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探究

2020-12-24李晓娟徐乐吴能森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安徽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

李晓娟 ,徐乐 ,吴能森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1 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新要求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各领域对新理论、新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行业的职业化分越来越细,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渐增大的同时,对其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教育部意见,为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对高学位人才的不同需求,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心应逐步由学术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1]。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专业型研究生更多地将从事企业技术或管理工作,作为工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典型,社会建筑工程领域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区分度不高,课程沿用情况严重

和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培养模式和相关制度也都不尽完善[2]。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由于相关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照搬”了学术学位的培养经验和模式,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还是教育管理办法,乃至实践科研形式和论文选题都大同小异。只在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模上作略微变动、对课程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删减补充或是只在形式上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浮于表面的区分培养无法从根本上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得以锻炼和形成,也无法满足新时代条件下社会各行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不仅违背了教育部扩大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初衷,更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专业型研究生的不认同感。

2.2 实践机会缺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前者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后者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我国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还未能完全摆脱研究生教育的传统观念:重理论,轻实践[3]。高校实践基地严重缺乏,短期企业实习成为了众多专业研究生的唯一实践机会[4],甚至在部分高校,研究生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和参加相关专业技术竞赛的形式代替企业实习。研究生在校期间只关注理论学习和论文科研,在实习期间只关注实践演练和技术操作,“学不致用”导致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在工程问题中更进一步地掌握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仍然处于分离状态。这样,即使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在的实践经历,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依然难以提高。

2.3 课程内容滞后,未能接触到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众多高校的课程内容多年来一成不变,其专业教材和授课课件甚至一用就是几年,学生很难接触到新理论和新技术,更难接触到国际前沿科技研究成果[5]。就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其课程框架体系的变化固然不大,但相关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日新月异,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课程中学习的旧的技术方法、施工方案和信息工具已然成为了时代进步的“淘汰品”,进入工作岗位后又要重新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这不仅影响学生顺利就业,而且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文章以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创建有效的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等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和研究。

3.1 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充分就业进行合理定位,制定一套更为健全的课程体系。其次,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课程重复现象,受时间、精力和课程学分的限制,这些不必要的重复课程不仅会增加研究生的学习负担,而且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应当结合本科生教学课程对研究生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最后,建筑与土木工程具有时代性和技术性强、受信息科技影响大的特点,其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和技术工具更新很快,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课程也应及时做出必要的更新,以便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科研成果,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3.2 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学生想要学习最新理论和科技,高校导师应当首先与国际前沿接轨。为提高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知识技能,鼓励高校导师亲自参与到建设工程项目中去,参与到建设项目决策、技术方案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和工程问题处理等过程中,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各种工程问题,在今后面向工程应用的科技开发项目中探索出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技术方案。此外,高校还可以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兼职导师,让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来,面对面为学生传授最新实践方案和操作技术,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状态,为今后深入企业实践做好准备。

3.3 开发教学改革新模式

当前,各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方式大同小异:均按照“理论学习——专业实习——论文写作”的模式进行培养,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层次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难得到锻炼,甚至进入相关工作领域后难以与已经具备两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区分开来。为将教育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应当加强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岗位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6]、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校内学习+企业实践+项目科研”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得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在校学习获取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岗位实践了解实际工程过程、获得相关操作经验,再结合理论与实际,将所学知识与工程经验应用到科研项目中,以解决相关工程问题为目标,进行科研项目的探索和研究。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校能够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聘用企业高技术人才、共建科研实验室,充分地利用了企业社会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将创建实践教学新模式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高校科研团队为其提供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案和建筑工程领域最新科研成果,这种密切合作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保证。

3.4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严格把控教学改革流程,修补既有评价体系漏洞,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认真执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改革质量。高校应当把课程安排、教学大纲和教学成果等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确保课程教学质量[7];另外,高校要组织校内导师、企业实践单位和第三方评定小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成绩、学科竞赛、实践成绩、科研成果、论文质量等,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5 建立激励制度

为提高社会、企业和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国家和相关各级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通过政策引领和经费支持等手段调动企业、社会及高校的积极性。在教学改革及建设工作得到相应的组织和经费保障的条件下,为提高导师及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高校需进行适当的引导,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如组织开展示范性实践基地遴选和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发掘先进典型并给予相应的荣誉和物质奖励,总结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方式并加以示范和引导[8]。这些激励机制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的认可和鼓励,也是教学改革工作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

4 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高校和广大师生共同积极参与,且考虑到各个环节众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从源头(课程设置)到结尾(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控制,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通过在课程中引入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规范培养评价标准等手段,全面提高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新教学模式下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的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