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LG 区周期采油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0-12-24唐晓霞乔玖春姬靖皓范亮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单井液面停机

唐晓霞 乔玖春 姬靖皓 范亮(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1 概况

DLG 区主力含油层位为长6 层,属于典型的“三低”构造岩性低渗透油藏,油藏中深1 570 m,平均渗透率0.77 mD,平均孔隙度12.6%。目前油藏进入中含水开发期(60.2%),平均单井产能低(0.82 t),采油速度低(0.44%),DLG 区油藏产能分级见表1。

表1 DLG 区油藏产能分级

目前DLG 区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油藏物性差,低产低效井比例高。并且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低产低效井比例逐步增加[1-2],目前,DLG 区油藏低产井295 口,占开井数的39.1%。低泵效井441口,占开井数的58.3%;平面和纵向矛盾突出,存在剩余油富集区。DLG 区油藏单井泵效分级图见图1。

周期开采指周期性的开井和油井,当动液面下降一定程度后关井恢复液面,避免抽油泵“干抽”,当动液面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开井生产[3-4]。这既节约了电能,提高了泵效,降低了抽油泵机械磨损;还能够在储层内部形成压力波,激活死油区,改变含油饱和度的分布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井产量。周期采油既是油田发展的实际需求,又是在应对油价“寒冬”时期,对石油公司提出“降本增效”号召的积极响应。本文旨在对DLG 区周期采油应用效果分析,为后期该区周期采油推广、选井方向、制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5-6]。

图1 DLG 区油藏单井泵效分级图

2 周期采油应用与效果分析

通过周期性开、关井,附加压力差对非均质油层产生压力扰动,克服贾敏效应,提高储层渗流速度,并激活“死油区”,驱替剩余油,提高采收率[7]。

2.1 DLG 区周期采油实施情况

第一阶段(短周期采油试验):按照稳定注水—周期开采的方法,2019 年1 月执行停5 开5 制度6口,2019 年7 月执行停10 开10 制度17 口。该阶段要求开机后连续跟踪单量、测井、含水资料,以产量恢复率为主要分析指标。

第二阶段(长周期采油试验):2019 年8 月、11 月、12 月实施长周期采油井36 口(停机天数大于70 d),该阶段要求停机每5 d 监测动液面,开机后连续跟踪单量、测井、含水资料,主要研究停机动液面恢复和开机后动液面的下降规律。

2.2 周期采油实施效果及经济效益评价

1)短周期采油效果:23 口短周期采油井,平均实施14 轮次,累计降水1 287.2 m3,平均单井泵效提升10.8%,总体产量恢复率98.2%,其中产量恢复率100%的井10 口,占比43.5%。平均单井泵效由15.4%上升至26.2%,23 口油井平均单井日节电56 kWh,预计年累计节电23.533×104kWh,预计年节电费14.12 万元。

典型井分析:井19 井生产层位长6,正常生产日产液0.32 m3,日产油0.19 t,含水31.3%,井19周期采油生产曲线见图2。2019 年7 月开始执行停10 天开10 天周期采油,截止2019 年底实施6 个轮次,产量恢复率137.5%。结论:短周期采油可有效提高泵效,周期内可恢复损失油量,DLG 区短周期采油效果统计见表2。

图2 井19 周期采油生产曲线

2) 长周期采油效果一:36 口长周期采油井,目前开机天数大于停机天数的有12 口,其中3 口(井24、井25、井26)停机天数较短套返开机,剩余9口整体产量恢复率82.0%,累计损失油量139.7 t。9 口油井平均单井日节电32.4 kWh,预计年累计节电10.647×104kWh,预计年节电费6.388 万元,2019 年DLG 区长周期采油效果统计见表3。

表2 DLG 区短周期采油效果统计

表3 2019 年DLG 区长周期采油效果统计

表4 DLG 区长周期采油效果统计

3) 长周期采油效果二:36 口长周期采油井,目前开机天数小于停机天数的有24 口,预计整体产量恢复率62.8%。因产量恢复率低,不做经济效益评价,DLG 区长周期采油效果统计见表4。

典型井分析:井41 生产层位长6,正常生产日产液0.87 m3, 日产油0.65 t, 含水16.9% 。2019 年8 月8 日开始执行长周期采油,停机187 d,于2020 年2 月11 日开机。结论:长周期采油可最大限度恢复油井动液面,但开机后液面下降快,增油周期短,无法恢复损失油量。

2.3 周期采油适应性分析

1)低液量井实施效果好。短周期采油井,日产液量越低,产量恢复率越高;长周期采油井产量恢复率与日产液量无明显相关性。短周期采油:日产液量小于1.0 m3,产量恢复率较高[8]。

2) 含水率较低井实施效果好。短周期采油井,产量恢复率与含水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含水率越低,茶娘恢复率越高;长周期采油井产量恢复率与含水率无明显相关性。短周期采油:含水率小于60%,产量恢复率较高[9]。

3)短周期采油井实施效果好。短周期采油井整体产量恢复率98.2%,开机天数大于停机天数的长周期采油井整体产量恢复率82.1%,开机天数小于停机天数的长周期采油井预计整体产量恢复率62.8% 。

长周期采油由于开机后液面下降速度快,增油周期较短,停机时间越长,损失油量越多,开机增油越无法弥补损失油量,因此DLG 区适合短周期采油制度[10]。

3 结论

1)DLG 区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低产低效井比例高,周期采油可以作为治理本区低产低效井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可以达到减少开发成本的目的。

2)周期采油通过周期性的开井和停井,在油井端产生压力激动,促使油藏渗流和渗吸同步进行,激活死油区,达到单井增产增效的目的。

3) 压力保持水平大于90%,日产液量小于1.0 m3,含水率小于60%的实施条件可提高周期采油实施效果,长周期采油井由于停井时间长,增油周期短,实施效果没有短周期采油效果好。

猜你喜欢

单井液面停机
双辊薄带连铸结晶辊面对液面波动的影响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吸管“喝”水的秘密
一道浮力与压强综合题的拙见
采油“一井一策”全员效益目标的构建与实施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
雷克萨斯NX200t车停机和起动系统解析
欠费停机
发动机怠速-停机起动机的开发
特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技术经济界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