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北纬45°的肇源大米

2020-12-24王滨

黑龙江粮食 2020年8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水稻生产

王滨(特约撰稿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温良宽厚、生养万物,彰显了她大爱无垠的胸襟;这是一片灵动的土地,三江交汇、浩浩荡荡,赐予了她物华天宝的丰盛;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千年古城、岁月烽烟,铸就了她人杰地灵的秉性。这里就是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的江畔之城——肇源。

肇源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原名郭尔罗斯后旗,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两江左岸,松嫩平原腹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肃慎族及扶余族在这里生息繁衍,留有著名的“白金宝文化”、“望海屯遗址”、“小拉哈遗址”等百余处丰富的遗存。历史上,这里曾为辽金腹地,元清王公世袭之所,既是辽国齐天皇后的故乡,也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肇基王绩”之地。1956年原郭尔罗斯后旗“撤旗建县”更名为肇源县。这里江天辽阔,泡沼纵横,水源丰沛,草木茂美,幅员面积4119.5平方公里,人口46万,民族22个,乡镇16个,农林牧渔场7个。

美丽的大自然带来丰厚的馈赠,构成肇源水、草、田三分天下格局。全县有水面103万亩、草原173万亩、耕地265万亩,松嫩两江流经肇源域境长达242.86公里。处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年有效积温2900-3100℃,光热资源居全省之冠,无霜期可达150-160天,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总数达1295.6小时。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气温适宜,雨量丰沛,空气清新,农业生态优良,是生产高端绿色食品大米的最佳境地。近年来,肇源立足资源优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管理现代化”理念,加速推进水稻产业化开发。全县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104个,认证面积74.5万亩,是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绿色食品基地县和省级生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是开发绿色食品的理想佳境和顶级大米的天然产地。2009年“肇源大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2015年以品牌价值83.53亿元位居“中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榜”第20名;2017年肇源被评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2018年获评“中国好粮油水稻示范县”;2018年“五优稻4号”获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银奖,鲶鱼沟大米获全国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2020年9月14日,历经中欧政府8年谈判,肇源大米与五常大米比肩进入第一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成为我国出口欧洲100个保护产品名单大米类的“四朵金花”之一。

“肇源大米”因产自黑龙江省肇源县而闻名。肥沃的黑土地、清澈的江水、清新的空气和较长的活动积温为肇源大米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勤劳朴实的肇源人民以其世代延续的耕作经验,融合现代农业技术,选择优良品种生产出天然绿色的大米。

好地好水出好米

“肇源大米”的唯一产地是有得天独厚的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环境的肇源县,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23°57’至125°45’,北纬45°23’至45°59’,处于世界公认的北纬45°黄金水稻生产带。该纬度内植物碧绿茂盛,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冬季寒冷干燥,温差悬殊,少病虫害。境内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以黑钙土、草甸土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农作物生长元素含量充足,土质肥沃,蓄水能力强。年均降水量在500mm左右,水源丰沛,松花江、嫩江在境内婉转流过,奔腾不息滋养这片丰饶的沃土。

“肇源大米”,籽粒饱满、晶莹剔透、清香浓郁、粒形完美,做出的米饭洁白光润、品味香醇、筋道滑腻,具有显著的典型性优质地方产品特色,优质安全,营养丰富,品味独特。据农业农村部检测认定,肇源大米富含45种营养成分,加工精度和卫生指标等达到国家一级粳米标准。尤其是食味品质值高达89分。

外在感官特征:“肇源大米”呈长粒型,籽粒饱满、如珠似玉、晶莹剔透、清香浓郁,垩白度小、粒形完美,做出的米饭洁白光洁、品味香醇、筋道滑腻、口感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近年来,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始终保持着“东北高端大米”的地位,被称为“五常大米”的姊妹米。

内在品质指标:“肇源大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肇源大米粗蛋白(干基)含量7.25%、直链淀粉(占样品干重)18.69%、支链淀粉(占淀粉)79.97%、胶稠度81.5mm,食味品质88分、碱消值7.0级;有45种之多营养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维生素B1-0.48mg/100g、维生素B2-0.50mg/100g、a-维E-0.06mg/100g、钾73.8mg/100g、钙60.42mg/100g、铁0.70mg/100g。锌12.3mg/kg、硒(以se计)0.022mg/kg。加工精度达到GB1354-86规定的等级标准,卫生指标低于GB2715-81规定的指标,属于国家一级粳米的品质指标含量。

好习惯好技术种好米

肇源县水稻种植具有悠久良好的栽培习惯和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肇源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年间即开始有栽培水稻的历史记载。当地农民生产技术熟练,生产习惯好,乐于接受新科技。至1983年,肇源水稻栽培初具规模,种植面积10万亩,平均亩产198斤。这些年,肇源县大力引进水稻新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水稻平均亩产常年稳定在600公斤以上。单产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2019年,肇源县水稻种植面积近100万亩,年产优质水稻近60万吨,肇源大米名声鹊起,誉满全国。

近年来,肇源水稻生产管理上建立了县、乡、村、户统一协调的“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实施“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货”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机制。水田全部引用松嫩江水灌溉;选择优良品种;实施产品质量优质化、旱育壮秧规模化、全程生产机械化、叶龄指标计划管理的“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模式;智能化催芽,建成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14处,批次催芽能力达1730吨;工厂化育秧,建设标准化育苗小区87处,育秧大棚1.8万栋;水田节水灌溉,10大灌区改造升级,水田灌溉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积极推广复合生物有机肥;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等一系列水田生产技术。全力推进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化和生产操作规程的实施,严把“肥、药、水”三关,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全面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轨道。肇源县政府从选种、整地、育苗、管理、施肥、用药一直到收获,都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制定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措施,建立监控网点,全程监管,下发《水稻生产者使用手册》,严格执行《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及时做好肥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水稻收购前,质监人员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才允许生产企业予以收购。创新搭建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综合实训等专业化服务平台。

好工艺好设备产好米

肇源县十分重视稻米加工产业,规划建设4处10万亩标准化水稻产业园区,成功对接无锡健康食品城、雀巢集团,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现有规模以上“肇源大米”加工龙头企业16家,全部实行“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全部引进日本东洋精制米研究所成套设备及国内最先进的设备,稻米加工工艺和检测手段十分先进。年加工能力180万吨,90%的水稻原粮不出县。各加工龙头企业都设有质量管理机构,以“用先进设备,创一流产品”为目标,实行产品全面质量监管,有国外引进的先进原料检测仪器,有科学、高效的工艺流程和清洁卫生的生产加工环境,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有先进精美的产品包装形式——多规格真空小包装,并达到标识明确,内容真实,生产工艺流程完全符合国家关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为“肇源大米”上了“全方位保险”。东方集团肇源米业、松花江米业、北国米业、良运肇源米业、鲶鱼沟万基谷物等加工龙头企业全部拥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部分企业拥有有机食品标识使用权,均是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好品质好信誉售好米

近年来,肇源县全力打造知名大米品牌,培育优质品种提升市场身价。“肇源大米”21个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多个品牌获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肇源大米”品牌建设逐渐成熟,有力地促进了产量递增、销量提升、美誉全国。

“肇源大米”品牌品质好、口感好、营养价值充分。2006年建设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栽培面积达50万亩,主栽品种:五稻优、超级稻等为主导,产能25万吨;2015年栽培面积达100万亩,主栽品种:五常稻花香、松粳9、松粳15、松粳20、吉粳88、吉红6号等为主导,产能60万吨;“吉源香1号”通过省种子管理机构审定,肇源大米拥有了看家品种;有21个大米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2009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2015年登上“中国品牌价值榜”,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5年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会”上,“肇源大米”在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0名,品牌强度得分775分,区域品牌价值评价83.53亿元。

和鑫米业是二站镇一个较大的大米加工企业,成立于2005年,企业主推“平原村”牌大米。成立之初的几年内,产品没有得到市场认可,企业效益也不好。2013年,“平原村”牌大米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从那以后,产品在市场上一路飘红,远销云贵川等南方省市,年产值超过9000万元。同样是稻米加工企业的兴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肇源县重要农业产业化基地之一,具有较强的仓储、加工和供应能力,注册商标为“松花江精制米”。目前,拥有社员近300户,初步形成了水稻的统一种植、标准管理、统一收购、统一仓储、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生产链条,企业年产值超过1.5亿元。

据县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像和鑫米业、松花江精制米等这样的水稻加工龙头企业已达近30多家,共注册知名商标30多个。特别是肇源县大米品牌在央视上榜以来,全县各米业加工企业与各水田乡镇进行了优质稻米订单种植的签约,每年可实现产值30多亿元。另外,为了形成优质稻米良性加工更新、优质性循环的生产链条,肇源县还重点发展了鲶鱼沟弱碱大米、北国米业、聚鑫米业等10余家稻米加工企业,细化开发了肇源大米品牌,特别是肇源县大米获得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银奖、铜奖,使肇源县松嫩“两江”优质米畅销全国各地,将肇源制造的大米推向了新的品牌科技化发展之路。

目前,“肇源大米”从普通米到特级米,每斤售价从3元到30元,在阿里巴巴、京东、华联等知名网销平台和区域实体店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畅销大庆、哈尔滨、松原、长春、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贵阳 、昆明、成都等国内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逐年增加。古龙、庆源、立源、美溪、黑土乐、北斗、平原村等品牌大米获得省著名商标及品牌产品,“肇源大米”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作为“优质大米之乡”,肇源已扬帆起航。“十四五”期间肇源县水稻面积计划发展到150万亩以上,水稻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绿色、有机标准化水稻栽培面积达到100%。坚持品牌化和工业化思维,逐步实现种子、地域、企业品牌统一,推动建立完善统一的大米种植标准和生产标准,并进一步细分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肇源大米产业“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以“肇源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依托整合肇源大米资源,集中力量培育“肇源大米”知名品牌,提升肇源大米市场竞争力,拓展“肇源大米”国内外市场和销售渠道,增强“肇源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来自北纬45度的健康问候,送出国门,送到世界。将“肇源大米”产业做大,品牌做响,并最终打造成中国名牌产品,挺进“世界优质大米之乡”。增强大米产业品牌性收入,大幅度提高肇源大米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平畴千里碧浪翻滚,沃野良田稻花飘香。在肇源这块神奇、灵动和厚重的土地上,以绿色有机、品质优良和舌尖上的美味而著称的肇源大米,带给人们健康的问候,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营养。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