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
——以黄山祁门县为例
2020-12-24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22
陈 烁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区,区位、交通以及用地条件制约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启动祁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国土空间治理问题,有效传导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动态维护工作。
1 评估工作方法
1.1 构建揭示自身特点的指标体系
基于祁门县资源本底,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操作导向”3大评估原则,从“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个维度选取68项指标(基本指标26项、推荐指标42项),对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开展全面评估,重在梳理问题,实现动态反馈。
1.2 基于多源数据开展评估指标监测
整合历年统计年鉴、土地利用年度变更、第三次国土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多源数据,集成分析获取评估指标监测值,通过地理信息时空可视化技术形成相应的分析图表,更加直观全面的展现祁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特征。
1.3 基于时空双维度的指标评估
本次评估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监测指标值进行评估,一方面揭示了监测指标近3~5年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将县级层面的部分指标值与黄山市其他县(区)级水平进行横向对比,诊断指标演变方向、规律,找准祁门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
1.4 形成“指标构建—指标评估—成因分析—编制建议”的现状分析逻辑
以“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个维度为统领,通过与现有规划目标、国家省市相关标准的对比,与周边同类城市的横向对比以及自身发展趋势的纵向对比,全面刻画祁门县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特征,分析问题成因并明确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重点。
2 指标监测及分析
2.1 安全方面
祁门县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底线要求,在生态安全、水安全、文化完全和防灾减灾方面成效显著,但存在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弃耕撂荒、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偏低等问题。加强牯牛降、查湾等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治理,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提高和稳定森林蓄水保土能力;同时,有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2.2 创新方面
整体而言,创新发展仍是祁门县主要的发展短板,虽然近年来祁门县加强了创新投入,改善了投资环境,但由于基础薄弱、基数偏小以及能力不足等导致创新产出较低、创新环境不强的问题,仍需政府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对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2.3 协调方面
祁门县城乡统筹方面发展成效显著,户籍和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等级医院交通30分钟村庄覆盖率、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均已实现全域统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年降低,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同时,应结合新建小区开发、公园绿地更新以及老旧小区、公共建筑改造,加强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2.4 绿色方面
祁门县以打造“全省生态经济强县”为发展目标,抓好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强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地耗、能耗、水耗均逐年减低,绿色生产卓有成效、绿色生活深入人心,形成了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和“生态化”。仍需通过优化建设用地供应结构、提高建设用地强度等方式提高存量土地供应比例,加快城镇有机更新。
2.5 开放方面
随着祁门县交通条件持续改善、旅游宣传手段不断丰富以及各类特色活动举办,祁门县国内旅游人数、入境出游人数稳步增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对外贸易总额增速较慢、出口产品单一以及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
2.6 共享方面
随着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20km美丽河流示范段等工程的推进,祁门县人居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但要素配置仍需优化;结合新安康养小镇建设、新安医学研究等发展,加快中医药保健、健康养老、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伴随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城市集聚力持续增长,需要进一步引导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合理化,并有序补齐各级设施短板。
2.7 总体结论
通过精准对标《祁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祁门县县城总体规划》、《祁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发现祁门县在底线管控、生态保护、水安全、绿色生产、宜居等方面完成较好,但是在粮食安全、创新投入产出、创新环境、对外交往等方面需要提升和改善。
3 对策建议
3.1 坚守基本底线,构建生态保护格局
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稳步推进创建祁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突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管控要求,构建生态保护格局,严守生态安全;在编制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性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并明确管控措施,持续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建设用地有序退出,严格控制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存量土地供应比例、重视“留白增绿”,有效引导三线范围外建设用地调整,统筹全域建设用地利用;维持自然岸线保有率,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重视因城乡建设活动对湿地产成的负面影响;保障耕地保有量,有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占比,协调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3.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多点联动
重视科技创新对促进积极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对接,加强本土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与高校合作等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需统筹设施布局,增加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量及规模,提高各层次人才储备;以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
3.3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设施一体化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全域城乡发展;结合祁门县自身特色,通过重点发展祁红、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城镇,完善乡村地区设施配套,减少城乡差距。
3.4 坚持生态立县,发展绿色生产,推行绿色生活
加快中医药保健、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产能总量控制,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动高耗水行业的节约用水,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的应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镇和村庄绿化,推动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并增加相应配套设施。
3.5 以品质为核心提升城市竞争力
以空间品质与服务品质提升为抓手,增强对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引导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力求营造康乐多样的社区文化、全面关怀的健康服务、无处不在的健身空间、便民多样的商业服务,从而补齐设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