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个人表达主题研究①

2020-12-24曹毕飞邹亚妮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60

关键词:叙事性观者首饰

曹毕飞 邹亚妮 方 海(广东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60)

引 言

个人表达主题是叙事性艺术首饰主题类型的重要分支。叙事性艺术首饰依据传统诗歌、文学创作上的言情、明志和载道三个功能自内向外划分形成个人表达、社会政治映射和宗教信仰三个主要主题类型。而在这三个主题中,个人表达主题首当其冲成为创作者聚焦的重中之重,尤其在我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注重“生态实践活动要尊重人的创造精神,鼓励人的智慧力量的发挥”,[2]以“人”为核心的叙事性艺术首饰必然在当代艺术首饰乃至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逐渐占有重要份额,详细归纳与分析我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个人表达主题,其意义不言而喻。

我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个人表达主题除受欧美图形、符号叙事上大刀阔斧的表达影响,在传统文化诸如视觉语言、哲学观念等日积月累的熏陶下,融入传统诗歌文学上的赋比兴人文精神理解,渐入佳境。与孔子论述《诗》所具备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3]四种创作或功用理论一样,诗映照诗人,叙事性艺术首饰作品映射创作者,都是主体的个人表达。依据诗的“兴、观、群、怨”对个人表达主题进行归纳细分,从情感释放(感发志意)、观点剖析(析毫剖釐)、人际交流(达人知命)和反思批判(针砭时弊)四个子主题详细分析(图1),从内心出发,让个人表达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调节与感人肺腑双重功能。

图1

一、情感释放

艺术表达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情感释放,尤其在叙事性艺术首饰中。情感是人意识与生俱来的内在感受,“……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4]情感释放则极其强调个体,注重个人经验的再诠释。在展现人对外部事物的态度与体验中,以语言、文字为最直接和具体的表达方式。在叙事性艺术首饰创作中,创作者将个人感情赋予视觉化造型释放出来,正如诗采用文字来表达“可以兴”,赋予情感于文字中让读者感同身受。同时叙事性艺术首饰作品与诗皆具艺术的情感启发功能,达成“兴”的有感而发,抒情意志等。

与诗需要提炼语言来营造“兴”的氛围有所不同,叙事性艺术首饰则通过材料、工艺与造型等相互支撑呈现出心灵感受,用可触摸的视觉形体来传递个人表达。同样,诗中的文字(汉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也是“思维及事像符号”,[5]其视觉图形这一物理存在形式注定读者意象的解读是固定、单向的,可以超越语言直接与思维打交道,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而叙事性艺术首饰属于艺术形式,通过可视可触的载体来表达思维(情感),是复杂、多元的表达形式,情感释放的传递也是呈阶梯式、节点式的解读,观者产生的共鸣也会产生强弱与层次。但是从过去、现在和永远三个时间节点来划分,情感释放在叙事性首饰上的个人表达主要表现在情感追忆、情感聚焦、内心探索三个方面内容。

1. 情感追忆

情感追忆体现创作者对过去记忆碎片上的感知与搜集。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之所以延绵不断仰仗人类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记忆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6]尽管是有选择性的,易变和易逝,人的记忆正是通过文字、图像、物品等物质载体传递下来。离开记忆与经验也就意味着人无法继续生存与发展。情感追忆既然体现记忆主体(人)针对自身所处的情境能够唤起特定的过去时间并赋予新的意义,就证明了记忆是与主体当下状态息息相关,创作者就能在当下状态通过载体重组过去的知识与情感。

而贴近大脑与身体的叙事性艺术首饰就是这些记忆的载体之一,承载着创作者的记忆重构。这种记忆重构与德国文化记忆学者扬·阿斯曼(Jan Assman)强调的“记忆是过去对现在发出的呼唤”[7]不谋而合,借此景此物让记忆的焰火在历史的炉灶中重新燃烧,最终在艺术作品上体现,即“可以兴”的诗和叙事性艺术首饰作品。例如作品《静夜思》(图2)是笔者融入儿时劳作-放牛的追忆,提炼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结合传统珐琅烧制出图像来叙事,展现儿时骑在牛背上看书的情景,创作出具有情感追忆特征的胸针作品。作品浓郁着我国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追忆,综合静态的图片、材料和造型让观者产生动态的情感共鸣,也与南宋理学家朱熹评价:“‘诗可以兴’,感发志意”[8]4如同一侧。

图2

2.情感聚焦

情感聚焦凝固临时情绪与感受。它是当下的、瞬间强烈的。人聚集的瞬间情感需要寻求释放,在艺术中“情感释放的要求驱使个体(创作者)展开想象力,去创造一个情感得以伸展的世界,从而获得情感满足,获得愉悦。”[9]喜怒哀乐抑或酸甜苦辣,人总尝试找到解脱的出口,无论诉说、书写,还是寄寓不同艺术媒体中,叙事性艺术首饰成为创作者表达方式之一。

图3

图4

但叙事性艺术首饰不仅是创作者的情感聚焦之后释放,也是创作者情感的对象化与形式化,从而产生审美。与传统诗审美一样,作为文字艺术凝聚诗人的某种情感,通过平仄、押韵与对仗等规则产生意境美、建筑美与音乐美等,达到诗“可以兴”的启发读者功能。首饰创作者黄小黛《变异的生物》系列作品(图3)受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造成的生物变异现象震撼,以艺术表达手法与电脑3D 建立模型创作出近似未知领域的“生物”,期颐观者在体验首饰的同时,能体会到这美丽背后隐藏的生态环境危机。其作品“兴”之善意呼之欲出。

3.内心探索

永不停歇的内心探索揭示人(创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不可或缺地为艺术表达带来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人天生具有激发自身潜能得以向上发展的愿望,并自我进行激励。内心探索是有区别于个人心理上的内心冲突,是积极向上的、勇敢的内在情感力量。尽管这一内心情感会受到干扰与困惑,创作者也充分发挥审美素养将各自的情感世界都鲜明地呈现在创作作品中,比如白日里的理想与欲望、夜里的梦境与纠缠等。这些艺术化后“善”的内心探索如同谢良佐所言:“诗吟咏情性,善感发人,使人易直子谅之心易以生,故‘可以兴’”。[8]20但诗像一个传感仪连通诗人与读者内在呼应,而叙事性艺术首饰这一艺术媒体更像装了过滤器的传感仪,观者或多或少需要借助对创作者背景资料的了解来获得更多共鸣。

叙事性首饰作品经常以其体量小但精致夺目的细节吸引观者,在小型空间与造型中描述创作者的生活场景或事件,来挖掘各自的内心探索。比如首饰创作者吴冬怡的作品《进入未知世界》(图4),通过梦中情境展现来探索内心独白,不论是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焦虑还是喜悦,都能将观者带入到她内心探索的“猪头马尾”世界。

二、观点剖析

个人表达中的观点剖析剑指个体的观点或见解。这样的观点是理性的,是人们获取正确思想和认识所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的“思想社会境况决定论”断定个人观点受个人所处的社会境况与社会位置所限制,点明叙事性艺术首饰个人表达的子主题观点剖析受社会政治影响。不过这一子主题与叙事性艺术首饰另一社会政治映射主题直接阐释社会现象与政治观点不同,个人表达下的观点剖析更多地体现在反观,“观己之得失”,[10]与孔子言诗“可以观”的功能类似,既诗人与创作的自我反观,而不是在作品中直接对国内外社会政治现象发表视觉言论。诗人与创作的自我反观也延伸出读者与观者的反观,读者从诗中反观与自我审视,观者从作品中进行自我认识与丰富思想。

图5

当创作者从周遭一切如人文、社会、地域、环境等来反观内在感受,将形自我反馈后的观点在材料、造型等展示,叙事性艺术首饰作品呼之欲出。这个过程是创作者的一次细微自我的“析毫剖釐”,明白加强修身养性的努力方向。当观者欣赏其创作作品时,不仅是感知创作者的态度倾向,也是观者一次认识自我的过程。当观者这些认知和共感讲述出来,赋予作品更多丰富的内涵,延伸作品叙事性表达。叙事性首饰作品从而成为创作者与观者互“观”的精神营养。

既然创作者作品表达观点剖析是以观为镜,促进自我成长与反思,在具体表达中,言语上表述的“我要怎样”“我一定记得这个教训”“我该如何”等,就不如视觉图形与可触摸的材料在作品中以“观”为主的叙事性讲述更具体与生动。如笔者作品《停止》(图5)表达面对异国社会举步维艰时自我内心的反观:停下来思考一下就是最好的观点表达。同类型作品尽管涉及外在社会与政治环境影响,但在个人表达主题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这一主体的自我领悟。

三、人际交流

人依赖关系才能存在和发展。交流与对话是人与人关系沟通的决定性基础。德国著名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阐述人的真实生活写照是“对话的相遇”。[11]而人际之间对话与交流必然要求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达成求同存异的宽容与和谐,形成“我-你(汝)”和“我-他”的人际交流,也延伸到“我-社会”的人际社会交流。叙事性个人表达首饰作品具备了诗“可以群”功能,两者兼容传递创作者与诗人的真实思想与情感,它们都是构建和睦共处的人际交流良药之一。

图6

图7

创作者或诗人也得益于“可以兴、可以观”上的修身养性,这样才能在首饰作品与诗中赋予“可以群”而居之的宽广胸怀。人际交流子主题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也是个人逐步走向与其他人、社会对话的必经之路。做到“可以群”,也就是创作者不断完善自我修养的境界。首饰艺术家董江柳的《复像·共存》(图6)系列作品将她自己的照片剪切,再与镜子镶嵌在一起组成每件胸针作品。当观者看到首饰时,便与创作者照片重新组合,完成一张新的面孔。重新混合了身份、种族与关系的叙事性个人表达首饰作品在此和谐地融入了人际交流子主题。

从人际交流子主题中也可以看出,个人(创作者)自我心理构建的重要性。通过文学艺术的“修身”,做到“可以兴、可以观”的从容,培养出健全的价值观、自我心理认识和完整的人格等。创作者提升自我心理性别、性向、情绪等方面的认知,通过彼此调整,促进个人心理特征的“群”而居之,心理的平和带来与人关系的和睦,从而创作出具有人际沟通功能的文学艺术作品。

叙事性艺术首饰作品也就兼具这一功能,犹如当今社会流行的艺术治疗,“以设定的艺术手段,通过艺术意象的组合,来表达和传达已形成的‘心理反馈’,来调动主体已具备的特定反应潜能,从而达到神经系统稳定舒适的调节目的。”[12]姑且不说艺术能够如何治疗,只要创作者以叙事性艺术首饰这一载体,将心理方面的各种情绪用视觉语言讲述出来,本身就是改善内心稳定的方式,使创作者自身处于平和的心理,做到“和而不流”,故能走向“可以群”的人际交流。首饰创作者朱鹏飞有感于自己不善于言辞,全手工制作出可以活动的作品《心脏》(图7),通过制作开合装置模拟人的心脏跳动,就像他独处时能安静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当他全神贯注于叙事性艺术首饰创作中时,他感觉到自我心理的平衡与充实,这些创作的动态的首饰就是与观者交流的传感器。

图8

四、反思批判

相对观点剖析侧重思维的剑指与正向分析,反思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不论对人还是社会,形成既感性又理性的逆向思维。“‘批判性’是反思功能上的本质特征”,[13]反思基于批判,是对现实观点的再次反馈、赞同抑或批评,涉及对社会、个人论点与观念的反复思考。

在叙事性艺术首饰个人表达主题中,反思批判子主题主要通过视觉化的图形、文字和符号来加强,讲究视觉元素的环环相扣来阐述理性思考,当然也可以借不同视觉媒体、书写文字的辅助来叙事性反思与评论,如同诗“可以怨”这一社会批评表达功能。反思批判强调的是个人的反思,是在以人为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原则下由内自外的批评与“怨”。个人原则突出个人特点,个人之间也形成多元化共存,语言、文化、种族等差异性也强烈体现出来,从而给创作者带来更多反思批判的创作作品。首饰创作者杨晶《我不是花瓶#1》(图8),作品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容美丽但思想贫瘠的女性为“花瓶”这一惯性思维,将金属花瓶形体切割成圈型,静止时花瓶散架后就成为项饰,似乎在对观者抗议,“我不是花瓶”,在此突出她对传统偏见的个人表达。

个人表达主题下的反思批判子主题也无法抽离社会政治影响。人毕竟生活在社会政治环境下,唯独个人表达下的反思批判关注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它宣扬个人之间和平共处的区别,可以像诗一样“可以怨”,但怨而不怒。诗人的文字艺术不是歇斯底里地怨恨,首饰创作者的作品则阐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身份或文化不同,仅是表达相同或不同这一状态,是内心“怨”的从容,也是体现个人融入自然与社会政治环境,进一步推进到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怀。首饰创作者黄涛涛作品《禁止》(图9)将烟头叙事性地组成打叉符号与缝着针的肺形状结合,以反思自己吸烟的后果,继而扩大至对他人吸烟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禁烟的赞同。当观者佩戴这件胸针作品时,能起到流动的禁烟宣传广告功用。

图9

五、复合类型

个人表达主题类型的四个子主题相对独立,但也是彼此关系紧密,形成复合类型。情感释放得以让个人循环渐进地感受自己的情感与内心探索,达到“可以兴”的内在真意与愉悦;有了一份真挚的情感表达,才是“可以观”的基础,让观点得到理性地解析,达到自我认识与修养提升的善举,促使“可以群”的自我调节与沟通能力,达到人际沟通间的美,是以和气致祥;当叙事性艺术首饰的情感释放,观点剖析,人际沟通融合“真、善、美”,反思批判下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关系,即使言而不和或存在文化、身份的迥然相异,“可以怨”也是共存之怨的“和”。四个子主题正是创作者与观者的双重“修身”,为叙事性艺术首饰另外两个主题社会政治映射、宗教信仰的内在根基。

四个子主题也是彼此水乳交融,交织在一起的,形成感性-理性、人-社会上的贯通。如情感释放与个人际沟通的情感流露都是相辅相成,它们共同通过个人表达这一主题类型来完成创作者的故事情感视觉化讲述。四个子主题相互联系,让叙事性艺术首饰呈现多样化的状态;以“人”为主体,挖掘人自身的故事,也扩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关系,与人息息相关的叙事性艺术首饰成为最恰当表达媒介。例如在凸显个人表达的叙事性艺术首饰中,创作者借助首饰产生的视觉语言、肢体接触以及身体印记来进行互动,让互动成为人与人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之一,首饰作品以其特殊性在这两者的关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中转媒体功能。

六、结语

个人表达主题在我国叙事性艺术首饰中的三大主题中发展最为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宣传以“人”为本政策功不可没。受欧美叙事性艺术首饰的影响,个人表达主题也融入我国创作者特有的人文精神、文化与哲学观念,其四个子主题情感释放、观点剖析、人际沟通与反思批判相互联系与交织,形成浓郁的中国人文精神风格,丰富了国际艺术首饰的多样化,也开拓了新的交流方式与个人表达主题首饰定制市场。这些具有中国式个人表达主题首饰作品四个子主题也体现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文化精神,既为创作者提供一个个人表达的载体,也为观者带来哲理性的共鸣与思考,深刻地反映了新时代下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从而更加体现归纳与研究这一主题类型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叙事性观者首饰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端午节观龙舟赛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首饰的数量
新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