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厨余垃圾亟待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020-12-24王炳春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王炳春(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一、目前厨余垃圾处理的现状
(一)厨余垃圾处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1. 厨余垃圾产生量大。 依据商务部数据测算,2018年我国厨余垃圾产生量达10800万吨,2019年我国厨余垃圾产生量达11282万吨,保守估计2020年我国厨余垃圾产生量达11785万吨。另据《2010-2020年中国厨余垃圾产生量规模及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厨余垃圾产生量约在1.08亿吨,预计2020年全国厨余垃圾产生量将达到1.19亿吨。
2. 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较弱。现有厨余垃圾处理产能不超过2.5万吨/日,处理率不足10%,缺口较大。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十三五’末,力争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3.44万吨/日”,处理率近14%,即近86%的厨余垃圾没有无害化处理,更谈不上资源化利用。
3. 厨余垃圾处理行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处理率低,政策、法规、规范、标准欠缺,存在规模化处理技术难题,运营机制、模式还不成熟,竞争格局分散、单个企业处置规模能力较小,大批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正在建设。
4. 厨余垃圾亟待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存有病原菌、病原微生物,易发生腐烂、变质、发臭、滋生蚊虫等危害。一是厨余垃圾会因为恶臭造成周边空气污染,同时也可能因为泄漏等原因直接污染土壤和水体;二是长期食用废弃“地沟油”、“泔水油”等油脂,会导致慢性中毒,易患上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三是非法加工厨余垃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武汉大学何东平教授对武汉市地沟油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吨到300万吨。
5. 厨余垃圾亟待资源化利用。我国厨余垃圾存在高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高油、高盐分的特性,每年产出的厨余垃圾,如果全部得以利用相当于节约了3000万亩玉米的能量产出量和600万吨生物柴油。
(二)国内外厨余垃圾处理方式优劣分析
综观国内外对厨余垃圾的处理,目前大多统一按固体废物,使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方法处理,具体的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堆肥、发酵等方式。
1. 进行焚烧处理。将垃圾放在特制焚烧炉中用1000℃以上高温将垃圾有机成分彻底氧化分解。优势是可将固体减量50%—80%,焚烧产生的能量可以用来发电、供暖等,剩下的灰分含有大量重金属及有毒物质,一般在高温下加入二氧化硅等辅料作烧结或玻璃化处理,或生产水泥、瓷砖等建筑材料。劣势有二:一是城市固体垃圾含水量高、成分复杂,传统焚烧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及粉尘,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二是焚烧场建设维护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
2. 实行垃圾分类。采用物理分选处理方式,实现厨余垃圾中各成分的分离,之后统一回收。优势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物尽其用,把垃圾所可能造成的污染降到了最低限度;劣势是所需成本较高,除了少数发达国家使用外,大多数国家多不用此法。
3. 机械破碎直排。使用厨余垃圾处理机,利用高速运转的刀片,打碎装在内胆中的食物垃圾后,将搅拌物冲至下水道。优势是解决居民丢弃和存放厨余垃圾的烦恼。有的厨余垃圾处理机还配置有臭氧除臭器,以用来除去厨余垃圾所产生的多种气味。劣势是搅拌物通过下水道进入江河湖泊,会对水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 采用卫生填埋。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方法。优势是可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甲烷,且可以将垃圾完全处理掉。劣势有五:一是未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产生腐臭气味,造成大气污染;三是大量污水、部分有害重金属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四是未回收利用的沼气会导致全球变暖;五是建设垃圾填埋场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大中城市垃圾围城,耕地大量减少。
5. 厌氧消化发酵。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厨余垃圾有机大分子在兼性菌、厌氧菌作用下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等。优势是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可收集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可用于发电、集中供热,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能源危机,实现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劣势有三:一是厌氧发酵处理所需设备投资大、回收期长;二是技术工艺较复杂;三是厌氧发酵残留的沼渣清理比较困难。
6. 高温好氧堆肥。在温度较高的有氧环境下,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有机大分子被好氧菌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有机物,被好氧菌吸收。优势是将厨余垃圾降解为生物腐殖酸肥料(土地调理剂),一般用于高端水果种植。劣势是发酵需要高温环境,相比其他处理方式能耗较高。
7. 生物处理转化。模拟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过程,经微生物、昆虫等生物转化。常用黑水虻、家蝇等昆虫作为媒介。优势是所需技术相对简单,较易推广,可吸引农村闲置资源介入,使厨余垃圾处理产业得到迅速推广,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劣势是涉及机械技术、微生物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把控,科学辨别厨余垃圾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
二、厨余垃圾处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公务聚餐等是厨余垃圾产生的“重灾区”,大型聚会浪费达38%,而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扔掉。厨余垃圾总量大、易污染、难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利用厨余垃圾饲养家禽家畜、回收加工食品、提炼地沟油等危及食品安全甚至生态安全的问题。
(一)厨余垃圾处理企业监管不到位
1. 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处理签约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缺失,存在厨余垃圾排放不装袋、甚至随意倾倒现象,既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还极易引发群众投诉。由于厨余垃圾处理签约企业这种违法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环卫管理机构对其监管存在取证难、处罚难的问题。
2. 部分厨余垃圾处理签约企业与非法商贩形成地下产业链。一些非法商贩上门收集,找个隐蔽角落炼地沟油。厨余垃圾处理签约企业原来可以卖一点钱,现在要无偿交出来,反差较大。虽然合同规定餐饮企业不无偿交出将面临罚款,但“分类放置”、“日产日清”、“全面禁止厨余物饲喂生猪”、“对泔水猪的管理”的规定往往形同虚设。
(二)厨余垃圾处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1. 厨余垃圾的收运体系不健全。集散运输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集散点设置欠合理,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对于运距较远需配置大型运输车,又因道路狭窄、地形复杂等因素制约大型运输车无法抵达集散点。
2. 厨余垃圾处理企业缺乏督导考评。厨余垃圾处理企业并未完全取得城市厨余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详细记录厨余垃圾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的台账制度执行不利。存在非法回收、清运、处置厨余垃圾行为。
3. 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不够规范。目前厨余垃圾大多通过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卫生填埋点的具体标准以及选择还没有具体的标准,焚烧发电的方式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没有具体的约束和评价标准。
(三)厨余垃圾回收常态化机制不完善
1. 小餐饮企业厨余垃圾回收是盲区。目前的厨余垃圾回收只覆盖规模酒店,面广量大的小餐饮企业并不在此列。一些餐饮为副业的宾馆厨余垃圾虽然不少,但目前也不在回收范围。
2. 一些餐饮企业选择非法收运厨余垃圾。在利益驱动下,民间收集运输厨余垃圾的行为缺乏监管,部分厨余垃圾被不法分子用来喂养“垃圾猪”或提炼“地沟油”,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不良影响。
三、厨余垃圾处理的有益探索
(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推进厨余垃圾处理体系、收运体系、厨余垃圾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制定厨余垃圾管理相关规定,完成了厨余垃圾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的构建。
(二)北京市通州区建设有机质垃圾处理站
目前,该区拥有能同时处理3种有机废弃物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垃圾处理站。专门处理厨余垃圾、市政污泥、城市粪便等有机废弃物。
(三)贵州省瓮安县建设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
采用高温好氧微生物发酵技术,通过进料、破碎、挤压脱水、油水分离、发酵等步骤,将厨余垃圾降解为有机肥,实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四)河北省规定不得私自处理厨余垃圾
河北省出台《河北省城市厨余废弃物收运处置行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餐饮企业需与取得经营许可的企业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签订收集运输协议,不得将厨余垃圾随意交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处理。
四、厨余垃圾处理的对策建议
厨余垃圾处理不当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解决厨余垃圾去向问题,就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死角问题。针对厨余垃圾现存的主要问题,要不断完善对厨余垃圾产生、集散、运输、处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和“污染者付费”之路,从而使厨余垃圾处理更加规范。
(一)提高全民厨余垃圾危害及资源化意识
1. 继续开展“光盘行动”。要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和可操作性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勇于对“吃播大胃王”和“外卖满减凑单”的不良行为说不。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此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2. 做好咨询宣传引导。以“环卫日”、“城管开放日”、“节能环保周”等活动为载体,组织环卫部门、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厨余垃圾处理咨询、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市民对分类工作的支持。党员干部不仅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还带头宣传厨余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当好厨余垃圾分类的宣传员、讲解员,成为推动厨余垃圾分类全面铺开的重要力量。
(二)督促地方政府制定厨余垃圾处理的法规
1. 尽早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虽然国家对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极为重视,制定了厨余垃圾处理国家标准,即《厨余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在编或者已经纳入近期标准制定计划),并且自2010-2018年出台了一系列通知、意见、规划、规范,在全国遴选了哈尔滨、北京、上海和武汉等33个大中城市开展第一批厨余垃圾处理试点。但是这些文件基本限于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目前国家还没有一部对厨余垃圾分类管理的法律法规。
2. 督促地方政府制定全面具体可落实的政策法规。为了更好开展工作,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关于“厨余垃圾收集处理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该法规应该包括厨余垃圾集散、运输、处理各个环节的内容,还应明确厨余垃圾回收处理企业的资格,对厨余垃圾处理企业在土地、原料收运、产品销售等环节实行政策优惠,明确环卫管理机构及企业在厨余垃圾回收处理利用过程中各自的地位、责任、权力和义务。
(三)建立完善的厨余垃圾管理机制
1. 截断厨余垃圾不当流向,从源头上严格监管。对餐饮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按照餐饮企业规模大小界定市、区、街道三级的管理范围,也可以按照餐饮企业所在道路等级来界定各个层级环卫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如果出现弃管或者餐饮企业乱排乱倒的情况,管理责任自然就会很明确。
2. 健全完善监督机制。搞好上下级监督,既市监督区,区监督街道,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两个层级的环卫部门管理同一个方面的事务,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细化街道、区、市三级环卫部门的管理职责与管理范围,从而不断健全完善监督机制。
(四)加大对餐饮企业的监管力度
1. 做好教育培训。餐厨垃圾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环卫部门应对餐饮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教育,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对餐饮单位主要负责人分批次进行厨余垃圾管理知识集中培训,使其明白自己在环境卫生工作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征求意见和建议,宣讲环境卫生管理有关法规。
2. 实施行政处罚。环卫部门还要会同具备市容环卫管理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对随意倾倒厨余垃圾、不按规定时间、地点排放厨余垃圾的餐饮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厨余垃圾必须进入权威部门认定的处置场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环卫部门还可以对辖区内的餐饮企业建立动态电子档案,实现适时监控。
(五)加强厨余垃圾技术整合与行政管理
1. 突破“技术瓶颈”。既要吸取以往的历史经验又应有新的创新。综合运用已有的处理技术,将收集到的厨余垃圾经过初步去除杂物后,利用离心或者压榨等手段得到有机质干渣和油水混合物。有机质干渣用来发酵或制作饲料添加剂;油水混合物再次分离后,油脂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而最终剩下的水分除了较高浓度盐分之外,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以利用相应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能源气体。积极研发新技术,利用蝇类来处理厨余垃圾会是一项“环境友好型技术”,完全可能与蚯蚓堆肥相媲美。
2. 突破“管理瓶颈”。环卫部门要会同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对非专业队伍从事厨余垃圾收运处理要坚决取缔,对厨余垃圾非法回收处理窝点进行彻底查处,从源头上根治厨余垃圾的非法收运。绝对不允许厨余垃圾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生猪养殖场,对具备一定资格条件获准许可的收运单位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进一步完善厨余垃圾收运管理制度,并制定厨余垃圾收运管理行业规范,以此为厨余垃圾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六)拓宽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渠道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在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居于主导地位,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同时与各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平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推动成熟的厨余垃圾回收处理先进技术孵化出成果。在厨余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可以建设专业的餐厨垃圾处理场所,使厨余垃圾的末端处置更加规范化、无害化。
1. 制成高营养的动物饲料。厨余垃圾在作为饲料饲喂禽畜前,应当进行脱水、脱盐、脱油、烘干破碎等工序处理,可喂猪、鸡、鸭及宠物犬。目前这方面的制造设备、设施、工艺基本成熟,可以采取与配合饲料合用。由于厨余垃圾收集措施不规范,其中可能含有致病的病菌病毒,应当对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且要注意饲料存放的环境和日期,避免发霉变质影响使用。
2. 制成有机复合肥。厨余垃圾的肥料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两种(缺点是肥料质量不高,同时较高质量的堆肥方式成本比较高,推广困难)。厨余垃圾还可以经分选、脱水、发酵烘干、破碎、混合化肥、制粒后,制成有机复合肥。
3. 制成生物柴油。实施厨余废弃油脂“收、运、处、调、用”一体化闭环管理,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对厨余垃圾经过去除杂质、化学反应、蒸馏等工序处理,从厨余废弃油脂中精制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