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20-12-24陈仪洋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文/袁 礼 陈仪洋(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迈入了“互联网+”时代。高速的互联互通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对我国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当前,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图1 所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想落到实处,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从宏观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总体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健全。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各类资源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很难跟上本科院校的改革步伐。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仍有偏差。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左。三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多数高职院校目前仍以“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力量培养和发展的主流方向,而在“双创型教师”培养方面极为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极度匮乏。
图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存问题分析图
从微观角度来看,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不够积极都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一方面,传统的“精英式”教育认知和就业观念限制了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们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消极态度已经成为阻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因此,“互联网+”背景下,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着手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
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规划设计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如图2 所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融合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图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个融合示意图
一是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为起点。专业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扎实基础、学好技能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高职院校若想实现专业人才的有效输出,必须紧抓专业教育。
二是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以帮助、指导学生就业为主线。高校教师应在日常教育过程及课下交流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兴趣和特长进行深入挖掘与培养。
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重构一种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型教育体系。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归根到底都是教育,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人才。因此,构建三者融为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大,创业已成为大学生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新的有效渠道。“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刻不容缓。考虑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本文借鉴中医诊断的四个环节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进行探索(见图3)。
图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示意图
一是“望”专业建设之所长,观职业教育之所向。“望”是中医诊断第一步,旨在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与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为专业教育服务、为职业教育服务。
二是“闻”兄弟院校之所为,应国家政府之所响。“闻”是中医诊断第二步,旨在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分辨病情虚实寒热。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研、交流,听取兄弟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宝贵经验,学习借鉴其优秀成果,做好“引进来”。
三是“问”创业经验之不足,询创业专家之援助。“问”是中医诊断第三步,旨在通过问询症状、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欠缺创业经验、企业经验,因此很难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可以通过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及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授课,组建“双创”教师团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挂职参与企业管理、外出参与双创培训等方式,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四是“切”创新教育之命脉,确教育改革之目标。“切”是中医诊断第四步,旨在通过切脉,了解病人具体病情。要想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要抓其命脉,有的放矢,方能对症下药。应以促进专创融合为出发点,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与创业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据此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方面,要重视师生双方“双创”素质的培养,加强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和校内实训基地三方面建设。积极探索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为特色的课程教育,确立“四创”课程模块,进行创新创业课程试点改革,可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学与创新力开发训练》《VBSE 创新创业实训》等系列课程。[本文受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7 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azjxh17020)、 安 徽 省 人 文 社 科2019 年度重点项目“基于‘双创’背景下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研究”(项目编号:SK2019A0992)、安徽省教育厅2016 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会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6zy076)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