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均衡性研究
——基于2013~2019年教育部教育规划司《教育统计数据》数据分析
2020-12-24盛煜
盛 煜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小学体育学科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十分重要,能够树立学生对于体育的正确认知,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正确科学的方式方法,乃至于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但由于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效果较差[1]。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持续加大了对各级各类体育学科资源的的建设力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主要涉及8个方面,分别是:学生体质、体育课、体育设施、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体育安全、运动训练、体育比赛、体育教师[2]。尽管涉及面广,但在具体到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实践当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级学校在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对方针政策理解偏差及其他问题。[3]但在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基于2013~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的时序数据,本文聚焦于2013年以来中国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建设发展的区域差异性问题,在客观上反映并解读了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总体状况,力求为推进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区域均衡性状况研究
截止目前,有很多研究成果都纷纷证实了在小学体育的资源配置建设方面各区域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差异状况。其中,一些学者对比研究了某一时间不同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均衡与否的情况。例如魏涛[4]研究了2008~2013年河南省各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情况,发现各地对选定学校的标准把握不一,出现了不同地区选定学校差异较大等情况。测量时应用了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法对河南省实施的“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小学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因素有体育教学软硬件资源规定和小学对体育资源需求程度、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力度等。曹杨等[5]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量统计法调查了江西省上饶市10所乡村小学和56名体育老师,发现上饶市乡村小学仍存在着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体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单一、学校和家长对体育不重视、资金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必要课余体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匮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上述文献分析表明,至今为止针对我国各区域小学体育的资源配置区域均衡性状况的研究时间段较短,量化评估指标也较为稀少,对我国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综合均衡性状况的专门分析及预测极少。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选取各区域合计、城区、城乡结合区、镇区、镇乡结合区、乡村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体育馆达标校数十二项指标,来分析我国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情况——这些指标可以侧向映照出该区域小学体育的体育学科资源配置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该区域的体育学科资源配置程度越高。
为分析我国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本研究采用数据描述分析方法对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为预测未来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建设情况,还采用了时间序列法中的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是基于连续性原理,并依据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从而使用合适的曲线模型对数据未来趋势进行外推预测的。这种方法能够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函数曲线,进而预测对象的变化趋势。预测常采用线性、对数、倒数等函数模型。本研究应用到Excel中的线性趋势估计,对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指标依据时间序列进行了曲线模型拟合和数据预测。
三研究分析
1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分析
(1)我国各区域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近年来持续增长,镇区增幅最大
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是测量小学体育资源配置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2013~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的数据,可以发现:全国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从109844增长到了144486,增幅31%;其中城区从18207增长到24746,增幅35%;城乡结合区从5322增长到了7095,增幅33%;镇区从27487增长到了39392,增幅43%;镇乡结合区从11538增长到15378,增幅33%;乡村从64150增长到80348,增幅25%,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中国各区域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逐年提高,并且镇区增幅更大。
从区域比较的角度分析,截至2019年,对比全国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增幅,除乡村外其余城区、城乡结合区、镇区、镇乡结合区增幅均超过全国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增幅,这其中又以镇区的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增幅为最,笔者以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乡村小学基数过于庞大,远超其他区域,庞大的基数导致了乡村小学的体育馆达标校数从增长百分比上落后于其他各区域。然而从增量上来看,乡村的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增量是各区域当中最高的,这便体现了我国自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政策以来不断在向农村进行资源倾斜的国家政策效果。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2018年间乡村小学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2018~2019年间镇乡结合区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其原因是当前我国乡镇不断城市化所导致的乡村、镇区小学不断被合并、迁址、性质更改乃至于废弃所导致的。
表1 2013-2019年小学体育馆各区域达标校数
(2)各区域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数近年来持续增长,镇区增幅最大
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数是测量小学体育资源配置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2013~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的数据,可以发现:全国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从11314增长到152743,增幅37%;城区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从20442增长到27112,增幅32%;城乡结合区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从5660增长到7529,增幅33%;镇区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从28929增长到41464%,增幅43%;镇乡结合区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从11748增长到16117,增幅37%;乡村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从61943增长到84167,增幅35%,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中国各区域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不断增加,且以镇区增幅为最。
从区域比较的角度分析,截至2019年,对比全国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增幅,除镇区、镇乡结合区外其余城区、城乡结合区、乡村增幅均小于全国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增幅,这其中又以镇区的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增幅为最。这其中乡村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的增幅较大,而乡村小学的基数相较于其他区域而言占据全国小学总数的比例更大,因而全国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增幅受乡村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增幅影响较大。同时,乡村的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增幅高于城区及城乡结合区,而且从增量上来看,乡村的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增量依然是各区域当中最高的,这也体现了我国自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以来不断向农村进行倾斜的国家政策的效果,由此可见城区与乡村的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差距在不断缩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2019年间乡村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镇乡结合区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镇区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日前我国乡村城市化导致部分乡村小学合并、迁移、性质变更或废弃所导致。
表2 2013-2019年小学体育器械各区域达标校数
2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均衡性预测
本研究采用趋势外推法,利用Excel线性估计基于2013~2019年的小学体育资源配置指标对2018~2020年我国小学体育资源配置数据进行预测。如表3、表4所示。
表3预测值显示,各区域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2020~2022年将继续增加,乡村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始终多于其他各区域,尤其是和城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乡村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92728)将远多于城区小学(28441)。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乡村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基数庞大,而镇区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增长速度迅速且稳定、城区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增长速度较慢所引起的。但城区在体育馆建设方面存在用地审批上的实际困难,发展受限,予以理解。
表3 2020~2022年小学体育馆达标校数预测
表4 2020~2022年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预测
表4预测值显示,2020~2023年各区域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将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乡村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将为最高(100721),而城乡结合区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将为最低(8644),其次为镇乡结合区小学体育器械达标校数(19442)。到2022年,各区域小学校体育器械达标校数城乡区域仍将存在差距,政府需重视镇乡结合区、城乡结合区的小学体育器械资源配置力度。
3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各区域小学体育馆、体育器械达标数不断增加,镇区增长速度很快,领先于其他区域;
②各区域小学体育馆、体育器械达标数不断增大,城市增幅小于乡村;
③各区域小学体育馆、体育器械达标数不断增大,乡村在增量上远超城区。
总的来说,自2013年以来,中国各区域小学体育馆、体育器械达标数配置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断实施向乡村倾斜的政策,导致了乡村小学在体育学科上的资源投入力度很大,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开始高于城区,出现了新的不均衡。
四建议
基于结论,针对我国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建设上的不均衡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各区域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监测、评估机制
2013年以来,我国小学体育资源配置水平从乡村高于镇区高于城区,到现在乡村小学体育资源配置远高于镇区和城区,镇区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发展迅速,城区则显现了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发展颓势,出现了新的不均衡,故国家需调整策略。而城乡结合区、镇乡结合区的小学体育资源配置较为稀少,在乡村、乡镇不断城市化的今天,国家还需加强城乡结合区、镇乡结合区的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建设。建立、健全小学体育资源配置评估机制,对城乡结合区、镇乡结合区的小学体育学科建设水平进行检测,依据数据对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发展政策,进一步保障各区域小学体育学科均衡发展。
2.持续推进在教育供给侧当中的结构性改革,保障小学体育器械数量、质量供给
当前体育在我国教育当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受我国义务教育国策和中考制度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小学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从不甚关心到非常关注,随之而来的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体育器械达标数方面数据增长飞快,但质量验收标准参差不齐,这不但影响了小学体育学科的良性建设,也对我国小学生安全存有隐患。国家应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实和稳定小学体育学科的资源配置发展。
3.完善小学体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的评估机制,将更多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纳入评价范围
政府在评估小学体育学科发展的均衡性情况时,关于小学体育发展评估的指标还有小学体育老师达标数量、小学体育课程在总课程计划中占比等其它指标未被纳入。如果国家制定的小学体育均衡发展评估办法能够纳入更多关于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信息化评估指标,或将有助于保障城乡小学体育学科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