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规范化病理诊断要点
2020-12-24江秋菊
江秋菊
(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
0 引言
结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居高位水平。目前有关结直肠癌发病原因的因素大多处于推断之下,例如家族遗传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说、血吸虫病并发说、高脂肪饮食习惯说等,但是目前都没有十足的证据能够证明推断的准确性[1]。而且,在结直肠癌疾病的发病早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反应,大多以消化不良、大便出血、腹胀、腹痛等形式出现,因而造成患者极易忽视,临床诊断也很容易误诊的情况的出现。而要治疗结直肠癌,首先要进行确诊,我国卫生部门采用行政约束力手段对结直肠癌的确诊提供了具体清晰的要求,这对于提高诊断结直肠癌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结直肠癌的规范化病理诊断要点为课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1 大体标本处理的要点
1.1 清理与拍照留档
处理大体标本,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采用适合的方式对大体标本进行清理。在大体标本从患者身体取下后,为了更好的利用大体标本,需要对大体标本表面上留有的污渍进行清理去除。要特别注意,不能使用清水直接的进行冲洗,而需要采用蘸取擦拭的方法进行[2]。这是因为清水直接冲洗会影响所提取大体标本的效果,有可能污染大体标本。在清理过后,要对标本进行拍照留档。通过拍照,能够清楚的看到患者结直肠是否切除过,从而对CRM和TEM 提供依据。
1.2 对外科特征性区域进行标注
对外科特征性区域进行标注,能够确保标本病理检查的准确性。大体标本在经甲醛固定后,组织对比度会下降,因此医务人员一般会采用缝线的方式对标本进行标注。标注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可能对取材产生影响以及分期的位置。通过标注,能够使结直肠联合脏器的切除手术即使在粘连的位置产生切痕,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3]。
1.3 固定组织标本
固定组织标本,需要严格依照医学程序进行操作和执行,尤其是要以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解剖并分析固体肿瘤组织。在以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为了便于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将切除下来的瘤体组织展示给家属看。但是这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剖的标本结构产生破坏性后果,于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析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4]。在今天,虽然不再将组织标本展示给患者家属,在完整性方面有了保证,还要对取材及分期的结果进行保证。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将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并且延展起来,使其具有张力。例如可以将标本用大头钉钉在特殊的木板上,浸泡在固定液中,方便后续的查看。
1.4 取材流程
在对标本进行取材时,医生需要保证取材流程的规范性,传统的方式是在取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剔除脂肪组织,查找标本,在找到标本组织后,还需要对瘤体进行取材,然后对瘤体组织进行判断,这种工作方式会破坏标本组织,会影响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在取材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采用科学的标本固定方式,要对标本进行连续的切片,要保证瘤体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2 病理学诊断流程要点分析
2.1 评价直肠癌全直肠系膜的大体标本
质量高的全直肠系膜切除后的大体标本,其形态主要表现为直肠系膜表面十分完整和光滑,并没有出现裸露的肌层,肠管短于系膜远端。通过上述记录的情况,能够直观的明确判断手术质量情况,对CRM 阳性的手术相关情况分析有很大的帮助[5]。评价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大体标本,一般来讲,要遵循Nagtegaal 和Quirke 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全直肠系膜的质量情况分为3 个等级。3 级,大体标本为最高级,从整体形态来看,直肠系膜是完整的,在盆筋膜脏层表面,5 毫米以上的缺损是看不不到的,同时肠壁肌层也是看不到的。2 级,大体标本为中级状态,从整体形态来看,有完整的直肠系膜,在盆筋膜脏层表面,能够看到5 毫米以上的缺损情况,但是看不到肠壁肌层,有足够的系膜下切缘。1 级,大体标本为低级状态,存在不完整的直肠系膜,在盆筋膜脏层表面,能够看到5 毫米以上的缺损情况,并且能够看到肠壁肌层。
2.2 评价结肠癌环周切缘的大体标本
评价结肠癌环周切缘的大体标本,其标本相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标准并不客观,总体上来讲,就是要在进行锐性分离后,使结肠系膜的完整性能够实现。除此以外,结肠癌环周切缘的重点就是要对中心血管根部进行结扎,遗憾的是,通过大体标本情况并无法反映出结扎中心血管根部的情况。因此,为了加强结肠癌环周切缘的质量控制,最好要发挥出腹腔镜录像的天然优势,对清扫后裸化的肠系膜血管图像予以保留[6]。
3 结直肠癌诊断要点分析
3.1 结肠癌
在正确的手术层次进行的情况下,腹膜结构在系膜血管的前后都是存在的,后方部位为融合腹膜前层,其在中肠扭转发生后出现。融合腹膜后层则在患者的体腔内保存,在输尿结构、腰大肌上结构上覆盖。升结肠癌,一般位于融合腹膜与肠系膜侧浆膜的前层,通过在十二指肠前方发生融合,成为了十二指肠前筋膜,而且不存在脂肪成分。目前在病理科检查中,有关解剖结构的相关情况还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一般情况是认为判断分期的关键环节是要判断瘤体(肠管)表面的浆膜[7]。但是这种判断也并不是十分的容易,因为在肠管系膜缘上肠壁的一半是被系膜覆盖的,因此并不容易发现。此外,在结肠癌中,CRM 评价并不是十分强调。
3.2 直肠癌
与结肠癌情况类似,中位直肠中,直肠(腹膜反折水平上方)会有腹膜覆盖其上,并有前壁肿瘤从外部侵袭,因此也并不是十分的适合CRM 的概念。若发现肿瘤穿透浆膜的情况,则能够进行分期。若发现肿瘤对前方的脏器有了侵犯,则也能够进行分期。直肠系膜的结构一般出现在直肠的侧后方。从直肠系膜的CRM 阳性情况分类来看,主要有3 种,包括环周切缘与肿瘤间距不到1 毫米,切除的直肠系膜完整和完整性肿瘤。与中位直肠不同,低位直肠在肛提肌水平和腹膜反折下方的解剖结构是不同的。在腹膜反折下方,外侧骨性盆壁会逐渐向肛提肌平面过渡,直肠系膜渐渐变薄。而在直肠肛管交界处,在直肠固有肌层的纵行区域,又细分为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从这点来看,低位直肠的分期具有独特性。
4 结语
结直肠癌是一种性质较为恶劣的恶性肿瘤,对于该类型的肿瘤治疗,需要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而这个治疗方案需要以病理诊断为基础,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医生和医院的治疗水平。结直肠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需要通过分期诊断的方法来帮助医生了解信息,这就要求从大体标本的诊断要点和病理要点出发,以解剖学知识为基础,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制定出治疗方案,本文对结直肠癌的规范化病理诊断要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要保障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前提条件就是要对结直肠癌病理诊断的要点进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