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思考
2020-12-24刘雪青河南国家粮食储备库河南郑州450003
刘雪青(河南国家粮食储备库,河南 郑州 450003)
一、创新粮食流通模式,提升粮食企业竞争力
(一)创新粮食流通模式
1. 推动粮食贸易载体建设。充分利用期货、场外交易、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手段,增强交易和辐射带动能力。探索粮食批发市场与粮食仓储、连锁超市等方面的合作,提高粮食仓储、粮食交易、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水平。依托制度创新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粮食跨境电商,探索建立集进口、加工、销售、配送和结算于一体的粮食跨境电商交易平台。
2. 发展“互联网+粮食”新业态。推动信息技术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快速采集水路、公路、铁路等基础物流信息,提高区域性粮食物流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仓储、运输、金融等服务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粮食营销模式。鼓励粮食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粮油商店等实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销售网络,拓宽粮油营销渠道。
(二)提升粮食企业竞争力
1. 推动粮食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发挥粮食企业加工转化引擎作用,积极推广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一批集粮食储存、加工、物流、贸易、投资等一体化发展的大型粮食企业。鼓励企业向粮食精深加工转型升级,满足粮食消费新需求,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利用中心城市服务能力强、人才集聚度高的优势,逐步吸引大型粮食企业销售、研发、检验检测等区域性总部落户。
2. 打造粮食优质品牌。推进粮食品牌整合,巩固发展一批质量好、美誉度高、消费者认可的粮食优质品牌。加大粮食品牌宣传力度,积极布局营销渠道,大力提高优质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引导企业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多元化经营,延伸品牌影响,提高品牌效益。
3. 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粮食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支持大型粮食企业与科研院所组建粮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二、全面实施依法治粮,不断提升监管效率
深入推进依法治粮,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粮食流通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切实做好粮食监督检查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粮
1. 加强粮食流通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储备粮管理、市场监管、粮食产业发展等方面政策,重点加强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和粮食仓储安全管理。深入分析粮食流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适时修订地方性粮食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形成与省情、市情、粮情相适应的粮食流通规章制度体系。
2. 提高粮食工作依法行政能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权责清单履行职责。健全粮食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实行粮食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检查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推进跨区域跨部门粮食行政执法协作,提高粮食行业依法行政效能。
3. 加强粮食法治宣传教育。加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法治宣传力度,促进法规制度学习常态化。加强粮食行业信用监督政策法规宣传,强化行业自律。组织开展粮食科技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培训讲座、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形成全社会爱粮节粮氛围。扩大宣传覆盖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粮食法律法规,营造保障粮食安全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加强粮食流通监管
1. 强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推进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粮食库存监管、粮食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动态储备粮油监管、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监管方式,建立抽查企业和检查人员“双随机”机制,突出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扰乱粮食市场秩序的行为。
2. 健全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的核心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区、企业三级粮食质量检测体系。推进粮食检验检测机构建设,规划建设区域性粮食质量检测中心,提升区级粮食质量检测能力。在节点仓储物流设施同步配套建设检验化验室,做到粮食质量监测全覆盖。探索建立粮食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力争实现粮食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信息可查询。
3. 加强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企业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主体。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物质保障、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等各方面落实到位。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认真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加强对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三)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考核
1. 完善粮食安全考核机制。修改完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制定年度考核实施方案,确保政府有效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形成涵盖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
2. 有效推进考核组织实施。坚持统一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全面监督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推进粮食安全考核的组织实施,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合理。综合评价并通报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保障安全责任有效落实。
三、健全粮食应急体系,增强应急供应能力
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粮食监测预警,增强粮食应急供应能力,全面提升粮食应急供应保障水平。
(一)提高粮食监测预警水平
1. 完善粮情信息采集方式。严格执行粮食行业统计制度,进一步扩大粮食企业统计覆盖范围,加强对粮食生产、需求、库存、价格等信息的动态监测,争取构建范围广泛、数据准确的粮情监测网络。提高数据监测频率,定期统计粮食仓储库点、港口、铁路、粮食市场网点及大中型超市的粮食数量价格信息。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为粮食行业准确判断粮食市场变化趋势提供参考。
2. 强化粮食信息分析能力。探索建立粮食监测预警预测指标体系,科学分析粮食供求和粮食价格的变动趋势,提高宏观调控、行业监管的有效性。依托专业咨询机构,补充完善粮食信息数据库,提高数据在市场趋势分析中的应用。完善粮油供需平衡抽样调查,做好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和价格监测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科学规划粮食应急网络
1. 优化应急供应网点。以现有粮食应急供应点为基础,依托社区农贸市场、超市等资源,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密度和现有应急能力等因素,调整应急供应网点布局。做好应急供应网点与加工、运输企业的衔接,确保应急状态下调得动、用得上,应急粮食数量充足、质量达标。
2. 提升应急加工能力。合理认定粮食应急加工企业,适当增加加工企业数量和加工能力。综合考虑应急加工能力与应急供应需求,优先将具备加工和储运能力的企业纳入粮食应急加工网络。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不断提高应急加工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
3. 完善应急配送网络。不断完善跨区域粮食应急储运协调机制,推动城乡应急配送网络有效衔接,提升粮食应急运输车辆征用调度能力,确保复杂条件下粮食应急配送网络畅通有序。争取将大型超市配送中心纳入应急配送网络,形成涵盖成品粮批发市场、粮食物流中心、粮食购销企业中心库点、骨干军粮供应站、重点应急加工企业和大型超市配送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应急配送网络。
(三)强化粮食应急组织管理
1. 完善粮食应急指挥体系。完善粮食应急预案,构建组织完整、权责明确、反应及时、调度统一的粮食应急指挥体系。制定应急指挥指引,促进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总结评估、能力恢复等环节的规范运行。建立粮食应急专家数据库和专家调用机制,提高应对粮食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指挥能力。
2. 完善粮食应急调运机制。根据城市人口、交通和粮食仓储设施的分布情况,合理认定粮食应急物资配送基地和运输载体。强化应急网点粮食库存管理,健全粮食应急储备调运机制。促进政府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企业储备相结合,确保应急粮食储备充足,调运顺畅。
3. 加强粮食应急网络管理。坚持粮食应急网络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年检考核,风险评估等制度。定期开展粮食应急演练,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粮食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培训,提高应急网点人员应急处置专业技能。优化更新《粮食应急预案操作指引》,充实应急保障基础资料。
四、保障措施
实现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激发全行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各项工作与规划的统筹协调,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责任,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难点问题,密切沟通协作,确保规划全面实施。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实施相关行动计划,确保规划任务落实。
(二)加强规划衔接。突出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落实,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和协调统一,确保粮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推动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加强粮食流通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的统筹协调,提升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加强资源保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拓宽粮食流通收储、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降低民间资本投资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粮食安全保障、粮食产业发展和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涉粮资金按期足额到位。切实加强能源、土地、规划、环评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四)加强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优化人员配置,加大粮食行业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粮食行业仓储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人才。加强与粮食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联合培养、短期集训、远程教育等方式,促进粮食行业人才队伍质量提升。营造良好用人环境,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促进粮食工作科学发展。
(五)加强监督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规划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制度,以纳入规划的主要指标、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为考核重点,科学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修订,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充分借助智库等专业资源,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