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教学国内外现状对比及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SISU和QUT
2020-12-24邹小勤
许 劲,林 川,邹小勤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重庆400031)
经济学是我国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以宏微观经济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该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去理解现实社会中各种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来研究解决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然而,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整体效果不太理想,需要进行教学改革。[1-3]笔者对比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SISU)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简称QUT)的经济学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总结,为高校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相关启示与借鉴。
一、四川外国语大学经济学教学现状
(一)课程开设概况
四川外国语大学(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简称SISU)是一所地方性外语院校,该校的经济学课程分为三个层次:针对非经管类的学生开设全校公选核心课《经济学原理》和任选课程《现代经济学》,分别开设在第二和第三学期;针对经管类本科生的经济学课程,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开设于第二和第三学期;研究生的经济学课程《经济学分析与应用》开设在第一学期。此外,经管类本科生的经济学又根据班型分为中文授课、双语授课和全英文授课。
(二)教学现状
SISU的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如下:(1)从师资方面来看,经济学课程教学老师年龄40岁以下占60%的比例,平均年龄38岁,比较年轻,因而教学和实践经验都有些不足。同时,也存在部分经济学课程老师要承担多门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从而会影响对该课程教学和教学准备与研究方面的时间投入;(2)由于本校学生以文科生居多,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太好,教材的选用是个难点。本校经济学教材选择经历了高鸿业版本、曼昆中文版、曼昆英文版,这些教材不是完全没有数学就是数学较多。于是2013年国际商学院经济学课程组组织编写了双语版经济学教材,但在教学中发现自编教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3)本校经济学课程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讲解模式,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不紧密,比较重经济学知识传授而不太重知识运用,而且课堂互动少,没有实验实践课;(4)对学生经济学课程学习评价以期末成绩为主,期末考试比例均超过70%。因此,多数学生被动学习该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5)教学大纲和课程任务书只是一个形式,甚至有些是学期末为了存档才补写提交的。因此,也导致部分老师不认真对待课程提纲和课程任务书的详细编写,有些教师明天上课今天才准备内容。
而学生对经济学课程教学通过多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现有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效果不是太好,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期望“生动活泼有趣、气氛活跃”占比最高,其次是“多讲案例、课外知识,启迪人生、有助于成长”,第三是“有用、有意思”和“增加实践、提高质量”。而对经济学课程授课老师的期望排在第一位的是“风趣、幽默”,第二位是“和善、耐心与平易近人”,第三位是“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沟通拉近距离”,排列第四位的是“推荐书籍或提供更多资源”和“了解现实、热点、增强时代感”。因而,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从2014年9月开始,成立了经济学课程组并对经济学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
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开设概况
昆士兰科技大学(The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QUT)又译作“昆士兰理工大学”、“昆科大”,是一所研究性大学,在澳洲大学中排名前十,世界TOP 3%。学校建于1908年,坐落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市区。现有本科生近35000人,研究生5000人,国际学生共6000人。学校的教学注重结合实际应用,校训是“A University for the Real World”(“引领进入真实的世界”),学校和昆士兰的业界保持密切合作,学校的研究和教育方向以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学生经常参与业界的实际方案研讨。[4]
从纵向看,经济学课程分为全校公选课、经管专业基础课、经济学专业课、研究生课程、MBA课程,从横向看,有经济学理论课和经济学现实课,认识现实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the Real World》和应用经济学等。本人在昆士兰科技大学主要学习经济课程教学研究,通过听课和分析Blackboard教学平台来进行的,在研修期间,听了5个老师的不同层面经济学课程,包括《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EFB330)、《Economics》(BSB113)、《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EFB331)、《Economics of the Real World》(EFB225) 以 及 《Applied Economics》(EFN405)。
(二)教学现状
通过分析上课和Blackboard[4]中的相关信息,QUT的经济学教学情况如下:
1.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做得非常严谨。通过查看Black Board中的多门经济学课程,QUT是每个学期的学期初提交下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度安排等,教学大纲做得和进度安排做得非常严谨和明确,让学生在学期初一看就非常清楚如何安排经济学课程学习。
2.授课模式以讲座式为主,课堂更强调自律。除了公选课《Principals of Economics》学生较多以外,其他几门课程来上课的人数差不多就20人左右。同时,除了《Economics of the Real World》要有实践实际活动外,其他几门经济学课程课堂上也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而且老师讲课的速度都很快。课堂总体互动不多,课堂纪律不是很严格,不考勤,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只要不影响他人。但是许多学生会自觉地积极学习,因为考不过重修课程成本是很高的。
3.授课内容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有经济学课程都会在课程中运用现实最新数据和新闻等来讲解相应的内容,如:BSB113《Economics》课上用到政府最新的系列新闻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微视频课,预测澳大利亚2055年的失业情况;而《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中采用教材中的计量公式来分析欧洲债务国如何还债。
4.基于过程的学习评价。考试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查,通过weekly quiz和face to face exam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一般来说,课程的weekly quiz占20%,通过groupwork开展研究性写作占30%,而最终的期末闭卷考试占50%,《Economics》(BSB113)考试评价构成如表1所示。
5.开设Tutorial课。所谓Tutorial课,实际上就是对本周所学相对比较难的内容进行再次讲解和辅导或者讲练习题,这种Tutorial课程可以在上完正式的课后加上一个小时,或者另外安排一个时间,部分老师会把这部分内容以video的形式放在Blackboard上,让没来上课的学生或者想要重复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是否来上该课。上Tutorial课程的老师可以是这门课程的老师,或者是老师的助教。
表1 .昆士兰科技大学《Economics》(BSB113)考试评价及比例
三、国内外经济学课程教学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师生访谈和昆士兰科技大学的教学平台Blackboard,对国内外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对比,得出如表2所示的比较结果。从对比结果看出,国外经济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实验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论文写作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反思。国外经济学教学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以传统的讲课为主要授课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待提高。同时,通过分析上课和Blackboard中的相关信息,发现:教师的职责除了课堂讲课,更要选择并提供有利于课程学习的资源和信息,提供学习方法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学习,这远比直接讲解这些学习资源重要。同时采用合作学习、数字化学习和微型教学等教学新方法模式。[5-6]
四、SISU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SISU和QUT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对比,结合SISU各层次学生情况,四川外国语大学经济学课程组进行了一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活动,包括教学内容选择、教改研讨、相互听课、调研实践、鼓励老师增加不同形式的课堂互动活动、进行教学反思等,下面总结一些相对比较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实践。
表2 .国内外经济学课程教学对比
(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课程考核评价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7-9],因此首先进行了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在未经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前,经济学教学考核主要是以期末成绩占比80%的教学结果考核,在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后,该校的经济学教学评价进行了弹性改革,推出几种备选评价方案:(1)10%出勤+20%课堂表现和平时成绩+70%的期末考试;(2)10%出勤+10%课堂表现+20%半期考试或者课程作业+60%期末考试;(3)10%出勤+10%课堂表现+30%课程作业+50%期末考试。其中,课堂表现主要指回答问题表现、课堂汇报效果,平时作业可能包括研究论文、单元测验、半期考试等等。在强调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的导向下,允许老师根据实际授课类型和课程设置进行个性化弹性选择,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也为老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提供操作空间。
(二)学生收集、研讨和分享经济学相关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吸收知识与技能。但是调查、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教师在经济学实际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引用的经典案例时效性较差,与我国现实经济社会建设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很多来源于西方的案例晦涩难懂,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对理论学习失去兴趣;案例选择质量较好,但由于教师教学技巧不好,导致学生对案例学习迅速失去兴趣。兴趣是课堂积极学习的动力[10],基于此,在传统老师选择案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选择与经济学知识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进行分享汇报。经济学案例分享汇报又可以采用两种形式:(1)课前经济新闻或者经济故事分享,根据班级人数,人人参与,每人不超过5分钟,每次课前分享,形式不限(可以ppt展示、讲故事或者表演);(2)分组分主题进行,这种方式是把一些经济学知识点选出来,然后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由各小组分别进行选题、查资料、分析研讨然后形成汇报文档,之后在课堂进行展示讲解,并与听众进行讨论。学生讲解案例,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经济学学习知识,并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同学相互拍照,最后把所有的案例分享做成一个“XX班的XX课堂案例分析报告”,可以供同学和老师回顾分享过程。
(三)经济学相关研究论文阅读
针对宏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内容,选择一些相关的论文进行阅读理解某个理论是如何用于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比如,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不统一,传统宏观经济学调控理论体系源于西方,教材上的理论不能满足于中国宏观调控的现实需要,西方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存在不足等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现代宏观调控体系以及中国的宏观调控实际,选择了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苏剑教授的6篇系列相关论文作为对教材相关内容的补充,选读的宏观调控相关文献为:《新供给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基于总供求模型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及其应用》、《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与宏观调控政策——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守住底线、确保经济安全——2019年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高质量发展下的逆周期调节》。
先由同学分组课外阅读并于课堂进行讲解汇报,然后再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与政策的内容教学。这种模式锻炼了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理论能力,以及如何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对本次论文阅读分享进行总结,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了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充分理解到了宏观经济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结合实际又结合书上的知识,体会到知识的应用,更能使他们掌握知识、分析问题,也使得他们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四)参加社会调研解决现实中的经济学问题
基于QUT注重结合现实的教学理念启示,本课程组也积极主张SISU各位经济学课程老师带领同学到现实中调研解决经济学问题,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下面以“歌乐山乡村振兴发展调研”为例进行分析。
受沙坪坝区发改委邀请,SISU国际商学院经济学课程组部分老师、学生与重庆大学同行组成的考察团队,为歌乐镇(村)的乡村振兴活动和来年的丰收桃李营销出谋划策。首先,参观调研了歌乐山镇“颐麓欢歌”项目的桃李等果园和多肉植物园,与相关经营管理人员交流,了解短保鲜期水果的采摘、定价及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村桃子、李子品种不错,收成季节总是不好销售。随后,到村委会进行座谈。村委会主任在座谈中就“颐麓欢歌”的命名由来,歌乐山村的人口、农地、农产业发展与经营等进行深入介绍,经济学课程组老师和重庆大学师生分别发言分析歌乐山村的区域位置、产业发展、时令蔬果经营销售策略,提出歌乐山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例如:合理定价、与高校和企业工会接洽,作为当季礼品;加大宣传力度,在本地电视台或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在拼多多、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架,拓宽销售渠道。
师生们从本次实践教研中真正体会到:资源的稀缺性及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重要性,集体经济的利弊,乡村发展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高度、厚度和远度,农产品丰收可能给农民带来的挫伤(“谷贱伤农”的现实)、应有的政策以及现代营销的有效利用等。
(五)跨校聘请名师合作教学
鉴于本校经济学教师年轻、经验不足等,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和能力,经济学课程组聘请了其他高校名师来给本校的师生开展经济学方面的讲座。
1.名师指导经济学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经济
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李政军教授,李政军教授从教西方经济学教学30多年,对如何教经济学和如何学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李政军教授为经济学老师做了宏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理论方法讲座,通过讲座老师对宏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对象、理论结构和思维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老师们认为从该讲座所获得启发思路比自己苦想更有效率,感受了经济学的逻辑之美。同时,李教授也为学生做了《如何学习经济学》的讲座,就如何学习经济学这门学科认真、详细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从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思维方法和专业术语四个方面去学习经济学,这为同学们学习经济学提供了新思路,带来了深刻启发。
2.名师指导经济学研究
聘请了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教授,苏剑教授给师生们讲解了宏观经济学相关的学术讲座,比如“从人口角度看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苏教授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从人口角度出发,高屋建瓴地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走势、原因及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这些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学术兴趣,结合了理论与实际,开阔了自身视野,提高了站位格局,对更好地学懂、学好、学通和研究宏观经济大有裨益。同时,通过这些讲座,老师们对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地教授宏观经济学和如何做宏观经济研究有了深刻的认识。
3.名师做经济学前沿讲座
聘请华南师范大学董志强教授为商学院师生带来了经济学前沿系列学术讲座,比如“行为科学与经济学”、“诺贝尔奖中的博弈论”等。在这些主题讲座中,董志强教授为师生讲述了行为科学的起源、行为科学与应用心理学、经济学等学课间的密切关系、最新的行为经济学诺奖以及诺奖中的博弈论。通过系列讲座,为师生们普及了经济学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的诺奖,开阔了师生们的眼界,为经济学学习和学术研究活动打下基础、激发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