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2020-12-24刘志亭赵移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中医药标准化

刘志亭,赵移畛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0 引言

《中医药法》的颁布,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中医药信息化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启动,基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系统的投入使用,基层中医馆的信息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系统使用过程中仍然遇到一些问题,如中医电子病历模板的问题、互联互通的问题等,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提高信息化对于基层中医馆服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事情。因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中医馆信息平台)为切入点,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以下简称中医馆)。

1 中医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医改中“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技术支撑。中医馆信息管理系统是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乡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信息化体现,我们将重点研究放在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的服务功能上,并在中医馆信息平台实现中医药服务的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1]。

中医药健康管理信息方面存在内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中医药信息的组织基础薄弱,人才匮乏,投入不足,以及非标准化的职业功能,导致信息平台“数字鸿沟”。在中医馆[2-3]建设中,该“瓶颈”制约了中医馆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站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医药事业的政治层面,搭建中医馆卫生信息平台,推动基层中医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对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提高中医馆服务人员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预防、医疗、养生保健、康复、治未病、慢病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2 基层中医馆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十三五”期间,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行业的发展规划有了一个大局且思路清晰。各种方针政策的发布让中国传统医学的创新有了依据且研究成果丰富。

2019 年5 月16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完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破解中医馆健康信息化建设难题,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19 年10 月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在6 个方面提出了20 条意见,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基层中医馆中医药服务协同共享。

2019 年12 月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鼓励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

3 基层中医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层中医馆服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

基层医疗机构是数据的主要来源。目前中医馆服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足,对应用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中医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不精通,工作效率不高。中医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业务流程不清晰,业务功能中关键数据不准确,信息缺项漏项严重,导致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的综合查询分析,各种报表的综合使用掌握的不好。

3.2 中医药服务流程标准化还有欠缺,基层中医药标准化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医药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推出,如何实现良好的实用性和远见是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医馆已初步制定了中医药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实际工作中,如何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理论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还需思考和探索。

3.3 基层中医馆管理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存在困难,不能实现信息的全覆盖

中医馆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与医保系统、其他医疗卫生系统存在数据共享的难题, 其他系统的数据不能融入到中医馆系统,不能实现信息的全覆盖。现实中存在新农合医疗保险系统与与职工城镇居民医保2 套系统,增加了系统整合的难度。

3.4 能提升基层中医馆业务的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不多

能提升基层中医馆业务的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不多,特别是智能扫描设备、可穿带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RFID、二维码技术等的扫描录入。新兴技术的应用的不足对于提高中医馆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是个瓶颈。

3.5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数据资源对基层中医馆的开放度不够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数据资源对基层中医馆的开放度不够,基层中医馆还存在多样性,个性化应用需求。中医馆信息平台中存储的中医药知识库、古籍、方剂等中医药宝贵资源对指导中医馆服务人员业务能力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3.6 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系统功能还需加强

在中医特色电子病历模板及辅助开方系统提供的智能推方、病案匹配等功能还需加强。随着中医馆业务的不断拓展,中医馆管理系统使用的不断深入,会产生各种各样新的需求,这对中医馆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馆信息平台的内容建设还需加强,如平台发布的中医药知识库、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等指导性内容还需持续增加,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

4 基层中医馆信息化建设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4.1 提高基层中医馆服务人员信息化水平

提高基层中医馆服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是基层中医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服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推动基层中医馆的建设就容易了。可以采用的措施:通过加强中医管理局、卫建委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定期开展基层中医馆服务人员信息化培训工作并考核培训内容,提高对中医馆管理系统的熟练掌握程度,并鼓励提出对信息化新需求。培训途径可以通过现场会议、远程视频等形式实现。

4.2 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流程的标准化

建议从政府层面调动科研院所和行业内专家、学者等共同推动中医药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制定时要考虑实用性和长远性。已经制定的中医药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中医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从技术层面规范中医药服务流程。通过中医馆标准化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各中医馆服务流程的统一。

4.3 加强基层中医馆管理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

加强中医馆信息平台建设中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服务,通过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接口服务完成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目前提供这项工作在不断完善中,通过数据比对以及数据一致性原则完成数据的标准。通过与其他系统的数据融合,实现信息的全覆盖。

4.4 提升基层中医馆业务的新兴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加强新兴信息技术与基层中医馆业务的融合,数据源的采集多样化、智能化。加强软件项目中医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化和新增功能升级,持续提升中医馆信息化软件中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效率,让管理系统更易用更好用。

4.5 提高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数据资源对基层中医馆的开放度

中医馆信息平台实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汇聚、转换、利用与共享。提供基层中医馆多层面多样化数据和应用服务,如:中医药信息资源中医药知识库、方剂、古籍、疾病、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传统疗法、文献、保健养生知识、康复知识、典型的中医电子病历案例等,提高基层中医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实施中医药“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逐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可度。

4.6 加强中医馆管健康信息平台系统

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AI 技术的发展,根据算法提供更科学的中医特色电子病历模板及辅助开方系统成为可能,加强软件功能的研发,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基层中医馆精准医疗的水平。加强中医药大数据挖掘出来的成果在中医馆管理系统中的指导应用。加强中医管健康信息平台的中医药知识库、医疗、康复、慢病、保健、养生、中医治未病、辨证论治、知识库等指导性的内容持续性建设,定期发布,加强中医远程教育,促进中医药文化普及[4-5]。

5 结语

经分析和总结后,得出如下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信息化建设主要问题是:基层中医馆医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系统不能实现信息的全覆盖;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不够;信息平台数据资源开放不够,功能还需加强。本文提出建议:提高基层中医馆医务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提供软件项目优化和升级,解决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不够,标准化流程欠缺问题。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全覆盖,加强信息平台的开放度及加强内容建设,提升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通过对中医馆的信息化持续建设,逐步提高基层中医馆服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中医药标准化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标准化简述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