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妇科护理使用中的问题及措施
2020-12-24时静
时静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人民医院,河北 赵县)
0 引言
静脉输液是妇科疾病治疗中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常规的头皮针输液早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地选择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下患者搬运更方便,能减少穿刺次数及穿刺疼痛、血管损伤,节省护理时间及护理工作量,又能保持静脉通畅,受到护患双方的认可[1]。尤其是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前药物输入、麻药输入、术后补液、抗生素输入等方面可大大减少血管刺激及穿刺疼痛[2]。静脉留置针的益处非常明显,但也需要护理人员小心谨慎的维护,按照规范护理流程进行操作,否则也会引起渗液、脱管、堵塞、皮肤过敏、静脉炎等严重后果[3]。现就我院200例妇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整理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妇科接收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6~68岁,平均(40.8±0.2)岁;妇科疾病包括卵巢囊肿51例、子宫肌瘤39例、异位妊娠82例、子宫脱垂28例;住院时间3~9 d,平均(5.1±0.9)d;均接受妇科手术治疗。
1.2 研究方法
术前右前臂外侧血管静脉穿刺固定Y型24G留置针(0.7 mm×19 mm,20 mL/min,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析200例患者整个围手术期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原因,讨论护理对策。
2 结果
200例妇科患者中静脉留置针护理问题主要包括:①外渗5例、脱针8例,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穿刺部位、穿刺方法不合理,血管中留置针套管长度太短及选择关节活动部位穿刺、患者躁动、固定不当等使得针管滑出;②针管堵塞6例,主要是因为封管不合理、穿刺肢体用力过度等使得血液回流、沉积、凝固;③静脉炎2例,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未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液体浓度太高、药物本身刺激性大等原因所致,另外手术室内留置的大号粗留置针也极易引起静脉炎。患者出现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肿、疼痛或全身性症状。静脉炎属于留置针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一般认为化学性静脉炎主要与药物刺激性强有关,感染性静脉炎则主要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④皮肤过敏或肿痛2例,主要是因为对贴膜过敏,应用了透气性差的贴膜出现皮肤过敏、肿痛概率较高;⑤静脉血栓1例,是因为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下血管壁受损。
3 护理对策
①在留置针穿刺前要先向患者详细说明留置针穿刺操作的方法、意义、配合事项、注意事项以及留置针优点、具体结构等,让患者愿意配合和接受;②静脉成功穿刺后要叮嘱患者已拔出针芯,留在血管内的是有柔韧性的软管,能随血管形状弯曲,不会影响肢体运动,所以无需关注手臂,也不要有心理上的担忧。叮嘱患者穿刺部位要保持干燥、清洁,不可进水。置管侧肢体避免拿重物或长时间下垂,避免导管回血后堵塞。置管肢体也要避免持续受压,着宽松衣物,可抬高,适当握拳松拳来带动肌群活动而改善血液循环。置管肢体还要避免一直僵直,无需太过紧张。如有留置针返血要及时联系护理人员重新封管。如有留置针脱出则要立即按压穿刺点,联系护理人员处理;③告知患者一般留置针留置时间3~5 d,最长不超过1周。置管期间若发生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皮肤温度升高,则要立即告知,采取对应措施,如制动、抬高患肢、硫酸镁湿热敷,缓解患者痛苦、改善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④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置管局部,对污染卷边的敷贴、针眼渗血等要及时更换;⑤术后留置针输液完成后可间断按摩、热敷肢体,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及静脉回流,还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血管壁、提高局部抗炎能力[4]。
4 小结
静脉留置针属于护理操作中的一项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在各科室均有使用,但不少患者不了解留置针的使用情况,也有部分患者排斥留置针的应用,一些手术患者也因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快速补液、麻药输入、卧床、肢体活动减少、禁食、抗生素大量输入等原因而造成血管刺激,诱发静脉炎、血栓等不良问题[5]。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首先,要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其次,要制定规范的护理对策,及时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留置针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最后,要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痛苦,达到身心舒适,尽量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