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2020-12-24杨新艳
杨新艳
(资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桂林 541400)
0 引言
疫苗接种是目前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1]。预防接种反应是人体对所接种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通过此种反应人体获得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是疫苗接种后的一种正常而必须的反应。但此种反应有一个限度,超过了就属于异常反应。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药物相互作用、环境因素以及机体的自身内环境的稳定情况均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接种室是受种人群就诊的第一站,也是反应门诊护理质量的重要窗口[2],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引起的不适,是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笔者对60例接种狂犬病疫苗出现不良反应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经过1-3天的治疗与护理,98%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得到及时的缓解或消失。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受种者所使用的疫苗均为合格产品。从自治区疫苗采购平台采购,由厂家直接配送,全程规范冷链保存。分别由河南远大(批号为201609013)、中科生物(批号为201702003、201703012)生产,商品名为: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规格为1.0 mL/瓶,每1次人用剂量为1.0 mL。接种者年龄在3-75岁,男27例,女33例。60例受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接种处疼痛,其中发热者8人,37-38.5℃7人,39℃1人,乏力39人,头痛头晕2人,关节痛4人,肌肉痛3人,晕厥4人。
1.2 方法
1.2.1 疼痛的护理:受种者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关节痛,肌肉痛。处理方法:接种后24小时后用干净毛巾热敷疼痛部位,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1-2天后症状可消除。个别严重的红肿、疼痛反应可酌给小剂量镇痛退热药。
1.2.2 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每日3次,体温38℃以下可无需处理,如体温超过38℃,可进行物理降温或辅以退热药进行治疗。多喝开水,促进代谢物质的排出。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警惕体温过高引起惊厥。
1.2.3 乏力、头痛、眩晕的护理: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感,接种期间减少外出,加强对幼儿的监护,防止发生跌倒等意外。
1.2.4 晕厥的护理:晕厥是由于过度紧张和恐惧,致使暂时性脑缺血而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主要表现有心慌、虚弱感,胃部不适伴轻度恶心、手足麻木等。稍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厥冷。严重者呼吸缓慢、心动徐缓、肌肉松弛,并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护理措施:首先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平卧,头部低下,下肢抬高,同时松解衣扣,注意保暖。二是给予喝热开水或热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晕厥者恢复知觉后应留观20-30 min,无异常方可离开。经过上述处置后不见好转,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3-5 min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医疗单位诊治。
1.2.5 其他不良反应的护理
(1)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立即予以抗过敏治疗,服用抗过敏药物后,注意休息,减少外出,不能开车,防止药物引起的嗜睡而发生意外。
(2)过敏性休克:接种后出现突然意识散失,胸闷、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开始治疗的关键是呼吸道的通畅和保证有效血液循环,尤其是强调肾上腺素的紧急使用[3]。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就地抢救:一是立即取0.1%肾上腺素针0.5-1 mL皮下或静脉注射,二是静注地塞米松10-15 mg,必要时可重复注射,休克卧位,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并启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案。
(3)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
(4)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神经系统反应:组织水肿时进行局部冷敷,口服苯海拉明等抗过敏治疗,由于病程复杂,应到正规医疗单位治疗。
1.2.6 与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鉴别诊断:①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②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③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④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⑤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⑥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2 护理难点与对策
2.1 护理难点。将疫苗接种到人体,除了会产生有益健康的免疫反应,还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不良反应[4]。由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在接种过程中由于接种对象选择不当、禁忌症掌握不严,消毒不严或受到污染,接种部位不正确、剂量过大、次数过多、未充分摇匀、稀释液用错、误用疫苗等,都可引起异常反应。由于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特殊性,接种间隔长,接种次数多,对护理人员在处理各种情况时有极高的要求。良好的服务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水平是应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关键。
2.2 应对策略
2.2.1 实施安全接种
(1)强化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及考核,保证接种人员业务素质:①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的业务培训。接种人员应当执证上岗,需是通过县市级以上卫生管理机构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开展接种工作。心肺复苏技术、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及常见危急证的抢救技能,应作为重点培训项目[5]。工作人员应当熟练掌握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严格遵守预防接种程序,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正确选择接种对象,同时还要掌握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技能。②考核:科学的人员管理是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措施[6]。落实奖惩措施,每年至少两次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预防接种工作制度、疫苗管理制度、疫苗接种程序、医德医风等。
(2)提供优质接种服务:创造清洁、舒适、通风、保暖、安静、优美的工作环境。操作时认真执行“三查七对”,注意接种疫苗后异常反应潜在性观察。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优良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技术操作,可减轻受种者的紧张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种疫苗,也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规范接种门诊工作制度:①疫苗采购制度的落实: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条例》,对疫苗进行规范管理。使用正规合格的疫苗也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②规范疫苗冷链管理:定期监测冰箱温度并记录,每天至少2次,保证冰箱温度处于2-8℃的正常水平。定期对冰箱内的疫苗进行清理,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对过期疫苗应统一进行销毁并记录。③配备完善的抢救设施,并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接种室墙壁上张贴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所有抢救设备与药品均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周1次检查设备使用情况、抢救药品的有效期限,并记录,确保遇到紧急情况时能顺利实施抢救。如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则及时报送检修,超过有效期限的药品应及时更换,并进行统一销毁,同时做好记录。
(4)做好知情同意:接种前做好知情同意,询问该疫苗接种告知书的重要项目[7],接种者或家长签字。了解个人既往健康与疾病史,尤其是药物、食物过敏史,通过日常工作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5)做好心理护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促进免疫接种工作健康和谐发展[8]。不良的情绪也可增加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对接种者进行安抚,用鼓励的语气消除儿童内心的恐惧[9],用亲切的语言与受种者进行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做好解释工作。
(6)开展卫生宣教:由于预防接种的对象是所有健康人群众,部分接种者对预防接种重要性及相关知识认识不足。主要是向受种者介绍接种目的及疫苗的作用,同时交待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时不要惊慌,及时咨询医师,及时处置,使患者对疫苗接种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能尽快消除不良反应对受种的影响。
3 总结
3.1 应用效果。针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工作方案,通过规范疫苗管理、落实安全接种措施、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及时正确的处理,98%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在1-3天内消失或得到的缓解,所有接种者均无后遗症。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3.2 目的及意义。通过对60例接种狂犬病疫苗出现不良反应者治疗与护理的分析研究,探索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置方法及在预防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护理措施,使受种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能积极面对,并配合治疗与护理,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不良反应给受种者带来的影响,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技术优势。由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预防接种所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在实施安全接种,严格遵守预防接种操作规程的同时,出现不良反应时采取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给受种者带来的不适与痛苦,从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重塑预防接种的信心。
3.4 应用价值。在预防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置,30分钟留观是预防接种工作之安全接种的关键[10]。受种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能积极面对,并配合治疗与护理。在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