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270例的护理体会
2020-12-24李清菊
李清菊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后,机体免疫功能不断遭到HIV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1]。目前已成为毒害面最广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至今为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那么,针对于患有这一疾病的病人,他们有哪些临床特点?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护理呢?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270例艾滋病患者,现将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70例均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并均为经卫生部批准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证实阳性者。其中258例为农民,有卖血史:12例为干部,有输血史,感染上丙肝、艾滋病。男198例,女72例:年龄28~58岁。270例患者均有不规则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210例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占78%,18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占9%,24例以皮疹为主要症状占13%。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270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主要的护理方法是做好用药指导,做好发热、咳嗽、咳痰、腹泻、皮肤的护理,做好一般护理,加强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健康行为指导和出院指导。
2 结果
除6例死亡外,其他病人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出院后给予口服抗病毒治疗,病人对护理工作及治疗效果满意,护理人员未出现感染现象。
3 讨论
3.1 做好用药指导
目前,药物治疗是对抗艾滋病的主要手段。用药指导是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用药指导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护理要点是:(1)因为药品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患者需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服用许多药,依从性差。告知患者一旦不能完全遵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就会变差,或可出现有抗药性的HIV毒株,一旦停药,血液中HIV病毒载量短期内可以反弹。因此,按要求服药,遵守服用剂量和时间。(2)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做实验室检测。如齐多夫定,引起贫血或粒细胞减少。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常规,最初3个月至少每2周1次。茚地那韦:不良反应有转氨酶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一般不需停药。长期应用可引起脂肪过多综合征,表现为腹部、颈部脂肪大量积聚,此即所谓HIV脂肪重新分布综合征。个别可引起肾结石,服用时应嘱患者每日至少饮8杯水。艾法韦仑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头晕、恶心、头痛和乏力,发生于治疗开始的最初2周。以上抗病毒药物常被选为联合用药,及时、合理和正确地选取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命和降低病死率。
3.2 做好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艾滋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本组270例患者入院时均有发热,体温38.5~40 ℃,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一般持续3~5 d,通过药物降温、物理降温,体温逐渐下降至37 ℃左右,其中有6例患者持续高热,体温38~40℃长达21 d,各种降温效果都不佳。我们对症采取了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护理要点是:艾滋病患者住院期间体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4 h测量1次体温,及时向医生汇报,采取降温护理措施。特别是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降温过快引起虚脱。鼓励患者多饮水,观察输液的速度,保证液体量的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退热后出汗较多,要指导患者及时更换内衣、被褥及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消瘦患者骨骼突出部位给予按摩、翻身,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 做好皮肤的护理
艾滋病患者因长期发热、消瘦,皮肤营养较差,容易出现皮肤感染。36例患者出现皮肤病变,其特点:全身点状丘疹,高出皮肤,先为鲜红色,1周后为暗红色,脱屑,瘙痒明显。有12例患者皮肤受损,全身皮肤广泛性暗红、糜烂,流出浅黄色液,不瘙痒,四肢糜烂相对轻微。我们对症采取了多方面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护理要点是:(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干净、宽松的棉质衣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2)暴露皮肤病变部位,用2%双氧水冲洗,用2.5%碘酒涂擦,75%乙醇脱碘,用氯霉素粉涂于糜烂面,每天2次换药。(3)用无菌单层大纱布覆盖糜烂处,以免引起再感染。
3.4 加强心理疏导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是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被艾滋病侵蚀的绝大多数是因当时贫穷卖血而染病的农民,他们缺乏知识,心理承受能力差[2]。笔者长期接触艾滋病患者能够洞悉他们的心情,也能体谅他们的痛苦。为了帮助患者摆脱焦虑、恐惧的心理,每天到病房以亲切的语言关心患者,经常与患者谈心,尊重、理解、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困难,满足合理要求。对心理障碍疏导,以解除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帮助病人正视现实,建立自尊,提供与家属和亲友沟通的机会,尊重人格、隐私。减轻患者亲属照顾者不良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艾滋病具有不可治愈、高病死率、传染性的特点[3]。目前,人们对艾滋病歧视、疏远、恐惧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患者及其家属都面临着很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极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表现。而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表现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经从医院发展到社会、家庭,护理对象也从个人发展到社会、家庭与个人[4]。怎样通过护理干预减轻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表现,提高心理健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顾与心理支持,是目前艾滋病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表明,对艾滋病患者照顾者,通过心理干预、心理咨询等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对自身及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帮助他们调节自我心理状况,学会处理负面情绪的调节与控制,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可以显著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表现,对患者也会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现在国家对艾滋病患者非常重视,全国各界人士都在关爱艾滋病患者,给艾滋病患者以温暖和尊重。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以勇气和自信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的工作技巧,给予患者极大的鼓舞和安慰,成为他们树立信心的最好榜样,让患者处于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5]。
3.5 做好电话回访
电话回访除了可以督促患者遵医嘱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还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治疗人文关怀,还能够将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医护人员隐藏在心里的某些不满想法等在出院后如实说出来,排除因为在医院的因素干扰,患者更能够坦诚说出住院期间的护理感受,通过这种真实、客观评价来改进医院护理措施[6]。电话回访过程中,通过倾听患者的护理建议,获取提高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信息,找出医院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点、疑难点,经过持续的改进,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通过患者对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关爱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能力评分,医院可以根据回访结果,准确及时的改善护理质量,让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其原因可能是电话回访患者,为其提供体贴、关心的服务,可以让患者感受医护人员的关怀,能够提高社会效益,让医院在社会群体中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够用来衡量医院医护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全面发展,提高其竞争力[7]。
4 总结
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中的一类,且该病的病死率极高,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第一要提高本身的专业素质以及较好的职业素养;第二要为患者的就诊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同时进行心理疏导,维持一个舒心、安全的治疗和护理环境[8]。与此同时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降低艾滋病的传播,使艾滋病得到较好的控制,也充分说明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护理服务理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