践的积极性,还会打击其动手创造的自信心。

(三)幼儿创造力评价机制不合理

在评价活动中,教师通常重视静态化评价,忽略对幼儿动态化的评价,导致评价单一、呆板,使评价主体结果化,难以反映出幼儿创造能力,还会打击其创造的信心,不利于学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比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只是针对幼儿的绘画成果给予评价,却忽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量其情绪情感、思维品质、创新精神。

二、学前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教育中,不但要培养和锻炼幼儿的应试教育能力,还要挖掘幼儿的各种潜能,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其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创造力提高的目标。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是不同的,大多数幼儿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创造思维活跃,特别是在学前阶段的幼儿,其个体创新思维尤为突出,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培养学前幼儿的创造力,满足目前教育改革和社会人才的需求。每个学前幼儿的创造力都是无穷的,只有经过教育和培养后,才会充分激发和发挥创新思维来凸显自身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既能让学前幼儿学会通过各种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又能用自己的思维与世界互动,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前幼儿的创造力。

(一)借助艺术,培养创造力

艺术活动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举办艺术活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中动脑、动手,让幼儿的思维和眼界得到开拓。绘画、音乐、舞蹈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启发大脑思维,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艺术活动,如实物描画、歌声模拟等活动,让幼儿动脑思考,引导幼儿自主创作[2]。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幼儿通过绘画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可爱的鸭子”为绘画主题,教师可带领幼儿到饲养场观察鸭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认为最可爱的鸭子,有的幼儿画的鸭子各有不同,甚至会给它做造型、设计服装等等,可想而知,通过绘画能够激发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使其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和快乐。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后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评价,对其作品的进步都要给予夸赞和鼓励,尤其是在作品的创新方面,引导幼儿积极表述自己作品创作的思路和意义,让其逐渐注重创新。

另外,音乐不仅对幼儿审美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还能开发与培养其创造力。在音乐教育中,首先,教师应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曲目,同时要侧重于鲜明的节奏感与形象感,以此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其次,教师应减少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活动,避免幼儿依赖模仿的范例,可以将表演融入音乐教育中,以提供更多的创造元素宽广的创造空间,让幼儿根据音乐创造动作、剧情,使其具有更多的创造机会和表现机会。最后,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大胆尝试创新,并积极投入学习中,进而提高培养效果。例如在《两只老虎》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节奏和歌词创作歌曲表演,没有其他的要求和限制,让其自由发挥,两人一组进行表演。有的幼儿表演两只虎兄妹在嬉闹,有的幼儿表演一对夫妻老虎在跳舞。当幼儿在表演时,教师应播放相应的歌曲,让幼儿克服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的紧张和恐惧,积极投入创造中。这样一来,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律动感创作出更多的表演,使创造力得到提升。

(二)借助游戏,培养创造力

幼儿的特性就是好奇、爱玩,因此游戏对于幼儿而言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会获得创造的灵感,进而达到开发创造力的目的。在幼儿园的游戏中,教师需要指导幼儿有意识、有目的地模仿现实生活状态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的压力与负担,完全是靠自己的想象和认知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时兴趣高涨,会产生好奇心,并开始专心探索和思考。同时,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并不是靠幼儿自己发现和探求,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启发与引导。只有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游戏转变为开发创造性的催化剂,才能够采用更多的方法开拓和挖掘幼兒,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3]。

例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可以提前设定角色,并角色扮演游戏主题,如“爱丽丝漫游仙境”,让幼儿自己开脑洞,参考故事书的剧情,并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模仿塑造角色,在模仿过程中又进一步创造角色;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角色编辑剧情,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表演。在这过程中,幼儿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爱丽丝漫游仙境》。可见,通过借助游戏,可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创造的灵感。

除此之外,借助游戏让幼儿学会动手,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也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获得创造的满足感和喜悦感,这有助于幼儿创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如手工游戏“小彩灯”,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手工。教师说:“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彩灯吧,看看谁做得彩灯最独特。”这时教师需要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不是局限幼儿的思维,认定手工材料只能用纸张,要让幼儿思考要用什么材料制作彩灯,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废弃物,并高效利用,如泡沫块、挂历纸、可乐瓶、牛奶瓶以及空纸盒。幼儿在废物利用过程中,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开动小脑筋,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加深创造力的培养。

(三)借助语言,培养创造力

由于幼儿的认知和知识储备不足,语言发展有限,而语言是各个领域的重要部分,也会对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产生密切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语言,抓住幼儿更多的好奇心,以激发幼儿的探知欲望,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学会创造。既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能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在对话中提出对未知事物开放性的质疑,以此引导幼儿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提问方式,不能用大人的思维提出具有局限性的问题,不宜采用双面性问题,如是不是、紅色还是蓝色等。教师需要想各种不同的办法,从幼儿的角度提出问题,确保问题具有延展性,能够从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最终达到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蚂蚁飞上天》教学活动中,讲到蚂蚁想要像蜻蜓一样飞时,教师可用想象的角度向幼儿提问:“如果你是一只蚂蚁,你会用什么方法飞上天呢?”教师在问题中给幼儿很大的思维锻炼空间。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可急于否认和斥责。最后,有的幼儿说想向蝴蝶姐姐借双翅膀,飞向天空;也有幼儿说坐在蒲公英的船上,借用风叔叔的力量,飞向天空等等。由此可见,教师在提问中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多样性以及能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问题,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借助活动,培养创造力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设计一定的环境,并组织幼儿在该环境中自由选择小组或个体学习与探索,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学会表达,并获得情感、社会、认知以及身体方面的发展。在活动区域里,教师能观察和记录到每个幼儿的表现和能力展现情况,有利于根据幼儿存在的不同问题,给予细致的纠正和辅导,同时追踪记录幼儿的改变。教师可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积极主动开展活动,从而显现出幼儿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在“装扮春天”这一区域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幼儿采用具有春天元素的装饰材料装扮教室,幼儿都积极地用材料对吊扇、墙壁进行点缀,教师发现装饰材料不足。这时,让幼儿共同出主意,经过幼儿一番激烈的探讨之后,决定利用废弃品进行装扮,将瓶子或者作业本,采用颜料笔进行改造,又变成新的装饰品,幼儿用废弃的纸张折叠出千纸鹤,用来装饰门窗,让窗户充满了春天的色彩。由此可知,在区域活动中,既能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另外,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作为幼儿的创造素材,故区域活动也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大自然,增加幼儿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如,在陶泥活动中,教师分发给每人一块泥巴,不提出要求,让幼儿自由发挥,使其好好认识陶泥。在活动中,缺乏教师言语的束缚,能让幼儿更开心、大胆地创造,有的幼儿会捏一个小汽车,有的幼儿捏出楼梯,有的幼儿捏出一个水杯,大多数幼儿像变戏法一样换着样式展现出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幼儿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而且也能激发其内在的探索兴趣,接触到陶泥知识,为创造活动积累知识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前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效率。

结束语

简而言之,如今教育改革要求学前教育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故学前教育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借助游戏、语言、艺术以及区域活动开展创造力培养教学,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这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产生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幼儿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学前教育中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9(22):159-160.

[2]姜秋月.浅谈学前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7(06):376.

[3]李荣芹,刘海玲.学前教育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9.

猜你喜欢

创造力学前教育培养策略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