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促进压力下运动表现的效果比较

2020-12-24张力为

体育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后测正念射击

宋 宇,张力为

(1.北京体育大学 心理学院,北京 100084;2.首都医科大学 学生处,北京 100069)

目前,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帮助运动员应对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两种。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是基于认知行为主义的技术和原则,主张通过控制或改变内部心理过程,减少消极心理体验,从而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Gustafsson et al.,2017)。正念训练则强调接受,要求个体觉察当下,接受当下的心理状态,不做判断,允许消极想法和情绪的存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任务上(张鸽子等,2012)。

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遵循的理论基础也有所不同。例如,目标设置训练遵循成就目标理论(Achievement Goal Theory),表象训练遵循心理神经肌肉理论(Mental-Neuro-Muscle Theory)和符号学习理论(Symbol Learning Theory)等(张力为 等,2003)。不同的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依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训者的心理状态(Birrer et al.,2010;Kudlackova et al.,2013)。然而,运动员接受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后,在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运动表现随之显著提高的证据较少(张鸽子等,2012;黄志剑等,2017;Noetel et al.,2019)。因此,引入更加贴合运动实际的理论指导运动员进行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或者发展其他心理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运动员挑战-威胁状态理论(Theory of Challenge and Threat States in Athletes)(Jones et al.,2009)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思想十分相似,且更贴合压力情景下运动员面临的实际问题。该理论认为,运动员对竞赛的认知评价会影响其运动表现,将比赛视为挑战的运动员比将比赛视为威胁的运动员表现更好(Moore et al.,2013,2015;Turner et al.,2013;Vine et al.,2016)。而决定运动员将比赛视为挑战或威胁的因素主要有自我效能感的评价、控制感的评价以及目标定向(李洋等,2013),依据运动员挑战-威胁状态理论进行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值得期待。

此外,鉴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可能存在的局限,有关正念的心理训练方式引起了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Gardner等(2007)提出正念-接受-投入训练(The 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 approach,MAC)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但鉴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姒刚彦(2014)对MAC进行了修订,发展出更适合中国运动员的正念-接受-觉悟-投入训练(Mindfulness-acceptance-insight-commitment,MAIC),并完成了《运动员正念训练手册》的出版。以MAIC为指导,研究者发现,正念训练能提高中国运动员的正念水平和运动表现(卜丹冉,2014;张鸽子,2013)。

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是帮助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且两种心理训练的差异对比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进一步发掘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的差异,可以分门别类的帮助运动员应对压力,从而提高运动表现。已有研究多以单被试设计(Schwanhausser,2009)和没有对照组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进行研究。采用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原因是高水平运动员群体基数较小,训练和比赛任务较重,进行严格控制的完全随机对照设计难度较大。而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1)研究者并未设置对照组,研究者认为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即是对照组,是“金标准”,并且在干预研究中设置完全空白的对照组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Gross et al.,2018),但没有对照组的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解释难免会存在争议;2)很少有研究者探究心理训练的延续效果,有限的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正念训练对于心理过程和运动表现的干预效果更好(刘海楠,2012;Josefsson et al.,2019),而对这两种心理训练延续效果的比较还有待研究检验。

在实验室条件下,想要准确检验和比较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的效果,必须要设置真实有效的压力情景以及选择合适的测量任务。目前,常用的设置压力方法有惩罚(罗霄骁,2016)、奖励结合成绩公示(Behan et al.,2008;Murray et al.,2003)以 及 竞 争(Gröpel et al.,2019)等,但采用这些方法诱发的压力是否真实有效存在争议。而常用来测量运动表现的任务有高尔夫推杆任务(徐守森 等,2017)、飞镖投掷任务(Williams et al.,2012)以及足球点球任务(Wilson et al.,2009)等。就测量稳定性来说,掷飞镖任务和足球点球任务有一定的技巧性,短时间的练习很难掌握技巧,成绩的随机性较高,稳定性较差;就测量敏感性来说,高尔夫推杆任务和足球点球任务的敏感性较低,难以测量小幅度的差异。相比较而言,射击任务兼具稳定性和敏感性,是较好的运动表现测量任务。射击不仅是技术水平的体现,更是心理素质的反映,但限于真实射击的成本较高,所以很少有研究使用射击任务作为运动表现的测量任务。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日益成熟为设置压力情景和测量运动表现提供了新方向。VR是指一种计算机模拟的环境,其目的是诱导一种存在于另一个地方的心理或身体上的感觉(Sherman et al.,2002)。目前,VR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与运动相关的专业人士所使用(Neumann et al.,2017)。在竞技体育中,VR技术不仅可以创造真实的压力情景,而且可以在一些情景中对相关人员进行测试和训练。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利用VR技术设置压力情景,引入VR射击任务测量运动表现,使用完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考察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对运动员的影响。本研究假设: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均能提高运动员在压力下的表现,正念训练的即时效果要优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撤销两种干预后,两种心理训练的效果可以延续。

1 方法

1.1 实验参与者

招募具有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技术等级的大学生运动员120人,运动专项包括田径、游泳、拳击、摔跤、篮球、足球、羽毛球、橄榄球、排球、跳水、柔道、帆船、举重。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编入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最终完成全部训练的实验参与者109人(男性55人,女性54人),其中正念训练组39人,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35人,对照组35人,年龄17~23岁(完成全部心理训练的实验参与者中,部分实验参与者由于外出比赛等原因缺失部分数据,在后续分析中作缺失值处理)。

1.2 实验设计

采用3×3混合实验设计。组间自变量为心理训练方式(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正念训练/无训练),组内自变量为时间(前测/后测/追踪测试);因变量为VR射击表现/挑战-威胁状态评估/五因素正念得分。

1.3 材料与仪器

使用五因素正念问卷(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Baer et al.,2006)测量个体的正念水平,问卷含39个条目,包括观察、描述、觉知行动、不判断、不反应5个维度,5点李克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正念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观察、描述、觉知行动、不判断、不反应5个维度前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80、0.845、0.831、0.696和0.637,后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3、0.796、0.862、0.840和0.835,追踪测试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7、0.877、0.890、0.854和0.845。

采用两个条目的认知问题评估挑战-威胁状态(Tomaka et al.,1993),两个条目分别为“你认为比赛的要求有多高”和“你多大程度上能应付这场比赛”,6点李克特计分,资源减去需求为正则把比赛评定为挑战,反之,则把比赛评定为威胁(Moore et al.,2015;Vine et al.,2013)。

1.4 压力情景设置

压力情景包括指导语和VR情景两部分。指导语为:欢迎您来参加虚拟现实射击比赛,你将和一个对手(在某体育大学已完成射击任务的运动员,数据已同步到计算机中)进行射击比赛,胜者每人获得10元奖金且进入胜者组,所有比赛结束后胜者组射击成绩最高的参与者将会获得额外200元奖金;败者将会在赛后受到电击惩罚,每位选手的姓名和得分将会在比赛结束后公示。另外,在实验中,使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以及BD-II-202型条件反射器作为任务中的电击惩罚仪器。主试并不会让参与者事先尝试电击,如果参与者欲主动尝试,则让其感受条件反射器的电击(6 V直流电),并告知这是最低程度的电击。整个实验中,实际上主试并不会真的电击实验参与者(罗霄骁,2016)。VR射击情景请专业科技公司开发(图1),通过HTC Vive Pro EYE 2.0进行实验。VR压力情景有对手、有观众,并通过计算机编程根据实验参与者的成绩设置胶着的比赛过程:

图1 虚拟现实射击任务情景Figure 1.Shooting Missions by Using Virtual Reality

1)两名选手进行射击比赛(在VR情景中可以见到对方)。选手1为虚假对手,计算机模拟选手1的得分,选手2为真正的实验参与者。两位选手各完成5枪射击,选手每发子弹越靠近靶子的中间,射击成绩越好[成绩区间为(0.0,10.9)环]。5轮过后射击成绩好的一方胜出。

2)镜头展现射击比赛的赛场,两个射击台(每个射击台上摆放有一台电脑,用来显示选手的射击成绩),射击台正前方10 m的位置摆放着靶子。

3)虚拟现实情景中的裁判提示现在比赛开始。

4)选手1和选手2开始本轮射击。选手1完成射击的时间为5~15 s(即是瞄准时间为5~15 s之间的随机数),选手2完成射击(射击时间由实验参与者自己决定)。两名选手都完成射击后,裁判宣布本轮比赛结束,两位选手的比赛结果在此轮比赛结束后呈现在射击台上的电脑屏幕上,直到下轮比赛结果出现后更新,前4轮比赛按此进行。

5)前4轮比赛中,选手1的成绩由选手2的成绩决定。为了不让实验参与者怀疑假被试成绩的真实性,在前4轮中,领先和落后的轮次和环数是随机的。

6)前4轮中,随机两轮比赛的成绩为:选手1领先选手2一环到两环(这里的随机两轮是指可能是第1和第2轮,也可能是第1和第3轮……;一到两环是指可能是1.1环、1.2环、1.3环……);随机两轮比赛的成绩为:选手1落后选手2一环到两环。

7)第5轮比赛为决胜一枪,选手1打中的环数为选手2前几轮射击环数的平均数,选手2的成绩为本轮真实射击成绩。最后计算比赛结果,宣布获胜者。

8)按照成绩宣布比赛结果,给予奖励或者惩罚。

在预实验中,研究者对压力情景设置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以有无压力情景为自变量,心率、心率变异性、心理准备李克特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组内设计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状态焦虑情景设置成功,F(6,17)=19.88,P<0.001,ηp 2=0.88,大效果量。

1.5 实验过程

1.5.1 实验步骤

1)实验参与者阅读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2)前测阶段:指导实验参与者在VR射击游戏的练习场中学习熟练使用VR设备进行射击游戏(练习阶段结束的标准为连续5枪射击环数的差异≤2环,但此标准并未告诉实验参与者,以免给实验参与者造成压力,影响其表现);熟悉设备使用后,请实验参与者阅读指导语;填写挑战-威胁状态评估问卷;佩戴VR头盔,开始射击任务;射击任务结束后完成抽签,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入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正念训练组和无训练组;填写FFMQ问卷。

3)干预阶段:进行每周1次,每次60 min,为期7周的干预训练。

4)后测阶段:程序同前测(任务结束后的抽签分组除外)。

5)1周后进行追踪测试,程序同前测(任务结束后的抽签分组除外)。

6)实验结束,答谢实验参与者。

1.5.2 实验干预课程安排

为保障实验参与者能认真接受心理训练,本研究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保障实验参与者认真参与:1)向实验参与者说明心理训练的潜在的好处;2)心理训练的地点安排在一个安静的室内,条件舒适,避免干扰;3)每次训练的规模为10~20人一组,减少人数,保证质量;4)给予实验参与者可观的报酬;5)整个心理训练过程均有1名博士研究生助手全程辅助。

正念训练组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60 min、为期7周的干预训练,训练内容参考《运动员正念训练手册》(姒刚彦,2014)进行。正念训练的操作者曾多次参与正念研讨会交流学习,具有8周正念课程培训证书以及一定的正念训练经验。具体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60 min、为期7周的干预训练,干预内容以运动员挑战-威胁状态理论为理论基础,参照影响挑战-威胁状态的3个因素——自我效能感的评价、控制感的评价和目标定向(李洋等,2013)进行。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操作者主修应用心理学专业,具有国家队下队服务和心理训练经验,曾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证书,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对照组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60 min、为 期7周的空白对照,内容为观看《舌尖上的中国》。

表1 运动员正念训练的课程安排Table 1 The Curriculum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forAthletes

表2 运动员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课程安排Table 2 The Curriculum of 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 forAthletes

2 结果

整个实验的差异比较未选用3×3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而是比较前测与后测差异,探讨心理训练的即时效果;比较前测与追踪测试的差异,探讨心理训练的延续效果。原因:1)有追踪测试的干预研究以前测和后测的比较判断干预的即时效果,以前测和追踪测试的比较判断干预的延续效果,而不进行后测和追踪测试的比较(冯国艳,2014);2)由于不同干预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存在差异,本研究参照前人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贾丽娜,2018;Zhao et al.,2018);3)实验1假设不同心理训练方法效果存在差异,若追踪测试阶段心理训练效果难以延续,进行3×3的重复测量方法分析,会削弱统计效应。

2.1 心理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射击表现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射击成绩的全距为0~54.5环。

2.1.1 即时效果

射击成绩前测-后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2,106)=2.88,P=0.061,ηp2=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训练组前、后测差异边缘显著,后测射击成绩高于前测(MD=3.44,P=0.065);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的射击成绩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后测射击成绩高于前测(MD=2.76,P=0.160);对照组的射击成绩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后测射击成绩低于前测(MD=-2.52,P=0.199)。组别[F(2,106)=0.82,P=0.445,ηp2=0.02]和时间[F(1,106)=1.23,P=0.270,ηp2=0.01]的主效应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正念训练提高了实验参与者的运动表现,(见图2)。

表3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射击表现的描述性统计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hooting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环

2.1.2 延续效果

射击成绩前测-追踪测试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主效应显著[F(1,99)=6.31,P=0.014,ηp2=0.06],追踪测试的成绩高于前测(25.63vs.22.57,P=0.014)。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2,99)=0.08,P=0.925,η2p=0.00,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不显著[F(2,99)=0.76,P=0.471,ηp2=0.02]。以上结果表明,在追踪测试阶段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的运动表现均有所提升(图3)。

图2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前测-后测射击成绩的变化Figure 2.The Changes of Shooting Scores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图3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前测-追踪测试射击成绩的变化Figure 3.The Changes of Shooting Scores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in Pre-test and Follow-up Test

2.2 心理训练对正念水平的影响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正念总分的描述性统计如表4所示,正念总分的全距为39~195。

表4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正念总分的描述性统计Table 4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Total Score of Mindfulness in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分

2.2.1 即时效果

五因素正念量表总分的前测-后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显著,[F(2,92)=22.28,P<0.001,ηp2=0.33]。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训练组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高于前测(MD=14.26,P<0.001);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组别主效应显著[F(2,92)=7.16,P=0.001,ηp2=0.14],事后比较表明,正念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MD=7.59,P=0.001)和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MD=6.60,P=0.003),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92)=5.38,P=0.023,ηp2=0.06],后测显著高于前测。以上结果表明,正念训练提高了实验参与者的正念水平(图4)。

图4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前测-后测正念总分的变化Figure 4.The Changes of the Total Score of Mindfulness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2.2.2 延续效果

五因素正念量表总分的前测-追踪测试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显著,[F(2,91)=24.41,P<0.001,ηp2=0.34]。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训练组前测和追踪测试差异显著,追踪测试高于前测(MD=14.06,P<0.001);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前测和追踪测试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前测和追踪测试存在显著性差异,追踪测试低于前测(MD=-5.84,P=0.012)。组别主效应显著[F(2,91)=10.59,P<0.001,ηp2=0.19],事后比较表明,正念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MD=9.87,P<0.001)和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MD=7.58,P=0.002),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1,91)=0.94,P=0.335,ηp2=0.01]。以上结果表明,正念训练的延续性较好(图5)。

图5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前测-追踪测试正念总分的变化Figure5.The Changes of the Total Score of Mindfulness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in Pre-test and Follow-up Test

2.3 心理训练对挑战-威胁状态的影响

挑战-威胁状态得分为正把比赛评定为挑战,反之,则把比赛评定为威胁,全距为-5-5,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挑战-威胁状态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挑战-威胁状态的描述性统计Table 5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Challenge-threat Status in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分

2.3.1 即时效果

挑战-威胁状态前测-后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2,93)=2.40,P=0.096,ηp2=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训练组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高于前测(MD=0.85,P=0.008);对照组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2,93)=0.75,P=0.475,ηp2=0.02]。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93)=4.58,P=0.035,ηp2=0.05],后测显著高于前测(MD=0.39)。以上结果表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提高了实验参与者的挑战-威胁状态评估得分(图6)。

图6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在前测-后测上挑战-威胁状态评估的变化Figure 6.The Changes of Challenge-threat Status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2.3.2 延续效果

挑战-威胁状态前测-追踪测试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85)=0.82,P=0.444,ηp2=0.02];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2,85)=1.35,P=0.264,ηp2=0.03];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85)=6.05,P=0.016,ηp2=0.07],后测显著高于前测(MD=0.41)。以上结果表明,在追踪测试阶段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的挑战-威胁状态评估得分有所提升(图7)。

3 讨论

3.1 心理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接受心理训练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和正念训练组的射击表现均有所提高(但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前、后测的运动表现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射击表现下降。这可能与实验参与者完成后测的时间与其大学某科目结课考试的时间“撞车”有关,实验参与者正处于较高的考试焦虑中,完成后测匆忙,导致了对照组的射击表现下降。即便这样,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和正念训练组的射击表现还是有所提高,说明两种心理训练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且正念训练的即时效果要优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刘海楠,2012;Josefsson et al.,2019)。虽然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前、后测的运动表现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考虑到后测时实验参与者所处的状态以及数据特点,本研究认为,传统心理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7 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在前测-追踪测试上挑战-威胁状态评估的变化Figure 7.The Changes of Challenge-threat Status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raining Groups in Pre-test and Follow-up Test

此外,追踪测试的结果表明,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的实验参与者的射击成绩均有所提高。从射击表现的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前测和追踪测试的射击成绩变化较小(1.04环),表明将练习阶段结束的标准定为“连续5枪射击环数的差异≤2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练习效应。正念训练组和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前测和追踪测试的射击成绩变化较大(分别为3.36环和4.79环),表明正念训练和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得以延续,且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延续效果要优于正念训练。

3.2 心理训练对心理指标的影响

接受心理训练后,正念训练组的正念水平显著提高,表明正念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参与者的正念水平(卜丹冉,2014;张鸽子,2013;Schwanhausser,2009);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并未接受有关正念方面知识的学习,所以正念水平始终保持稳定。追踪测试的结果表明,接受正念训练的实验参与者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正念水平,表明正念训练的效益得以保持。但是由于仪器和研究时间限制,本研究的追踪时间并不长,对于正念训练对正念水平的延续效益具体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接受心理训练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组的实验参与者挑战-威胁评估得分更高,表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帮助实验参与者更多地进入挑战状态。李洋等(2013)提出决定挑战-威胁状态的因素有自我效能感的评价、控制感的评价、目标定向。本研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干预课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提示,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可依据上述3种因素设计方案改变运动员的威胁状态,从而提高运动表现。追踪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心理训练方式组的实验参与者的挑战-威胁状态评估有小幅提高,可能是因为实验参与者考试结束,状态改变所致。

3.3 压力情景的设置效果

真实的模拟竞技运动中的压力情景,能更好地测量运动员在压力下的表现。研究表明,多压力源的压力设置效果要优于单一压力源(Gröpel et al.,2019)。一般来说,实验室研究需要减少无关变量,避免使用复合刺激,以便减少干扰,从而更加准确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清晰解释实验结果,再加上实验室中能模拟的压力源有限,导致了实验室中设置的压力情景有效性不高。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VR技术,开发了一套有对手、有观众、比分真实、过程胶着的虚拟现实场景,再结合奖金与电击以及公示成绩等多种方法,共同组成了一个压力情景,更适合实验室条件下的应用研究。预实验结果表明,有压力情景下,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无压力组,压力情景的设置效果比较有效。

在实验后,通过对实验参与者进行口头询问了解到,电击和比赛最让他(她)们感到压力。提示,后续的研究者在设置压力情境时,可以考虑使用比赛与电击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实验参与者相信他(她)们参加的是真实的比赛且输掉比赛真的会受到电击惩罚。

3.4 运动表现任务的引入

在实验室中评估运动表现的方法有很多种,常采用的任务有高尔夫推杆任务(徐守森等,2017)、飞镖投掷任务(Williams et al.,2012)、足球射门任务(Wilson et al.,2009)等。前文提到,各运动表现任务各有优缺点。本研究采用VR射击任务作为运动表现任务,使得运动任务兼具稳定性和客观性两个特点。

本研究邀请VR技术和编程专家帮助搭建VR射击情景,模拟真实射击比赛的靶子、手枪和射击台等物品,保证了射击表现指标测量的准确性,在实验室中更好地测量了运动表现。

3.5 本研究的创新与启示

依据运动员挑战-威胁状态理论和正念-接受-觉悟-投入训练,通过大样本的完全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的效果,使得干预效果更加可信。本研究提示,两种心理训练均能很好地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运动表现:1)当运动员时间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传统心理技能训练能很好地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正念训练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干预的方法服务于运动员;2)引入VR技术提高了压力设置的有效性,引入VR射击任务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运动表现;3)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干预或许还可以为其他经常面对压力威胁的人群(如企业员工、军人等)提供服务,帮助受训者应对压力,优化压力下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提高操作表现。

3.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本研究的后测阶段与实验参与者的结课考试“撞车”,影响了实验参与者的测试效果。干预研究需要特别注意成熟、历史和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可在研究结束后对实验参与者进行回访,关注实验参与者在干预过程中是否接受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干扰。2)由于条件和时间限制,本研究的追踪测试安排在干预结束的一星期之后进行,未能延长追踪测试的时间,后续研究可考虑继续增加追踪测试时间,探究两种心理训练的延续效果,留出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宁多勿“紧”。

4 结论

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和正念训练均能提高运动员在压力下的运动表现,产生积极的心理效益。总体而言,正念训练的即时效果较好,传统心理训练的延续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后测正念射击
画与理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打靶训练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测测你的智力